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物尽其用角度看原始图画文字.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074315
  • 上传时间:2021-08-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9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物尽其用角度看原始图画文字 摘要:“图画文字说”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认为人类文字起源于某种整幅的图画但直到20世纪中期,才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受刘丹青先生《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一文的启发,独辟蹊径,从物尽其用角度出发,对图画文化的经济性原则等进行探讨,以求对图画文字的特性能有一个更好地把握 关键词:图画文字;经济性;物尽其用 一、原始图画文字的概念 (一)西方学者的看法 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中提出,图画文字是历史上有史可证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图画文字是“复杂的图画或一组图画,独立表达某个完整的,在图形上没有分解为单个词的信息 1992年,美・白瑟拉托《before writing》问世,该书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理据,证明了楔形文字的本质是计数用的“陶筹”,被称为“陶筹文字”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推翻了“图画文字说” (二)中国学者的看法 周有光先生在《比较文字学初探》中提出:“图画字是图画形成的文字,这种文字初期往往使用连环画的形式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合一,图画就是文字;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分开,图画上面再加图形文字,相互说明。

      在周先生看来,图画文字或许是一种没有成熟的文字 此外,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也提到过,“汉字的起源是图画的主张,即以原始图画为基础的象形符号,它是当时先民们需要生存、交际和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演变和推进的……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陶片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原始图画最初的一笔,也是古汉字最初的足迹 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字为初,本为画”,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很多人类在完成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图画文字阶段 二、图画文字的特点 (一)D绘性与图像不稳定性 “图画文字”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孤立的图形,而是一组组复杂的叙述性的图形但图画文字中的图形是由特定的个人根据某一具体情况而作的,并且,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习惯,对最初创造出来的“图画文字”加以改动,所以会导致其图像的不稳定性与多义性 (二)信息量大 “图画文字”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图画符号以其整体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汉字起源的基础 (三)不合语序或省略 原始图画文字的语序与我们想要表达的语序往往都是不一致的。

      而且,其由于省略的原因,使得表达更趋晦涩性 (四)字词缺少严格的对应关系 原始图画文字并不像我们如今的文字一样,讲究字词之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往往一幅图可以表达一大段话的意思 三、“图画文字”的物尽其用原则 (一)从经济性角度看 “经济性原则”,即“省力原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效果就“图画文字”而言,意味着一幅简单的图画,往往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而且在不同场合,或许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图画文字”往往表达篇章、章节较长的内容比如原始社会时期傈僳族门板上的图画文字,以直线与圆圈这些简易的图形,就表达了丰富的含义 (二)从“文字画”角度看 在一种文字体系产生之初,文字与语言单位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其记录语言的功能也不是完善的沈兼士先生曾经提出过“文字画”的概念,旨在说明原始汉字的面貌在文字萌芽时期,人们用于记事或传递信息的往往是单个或一组图形这些图形与文字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还不能用于准确地记录语言所以,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原始图画文字称为“文字画”例如: 王曰兔 ,田其执《甲骨文合集》6528) 上述卜辞的意思是商王命令用“以鹰捕兔”的方式来田猎,然后问“田”这个人是否能捕获猎物。

      以我们如今的语序来看,往往习惯于说“鹰兔”,而不是“兔鹰”从这一个层面来看,“文字画”(鹰逐兔)与我们如今的用语习惯还是有区别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原始社会,人们往往习惯于以一种方便、简化的图绘形式 ,即“文字画”的样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从“假借”角度看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中有一段原始文字其中这个图形符号,在纳西古文字中,最初的意思是“解开”,后来由于在纳西语中表示“解开”义的词与表示“白”义的词同音,后来人们习惯于假借它来表示“白”的意思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这种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同音假借”的范畴而这一种假借,也增加了人们用字的方便,省得再重新造字,使得原始图画文字更好地达到了物尽其用的目的 四、结语 原始图画文字是先民们在原始时期为方便记事而创造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可以说是早期文字发展的雏形,是一种带有明显图画痕迹的原始文字符号纵然其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但其对文字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物尽其用规则的应用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伊斯特林,左少兴.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唐兰.古文字学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王元鹿.比较文字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7]沈兼士.国语问题之历史的研究[A].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8. [8]刘丹青.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J].中国语文,2014(5):387-479.第 5 页 共 5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