角的度量二教学设计.doc
4页《角的度量二》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是这单元的重点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测量长度的方法,在二年级时初步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张口的大小有关;这单元,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角,会给角分类,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为学习《角的度量》做了很好的铺垫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段时已经学会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但长度是一个一维的量,测量起来比较简单,而角度是一个二维的量,和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使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时,量角器和摆放方法和测量长度时尺子的摆放方法不同其次,即使学生摆好了量角器,如何读数、画角也是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1.体会“量角,就是已知角与未知角的重合”,会寻找身边的已知角2.体会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认识量角器,会找量角器上的角3.会用量角器度量各种角的度数4、用量角器画角5、用三角板拼切角四、教学重、难点:1.找量角器上的角2.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读数3、画角五、教学准备教具:三角板一副,量角器1个,课件学具:三角板,量角器,练习卡。
六、教学过程预设(一)创设情境:漫游角王国角王国里有很多的子民,他们是各种各样的角(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角,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说出角的类别),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意图:复习角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量角器1.仔细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他的哪些特征?量角器上有角吗?(找到中心点,零刻度线,但对于量角器上的角比较疑惑)2.制作量角器模型:用18个10°的角拼起来,形成一个半圆形的量角器模型3.引导观察量角器模型:你发现量角器上的角了吗?他们有我们共同的特点?(角的顶点都集中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上,角的边是量角器的刻度线)4.数量角器模型上的角,认识量角器的刻度线和读数从最外面的角外侧的边开始,量角器上依次组成了10°,20°,30°……180°的角,这些角的一条边就是最外面的角外侧的边,也就是量角器的零刻度线;数角的时候可以从左边开始数,也可以从右边开始数,所以量角器就有了两条零刻度线,相对应的也就有了两圈读数内刻度、外刻度读法,拓展:一个平角分成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锐角,那另一份是钝角三)用量角器量角(拓展残缺量角器) 未知角←(重合)→量角器上的角 顶点 顶点(中心点) 一条边 一条边(零刻度线)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对应刻度线) (四)练习:量出自己一副三角板的度数。
课件、练习卡)(五)把量角器上的60°的角画在练习卡上小结:画角的方法量角器上的角 ←(重合)→未知角(中心点) 顶点 顶点(零刻度线) 一条边 一条边(对应刻度线)另一条边 另一条边(六)画以点A为顶点的110°的角按要求完成练习卡)(七)用三角板画角,展示拼切方法(拓展三角形内角和,解决拼切过程中外角大小问题)(八)小结、作业:练习卡量角、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