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名人明星的第一个饭碗(四).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cao****hui
  • 文档编号:128522545
  • 上传时间:2020-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名人明星的第一个饭碗(四)国人喜欢把工作说成“饭碗”,真是既朴实又形象,盖因民以食为天吧而饭碗不过是吃饭的家伙儿,若仅具备端着饭碗的“才能”,那么即便金饭碗在手,也免不了吃穷因为再好的碗也不能产“粮”产“饭”有的人没了铁饭碗,又不肯择那泥碗、瓷碗,就只好坐在家里画“碗”充饥;有的人,从不在乎饭碗的“金属”成分,只用自己的手端自己的碗,自己找“饭”自己做“饭”,结果,不被看好的泥碗、瓷碗,端得满满当当、结结实实、长长久久饭碗就是饭碗碗解决不了饭的问题,饭却可以决定碗的存灭有了碗不一定吃得上饭,没有饭,好看的碗该砸烂才是如今,名人明星们虽则身披光环、腰缠万金,却也曾谋稻粱、觅饭碗,而他们平生端起的第一个饭碗与其日后踏上星途、发光发达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呢? 于淑珍:从学徒工到歌唱家于淑珍演唱的《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月光下的凤尾竹》、《漓江谣》等这些20世纪80年代初红遍大江南北的经典歌曲,一直被传唱20世纪70年代,于淑珍是享誉全国的歌唱家,她和那个年代许多来自基层的艺术家有着类似的经历,于淑珍也是从工厂走出来的1936年于淑珍出生在河北,在姊妹9人中,她排行老大,父亲从事会计工作,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她家的生活并不富裕。

      1945年于淑珍8岁,在日本投降前因为战乱,她从天津被送回河北农村,在农村上了4年小学,13岁回到天津后她便离开学校,做工贴补家用,于淑珍吃了不少苦:“我纺过麻袋线,砸过云母,生活很苦,16岁我到天津市中大化工仪器厂,我是学徒工从小喜欢唱歌的于淑珍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在天津职工歌唱比赛中,她唱了首新疆民歌,得了一等奖,此后她成为文化馆活动中的活跃分子起初父亲并不同意她这么热衷于文艺活动,认为女孩子不能当戏子,所以不让她参加文化馆的活动1955年,特赦一部分日本战俘,于淑珍到工人剧场给他们演出,她借了件花棉袄,演唱《兰花花》为了让父亲更了解,她特意请他去看演出,台下的阵阵掌声,让父亲认识到演员这么受人尊重,才同意于淑珍业余时间唱歌1956年在天津职工业余会演中,她演唱了新疆民歌《美丽的姑娘》获得第一名,此时于淑珍的演唱才华被关注1956年公私合营,工会和公私合营办公室都想调走于淑珍,于淑珍在天津艺术馆给农民示范演出时,天津歌舞剧院的领导也来看演出,也看上了她:“工会和公私合营办公室都想要我,两边正在僵持不下时,文化局也调我,两边就不再争了我还记得一个小信封装着我的两张档案,我就去了天津歌舞剧院。

      19岁的于淑珍就这样懵懵懂懂地从一个学徒工成为一名专业演员,“刚进团,正好赶上歌舞剧院大队人马去山东演出我第一次上专业舞台就是在山东大剧院参加大合唱,就这样一步步从合唱队员到民歌小合唱、独唱直到歌剧演唱从学徒工到成为天津歌舞剧院的正式演员,于淑珍甚至没有参加过考试,所以她始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因此她不愿意参加残酷的选秀节目的录制:“谁被淘汰下去我都难受,有些节目本身没有可比性的,太残酷了喜欢唱歌的于淑珍能够进入“正规军”唱歌很高兴,但也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到天津前,她一首流行歌曲都不会唱,在河北农村成为儿童团团长,八路军教他们唱的都是抗日歌曲:“以前我一直都挺有优越感,小时玩过家家我得当小姐,不让我当小姐我不跟她们玩,到农村后我是城里去的,到工厂后考上文化馆,到了歌舞剧院我的优越感就没了,什么都不懂,连歌谱都不识因为有压力,又是自己喜欢的事,于淑珍练歌下了不少功夫,除了唱歌外其他的事情她都不管不问,也因为只潜心自己的歌唱,“***”开始后,她因为不关心周围事物挨批,于淑珍说:“那时要汇报思想,还要给周围同志提意见,我脑子里都是工作,就是练歌,没有干别的事的精力,人家就批判我,我一辈子只记得我的艺术,其他都不记得,是个很简单的人。

      于淑珍学习民歌、各地方戏曲和说唱艺术,并借鉴西洋传统唱法,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的歌声圆润甘甜,亲切感人,格调清新,素雅而质朴,富有独特的魅力她的歌唱以抒情见长,善于把握各种地方音乐的特点和韵味,融会贯通,既能显示北方歌曲的质朴明朗,又具南方的柔美细腻,恰到好处地表达作品的意境和深度,人们赞誉她的演唱“高如行云,低如流水;声从情发,歌由心飞并没有经过很系统的专业学习,于淑珍说她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于淑珍说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中国民间的歌曲作为一个唱民歌的演员,要对全国各个民族的东西都要有所了解:“要一听就知道这是哪儿的歌曲,要知道这歌怎么唱尽管唱不了像人家‘原生态’的歌曲一样,但要往这个方向努力,向民间学习而且,充满浓郁地域性的地方戏曲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没有工作前,我喜欢河北梆子、评戏,到歌舞剧院后,我学了曲艺、听十调、学皮影戏,本来也要学京剧,领导说大家都学,就让我学的河北梆子,我的声音纤细,是甜梆子在天津歌舞剧院,于淑珍开始演唱民族歌剧,她告诉记者会唱歌剧的人,唱歌很容易,歌剧中有人物,一首歌像一个歌剧一样,就能带着情感演唱著名作曲家吕远先生曾用“她是拉着你的手在歌唱”来形容于淑珍亲切质朴自然的演唱风格,并且这样称赞于淑珍的歌唱艺术:“她不是用声音去征服你,而是用感情去感动你。

      刘佩琦:发着高烧也不能离开把杆小时候的刘佩琦比现在还貌不惊人,他最受关注的地方大概就是不务正业……总之是个数理化不及格、美术历史‘免试’的孩子,太偏科了!不过,要说到‘语文’,别的学生可就不行了1978年的一天,刘佩琦一个人在练习舞蹈,“当时发烧39℃,但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即使发着高烧,也不能离开把杆,否则舞台会马上报复你排练厅除去把杆有一面很大的镜子,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我对着镜子里的我说了一句话――就您这副尊容还瞎蹦什么,赶紧改行吧!但我又不愿意离开舞台,于是选择了影视表演 1978年的那一天对于刘佩琦是刻骨铭心的,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的茫然甚至怯懦与大多数芸芸众生并无不同正好那一年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有一出话剧叫《不准出声的人》,到我们部队宣传演出,我们帮助专业剧团装台、卸车作为宣传队每天都可以看,我看了六场哭了六场,那台话剧太感人了,就是这台话剧让我决定做一个话剧演员回首上军艺之前,刘佩琦讲了一段有意思的往事那时我在部队的宣传队,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可到了‘五一’的时候,我们仍然只能享受新兵的待遇――放假一天,并且下午四点钟归队于是我跟领导理论起来:‘我们凭什么还是新兵?当兵一年就是老兵了,我们都第三年了,怎么还是新兵?都赖你们不招生,你们要招生我们就是老的了……作为对我的‘帮助’,那年‘五一’,宣传队70多个人没有一个放假的,而我自然少不了写检查。

      这件事之后,刘佩琦被分配到炊事班我做馒头的手法很快,是山东揉法,一撮就一个,一会儿就上屉了……炊事班想帮助我入党,正巧那年军艺来部队招生,按正常情况,应该选派优秀的战士去考,但我们宣传队恨不得我马上离开,于是我因祸得福,歪打正着考上了军艺到了军艺后,我们的生活班主任管寿益老师,把我叫到一边说,你当班长吧,因为你本身就是军人,已经当了三年兵了,有基础我说我不行,我当不了班长,我连自个儿都管不住,我还能管别人吗?管老师启发我:当班长将来可以在考分上吃点儿偏饭,我马上同意,于是我改邪归正,变成优秀学生了,但意识深处还是调皮捣蛋上大二时,我终于被撤销了班长职务……”军艺毕业后,刘佩琦被分到新疆军区话剧团,由于那里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刘佩琦一度感到希望破灭,但他最后还是痛下决心――回北京!作为“北漂”大军的第一代成员,刘佩琦品尝过无尽的孤独、无奈、居无定所以及生活上的拮据……经过当兵、做舞蹈演员、跑龙套、无望的守候等种种人生历练,刘佩琦由衷地体味到:“对于任何一个演员,生活永远都是你的大课堂、你的老师,生活给你无穷的素材、力量和智慧,你只有坐在下面‘听讲’的份儿我的演艺之路不是一条坦途,这恰恰是生活所赐。

      我不像有的演员,没毕业就成名了,毕了业就更辉煌了,太顺了这种好事降临到一个演员身上的概率太低太低了,更多的人是要碰到很多坎坷的,还要不间断地勤奋用功、调整心态、找准坐标,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这些才能最终被观众认可张金玲:从老师岗位走向影坛《渡江侦察记》里英姿飒爽的“刘四姐”是表演艺术家张金玲扮演的当年.她和刘晓庆、李秀明被观众并称为“北影三朵花”张金玲主演过《渡江侦察记》、《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奴隶到将军》、《?S英姑》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她端庄中透着美丽,朴素中带着坚强,给影迷留下深刻的印象张金玲如今是个大忙人,潜心研究丹青笔墨她已出版了两本画册,其画风清新,书法俊秀;由于她的小名叫“芙蓉”,也因为特爱画荷,故她的第三本画册名为《书画清凉世界》,好一个清凉世界在那个“清凉世界”里,她找到了荷花,也找到了自我张金玲出生在河北沧州一个农村干部的家庭,排行老大,她下面有4个弟妹她从小爱劳动,爱运动,身体素质相当好,当年就差点被天津体育学院招走那是1966年,我们学校保送我去考天津体育学院,考试成绩还不错学校给我报的是篮球,而真正考试时有铅球、跳远等项目考完后,有位老师悄悄跟我说,你打篮球个还不算高,选择投掷有潜力。

      20多天后,‘***’开始了,这个考试就不存在了,要不然我有可能去当一名运动员那段时间,张金玲有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背着行李从老家河北沧州走到北京见到了毛主席的经历当年,我跟同学们第一次坐火车到北京,到了北京站后,刚下车,就有人来告诉我们,说,你们赶紧回家,我们说是来见毛主席的对方说,你们要走着来才有诚意,主席才能接见你们,先回去吧所以,那次我们被送回了家但我们仍然不死心,又背着背包,行走了4天4夜再次到了北京当时我们被安排住在北京化工学院,在大教室里的地上打大通铺听说第二天我们就可能得到主席的接见,当晚大家都兴奋得一宿没睡天还没有亮,我们就集合了那时候我嗓子好,大家推荐我带头喊口号,我还真是做到了,现在想来都很兴奋……”1970年,张金玲中学毕业后,五好生的她被分配到河北沧州一所小学当老师了那时,她工作非常认真,爱生如子,生活充实,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忽然有一天,她原来中学的一位老师跑来告诉她,说湖北省话剧团来招演员了,希望她能去试一试考试那天,大姨将金玲她爸给买的一块绿色的布料连夜做成了一套衣服那天,她高兴地穿上了这身“绿军装”去参加考试了当时,张金玲留着两根长辫子,天真浪漫又自信考试当场她就被录取了,张金玲从此成了话剧团里最年轻的演员,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

      当演员其实比当老师累一些,但她说自己能吃苦她说,“我刚上初中那年,我老家常闹大水,水淹没了整个村庄,我推着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花了几块钱攒的一辆自行车,跟一家人走了三十多里地避灾在救灾指挥部,我们每天能领到半斤救济粮有些大人在哭,我们就知道喊饿天天看水,牛漂过来了,羊漂过来了,床板漂过来了……大水终于退了,我爸说咱家的房子在陇上,不会塌,决定回家我和弟妹们便坐在簸箩里面由我爸推着土车回家回去之后更没吃的,我们就去摸地瓜,或在水浅的地方捞小鱼没有油,就直接焖了吃有时候大人早上起来给孩子被窝里搁一把枣,就算是一天的口粮了……经历了那些经历,吃了那么多的苦后,我觉得后来的苦都算不了什么22岁时,张金玲在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扮演女民兵队长刘四姐时就非常能吃苦这是我的第一部影片当年,陈述老师教我打枪和撑竽跳船为了练习撑竽跳船,他在上影厂的一个草坪的角落里给我挖了一个大沙坑,每天早上便陪着我在那儿练跳远之前,我被带去上海体育学院看那些撑竽跳运动员是怎么跳的这样,我练了差不多3个月了,该实地去外景地拍摄了,可我忽然发生意外,摔伤了,造成尾椎骨骨折,疼痛难忍,几乎不能动弹导演为我找了位替身,安徽的,她个子跟我差不多,可拍完后还是穿帮。

      我在医院住院快7天了,制片主任急匆匆来医院看我,我知道情况后请求回去,他便去跟医生商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