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doc
8页地下建筑结构复习第一章 绪论1.1 简述地下建筑结构的概念及形式: 地下建筑结构即埋置于地层内部的结构包括衬砌结构和内部结构 两部分 要考虑地下结构与周围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地下建筑结构的形式主要由使用功能、 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根据地质情况差异可分为土层 和岩层内的两种形式土层地下建筑结构分为①浅埋式结构②附建式结构③沉井( 沉箱 ) 结构④地下连续墙结构⑤盾构结构⑥沉管结构⑦其他如顶管和箱涵结构岩石地下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直墙拱形、圆形、曲墙拱形,还有如喷锚结构、穹顶结构、复合结构1.2 简述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程序及内容: 设计工作一般分为 初步设计 和技术设计 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主要内容 : ①工程等级和要求, 以及静、动荷载标准的确定②确定埋置深度和施工方法③初步设计荷载值④选择建筑材料⑤选定结构形式和布置⑥估算结构跨度、高度、顶底板及边墙厚度等主要尺寸⑦绘制初步设计结构图⑧估算工程材料数量及财务概算技术细节主要内容 : ①计算荷载②计算简图③内力分析④内力组合⑤配筋设计⑥绘制结构施工详图⑦材料、工程数量和工程财务预算1.3 地下建筑结构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①被限定的视觉影响②地表面开放空间③有效的土地利用④有效的往来和输送方式⑤环境和利益⑥能源利用的节省和气候控制⑥地下的季节湿度的差异⑧自然灾害的保护⑨市民防卫⑩安全⑾噪声和震动的隔离⑿维修管理 缺点获得眺望和自然采光机会有限 进入和往来的限制 能源上的限制1.4 地下建筑结构的工程特点 : ①建筑结构替代了原来的地层 ( 承载作用 ) ②地层荷载随施工过程是发生变化的③地质条件影响地层荷载④地下水准结构设计影响大④设计考虑施工、 使用的整个阶段⑤地层与结构共同的承载体系⑥地层的成拱效应1.5 地下建筑地下建筑结构地上建筑区别 :计算理论设计和施工方法不同,地下建筑结构所承受的荷载比地面结构复杂 ,因为地下建筑结构埋置于地下,其周围的岩土体不仅作为荷载作用于地下建筑结构上,而且约束着结构的移动和变形。
第二章 地下建筑结构的荷载2.1 地下建筑荷载分哪几类 : 按其存在的状态 , 可以分为 静荷载 (结构自重,岩土体压力)、动荷载 (地震波,爆炸产生冲击)和 活荷载( 人群物件和设备重量 ,吊车荷载)三大类2.2 简述地下建筑荷载的计算原则 : 需进行最不利情况的组合 , 先进性个别荷载单独作用下的结构各部件截面内力 , 再进行最不利的内力组合 , 得出各设计控制截面的最大内力2.3 土压力可分为几种形式?其大小关系如何 : 土压力分为静止土压力 E0、主动土压力力 Ea、被动土压力 Ep, 则 Ep>E0>Ea2.4 静止土压力是如何确定的 : 在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 ,背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 则作用于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 , 称为 静止土压力 静止土压力可根据半无限弹性体的应力状态求解2.5 库仑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并给出其一般土压力计算公式: 基本假设 : ①挡土墙墙后土体为均质各向同性的无黏性土②挡土墙是刚性的且长度很长,属于平面应变问题③挡土墙后土体产生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时, 土体形成滑动碶体, 滑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④墙顶处土体表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面, 倾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角⑤在滑裂面和墙背面上的切向力分别满足极限平衡条件。
P=γ h^2K/22.6 应用库仑理论如何确定黏性土中的土压力大小: 库仑土压力理论是根据无黏性土的情况导出 , 没有考虑黏性土的黏聚力, 因此 , 当挡土结构处于黏性土层时, 应该考虑黏聚力的有利影响在工程实践中可采用换算的等效内摩擦角来进行计算或在库仑理论基础上, 考虑土的黏聚力作用可适用填土表面为一倾斜平面, 其上作用有均布超载的一般情况2.7 简述朗肯土压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基本假定 : ①挡土墙背竖直 , 墙面光滑 , 不计墙面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挡土墙后填土的表面为水平面, 土体向下和沿水平方向都能伸展到无穷,即为半无限空间挡土墙后填土处于极限平衡状态2.8 如何计算分层土的土压力: 采用凑合的方法 , 按转换成相应的当量土层, 分两种情况①按第 i 层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计算第i 层的土压力②按第 1- i层土的加权平均指标进行计算2.9 考虑地下水时的水平压力如何计算的 : 水压力分算和水压力合算 , 对砂性土和粉土 , 可按水土分算原则进行 , 对黏性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经验 , 按水土分算或合算进行 水土分算是采用浮重度计算土压力 , 按静水压力计算水压力 , 然后两者相加即为总的侧压力。
水土合算是采用土的饱和重度计算总的水、土压力稳态渗流时水压力的计算2.10 简述围岩压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 围岩压力就是指位于地下结构周围变形或破坏的岩层, 作用在衬砌结构或支撑结构上的压力 分为 围岩垂直 压力、围岩 水平 压力、围岩 底部 压力 影响 围岩压力的因素很多 , 主要与岩体的结构、岩石的强度、地下水的作用、洞室的尺寸与形状、 支护的类型和刚度、 施工方法、洞室的埋置深度和支护时间等因素相关其中岩体稳定性的关键之一在于岩体结构面的类型和特征2.11 简述围岩压力计算的两种理论方法?二者有何区别 : 两种理论分别为①按 松散体理论计算围岩压 力 , 当地下结构上覆岩层较薄时 通常认为覆盖层全部岩体重量作用于地下结构这时地下结构所受的围岩压力就是覆盖层岩石柱的重量深埋结构是指地下结构的埋深大到这样一种程度 , 以致两侧摩擦阻力远远超过了滑移柱的重量, 深埋结构的围岩压力是研究地下洞室上方一个局部范围内的压力现象部分岩体的稳定性, 这部分岩体称为岩石拱 , 只有以下岩体重量对结构产生压力, 称此为压力拱 , 为二次抛物曲线 水平围岩压力只对较松软的岩层才考虑由于围岩隆起而对衬砌底板产生的作用力叫底部围岩压力②按弹塑性体理论计 算围岩压力2.12 简述弹性抗力的基本概念?其值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地下建筑结构除承受主动荷载作用外 (如围岩压力、 结构自重等) , 还承受一种被动荷载 , 即地层的 弹性抗力 。
岩土体将制止结构的变形 , 从而产生了对结构的反作用力 , 对这个反作用力习惯上称 弹性抗力 弹性抗力大小和分布规律不仅决定于结构的变形 , 还与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2.13 如何确定弹性抗力 : 目前有两种理论 , 一种是 局部变形理论 , 认为弹性地基某点上施加的外力只会引起该点的沉陷 另一种是共 同变形理论 , 即认为弹性地基上的一点外力 , 不仅引起该点发生沉陷 , 而且还会引起附近一定范围的地基沉陷2.14 简述温克尔假定 : 假设认为地层的弹性抗力与结构变位成正比2.15 如何考虑初始地应力、释放荷载和开挖效应 : 初始地应力的确定对岩石地层 , 可分为自重地应力和狗找地应力两部分 , 而土层一般仅有自重地应力 围岩与支护间形变压力的传递,是一个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渐发展的过程这类现象称 时间效应 有限元分析中 , 形变压力常在计算过程中同时确定 , 而作为开挖效应的模拟 , 直接施加的荷载是在开挖边界上施加的释放荷载释放荷载可有已知初始地应力或与前一步开挖相应的应力场确定2.16 分析新奥法和锚喷支护的联系和区别 : 新奥法和锚喷支护两者都可以增加围岩的稳定性, 在地下工程中应用广泛。
新奥法 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 , 以维护和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 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主要支护手段 , 及时的进行支护 , 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 , 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 , 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喷锚支护 是指借高压喷射水泥混凝土和打入岩层中的金属锚杆的联合作用 ( 根据地质情况也可分别单独采用 ) 加固岩层 , 分为临时性支护结构和永久性支护结构喷混凝土可以作为洞室围岩的初期支护 , 也可以作为永久性支护喷锚支护是使锚杆、混凝土喷层和围岩形成共同作用的体系 , 防止岩体松动、分离2.17 何如区分深浅埋 : 深浅埋隧道分界深度为 2~2.5 倍的塌方平均高度值; 以隧道顶部覆盖层能否形成自然拱为原则第三章弹性地基梁理论3.1 简述弹性地基梁两种计算模型的区别: 第一种模型是 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 是建立在温克尔假定前提下 , 把地基模拟为刚性支座上一系列独立的弹簧, 没有反映地基的变形连续性, 特别对于密实厚土层地基和整体岩石地基, 将会引起较大误差, 如果地基上部为较薄的土层, 下部为坚硬岩石 , 结果比较满意。
第二种模型是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 , 提出另一种假设 : 把地基看作一个均质、连续、弹性的半无限体,可把弹性力学结论做为计算基础其中弹性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非弹性性质, 均质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不均匀性, 半无限体假设没有反映地基的分层特点3.2 简述弹性地基梁与普通梁的区别 : ①普通梁只在有限个支座处与基础相连,梁所受的支座反力是有限个未知力 , 因此 , 普通梁是静定的或有限次超静定的结构 弹性地基梁与地基连续接触 , 梁所受的反力是连续分布的 , 也就是说弹性地基梁具有无穷多个支点和无穷多个未知反力无穷多次超静定②普通梁的支座通常看作是刚性支座 , 即略去地基的变形 , 只考虑梁的变形 , 而弹性地基梁必须同时考虑地基的变形实际上梁与地基是共同变形的3.3 简述弹性特征系数α的含义及其确定公式: α是与梁和地基的弹性性质相关的一个综合参数 , 反映了地基梁与地基的相对刚度, 对地基梁的受力特性和变形有重要影响,通常把α称为特性系数 , αλ称为换算长度计算公式4KEI 或 4KbEI3.4 何为弹性地基短梁、长梁及刚性梁?有什么区别: 当弹性地基梁的换算长度1<λ <2.75时, 属于 短梁 , 它是弹性地基梁的一般情况。
长梁可分为 无限长梁 、半无限长梁 当换算长度λ 2.75 时 , 属于 长梁 , 若荷载作用点距梁两端的换算长度均不小于2.75 时 , 可忽略该荷载对梁端的影响 , 这类梁称为无限长梁, 若荷载作用点仅距梁一端的换算长度不小于2.75 时可忽略该荷载对这一端的影响, 而对另一端的影响不能忽略 , 这类梁称为半无限长梁, 无限长梁可化为两上半无限长梁当换算长度λ1时 , 属于 刚性梁 , 可认为梁是绝对刚性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梁的实际长度与梁和地基的相对刚度之乘积3.5 弹性地基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