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pdf
6页1 6 中国古代状元进士主要地域分布 一 文科人才 明清全国进士 状元的时空分布表 表 1 明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浙江 3697 2 江西 3114 3 江苏 2977 4 福建 2374 5 山东 1763 6 河南 1729 7 河北 1621 8 四川 1369 9 山西 1194 10 安徽 1169 11 湖北 1009 12 陕西 870 13 广东 857 14 湖南 481 15 广西 207 16 云南 122 2 6 17 甘肃 119 18 贵州 32 19 辽东 23 表 2 明代状元分布表 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浙江 20 2 江西 18 3 江苏 17 4 福建 10 5 安徽 6 表 3 清代各省进士的地理分布 名次省份进士 1 江苏 2949 2 浙江 2808 3 河北 2674 4 山东 2270 5 江西 19 6 河南 1721 7 山西 1420 8 福建 1371 9 湖北 1247 3 6 10 安徽 1119 11 陕西 1043 12 广东 1011 13 四川 753 14 湖南 714 15 云南 694 16 贵州 607 17 广西 568 18 甘肃 289 19 辽东 186 表 4 清代状元分布表 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 福建 3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 明代进士 状元大多出生于南方 北方则全面落后 进士中只有山东勉强挤进了前五名 状元中前五名的省则无一是北方的 这固 然与南宋以后中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有关 但南北能相差这么多 与蒙元一 百多年间对我国北方 尤其是华北平原经济 文化 人才的全面破坏是分不开 的 由于这一百多年的屠杀和破坏 北方元气大伤 有明一代恢复非常艰难 4 6 再看清代的进士 状元分布 虽然北方依然落后 但已经出现了强劲反 弹 尤其是河北 山东 无论是进士总数还是状元人数 竟双双进入前五名 这与明清几百年来北方 尤其是华北平原相对安定 人民休养生息 经济文化 元气逐渐恢复有关 总之 近代以来 中国经济 文化 人口中心在南移的同时 也在加速向 东北部尤其是渤海地区转移 随着清末民初 大量汉族人口对东北地区的迁移 定居 这一趋势表现的更加明显 二 武科人才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 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 特别是在清 代 明朝武举创制甚早 但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清代统治阶级兴起于关外草原 尚武好兵的传统带入关内 使武举的情况 大不相同 重视程度大大超过明代 制度日益严密 录取相对公正 因此 民 间习武者对武举考试趋之若鹜 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材 其中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的武会试 一共进行了一百一十二次 一百一十二年武状元的姓名都 有记载 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九十二人 其余二十一人还有待于考求 因此这个统计不完备 但大略可见各省武举基础的差别 清代武状元分布表 名次省份武状元 1 河北 32 2 山东 13 3 浙江 8 4 江苏 汉军旗 6 5 6 5 山西 河南 5 6 广东 4 7 甘肃 福建 满军旗 3 8 江西 2 9 陕西 四川 1 河北省武状元最多 一省独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 一 武榜眼 武探花也比别的省多 这与河北省民风尚武分不开 所以清 朝对河北省的武举选拔特别重视 乡试名额总比他省给得多 陕 甘二省古多名将 尤其是甘肃 虽然经济 文化都比较落后 但自来 人材健壮 强勇者多 所以清朝对陕 甘二省总是另眼相待 有清一代 甘 肃出了三名武状元 一名榜眼 四名探花 以甘肃的经济文化和人口而言 这 个数字不能算小了 另外 山西的成绩也不错 别忘了山西的人口规模也就是河南 山东的三 分之 一 再联系河北来看 正所谓 自古能言勇者莫过幽并 还有 我们也应该逐渐改掉江浙就是文弱的代名词的偏驳看法 尤其是浙 江 其武风虽不如冀鲁 但其他各省能出其右者也不多 我们把清代文 武两科状元的籍贯对照一下 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方化差 异 附 清代状元分布表 前五位 名次省份状元 1 江苏 27 6 6 2 浙江 20 3 安徽 7 4 山东 5 5 河北 福建 3 显而易见 从整个比例来看 武状元是北方多 文状元则南方领先 河北省武状元三十二 文状元仅三名 与此相对 江苏省则是文状元二十 七 武状元六名 南北文武各有偏长 应该说 山东 浙江两省相对而言发展比较平衡 文 武基础都比较好 两科状元的比例显得合理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