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作业范文-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doc
7页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存在着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政治制度——绅士制度绅士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他们位居 “四民”之首,介乎于官民之间,他们具有人们公认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以及各种权力绅士阶层的崛起特殊、构成复杂、职能广泛、特权明显、社会影响深远,在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绅士阶层的发展演变、制度来源以及属性、绅权自治以及与其他基层控制形式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构成封建皇权统治的基础和重要保障的特色封建政治制度 关键词: 绅士;绅士自治;自治职能;特权 中国绅士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他们具有人们所公认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以及各种权力,并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封建政权向乡土社会延伸的重要桥梁,高居于无数平民之上,支配民间社会经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民的代言人;同时他们也是官僚的后备军,政府官吏均出自这一阶层中国绅士不仅是封建文化的占有者,而且也是封建文化的传播者和输出者,在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费正清指出:“在过去1000年,士绅越来越多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生活,以致一些社会学家称中国为士绅之国。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绅士这一特权阶层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是在封建皇权的统治下,为实现地方社会政治力量均衡发展、有效维护封建统治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必然产物 一、中国绅士的基本涵义及其发展演变概况 中国的绅士阶层是在明清时期作为一个具有内在同一性的社会集团登上社会舞台的它拥有“绅士”、“士绅”、“乡绅”等多种称谓,但关于绅士阶层的基本涵义却众说纷纭早先的费孝通认为“绅士是退休的官僚或是官僚的亲亲戚戚”; 张仲礼先生认为:“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取得功名、学品、学衔和官职获得的, 凡属上述身份即自然成为绅士集团成员功名、学品和学衔都用以表明持该身份者的受教育背景官职一般只授给那些其教育背景业经考试证明的人 绅士们获得这种身份后, 他们也非常注意炫耀权威而证明其特殊身份 张仲礼先生则把“功名”身份作为绅士的标签,认为只要通过科举或捐纳等途径可以取得功名就能跻身绅士行列王先明先生则从社会结构的层次出发,认为绅士是与“官、农、工、商并列的项目”,是以科举功名为主体的具有封建身份的特定社会集团 可见,学界对中国绅士基本涵义的界定颇有歧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绅士本身在社会生活及其在近代变迁中呈现出较为复杂多样的社会“形态”,很难对这个群体进行面面俱到的描述和规范;另一方面也与学者选取的视角和界定的标准的不同有关。
称谓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变迁,称谓本身及其所指范畴也会相应地改变但不管怎样,从绅士的地位和职能的角度看,士绅在农村中的地位却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难以动摇的,无论绅士在社会发展中怎样“改头换面”,绅士的官民“中介”的社会地位和职能则被传承和延续,这是贯穿整个绅士阶层的本质的、稳定性的东西 绅士阶层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牢靠的社会基础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在整个历史运行轨迹上,绅士作为一个社会集团力量,只是在封建社会后期,才由昏暗的历史走向显亮的时代 绅士力量的崛起既体现了封建社会文明的成熟,也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进步绅士力量的形成发展同贵族力量的下降消亡本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构成力量演化、替代的统一的历史过程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宗族为本位的国家,有是一个以官僚为本位的专制集权国家儒家文化将两个本位构成一个同构体回顾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可以看到这个同构体的官制经历了由血统选士到科举选士两个阶段在商周宗法制度下,家国同构体是地缘的国家和血缘的宗族相结合的有序结构,形成一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多元网络,实现对社会的层层控制但是,在这种多元政治下,一旦王室衰弱,诸侯坐大,社会就会动乱。
所以,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秦朝短暂灭亡足见旧势力之大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于是有了隋唐科举制度的创新,自五代后取士不问家世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自隋唐开始、到明清时期成熟的科举取士制度则构成封建官僚体制的基础由科举途径而获得的功名身份的终身制,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 这个庞大的阶层是作为封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或日候补力量)而存在的,它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成为封建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基础,这种有效的流动机制也使得封建社会政治获得大致的平衡和稳定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绅士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特别是乡土社会)的一种需要封建社会实行官员任职回避制,加之官员的数量是很有限、官员在一地的任期不长(一般为5年)、官员与广大民众的直接接触很少等原因,封建社会存在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需要一种有效的地方力量——绅士阶层来弥补。
绅士者,立于官与民之中间,而为地方行政之一种补助机关也绅士在专制国之地位,其重要性如此 绅士既可以充当官民之中介、弥补官治之不足,封建统治者利用政权的力量,赋予绅士以特权,笼络之、利用之,便成为一种必要,其来源制度化便成为一种必然 刑法学近3年论文 二、中国绅士制度来源与属性 张仲礼先生把中国绅士分为上层集团和下层集团这是按照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进行的划分他说:“如果我们不过分拘泥于划分的细节, 那就会发现整个绅士阶层可以按水平划分为上层和下层两个集团根据这一划分,许多通过初级考试的生员, 捐监生以及其他一些有较低功名的人都属于下层集团上层集团则由学衔较高的以及拥有官职——但不论其是否有较高的学衔——的绅士组成同时, 张仲礼先生还根据绅士身份获得的途径分绅士为“正途”和“异途”两种 这里,“正途”就是考试途径,“异途”则是捐纳途径 王先明的叙说方法稍有不同, 他采用分类列举他说:“近代社会常将‘绅界’与官界、学界、商界并称, 把它划分为最基本的社会集团在清末户口统计项目中, 绅士也是同官、农、工、商并存的一项但是, 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 绅士比之其它社会群体, 其内部构成则更为复杂一些。
检阅近代官私文献资料, 我们发现所谓绅士者, 大约有以下几类成分:1、具有生员以上的科举功名者;2、由捐纳而获得‘身份’者;3、乡居退职官员;4、具有军功的退职人员;5、具有武科功名出身者他还强调:“显然, 以上五种出身并非绅士成分的全部, 但它却是基本的构成因素 赵秀玲则认为绅士由离退职官僚、暂居乡里的官僚、担任乡里组织的领袖者和定居乡里的自由职业者构成 从以上可以看到绅士集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集团它既是官民沟通的中介和桥梁,又有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它主要以智力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就职的范围又以功名和身份各异做官是绅士的共同理想,但官职大多只向举人、进士等高级功名开放,而低级功名的绅士往往徘徊在官场之外绅士享有国家的特权,只是上层绅士充有,而下层绅士只能部有由此可见,绅士是一个由多层面黏结而成的聚合体,维系这个聚合体的链条就是科举造就的功名和身份,而捐纳、保举、军功等所获得的身份和职衔则犹如缠绕于主链条之上的彩带,使绅士群体变的五光十色,呈现出多级化和复杂化的群体趋势 绅士的社会属性是绅士阶层区别于其他社会阶层或阶级的显著特征中国绅士阶层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具有独特的内在性格和外在表征。
要弄清绅士的属性,就要把它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考察绅士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特殊的特权集团,人们很容易把它与封建社会的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等同在一起实际上,虽然绅士确与他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是他们之间又有内在不同绅士包含了退职乡居的官僚,而官僚是指政府官吏,是有实际权位的执政者集团绅士与知识分子都以知识为主体,但两者并不相同,绅士中通过捐纳、保举、军功出身的绅士并不具有知识特征另外,从封建社会阶级关系看,绅士总体上是处于治者阶级地位的,但却不等同于地主阶级两者划分标准本来就不同,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地主阶级必须占有相当数量土地,以剥削农民为生,绅士之所以为绅士,并不是看其有无土地,而是以有无功名身份而定绅士因贵而尊,地主因富而显可见,绅士不是一个纯粹的封建等级,而是“一个处于封建官僚之下,平民之上的独特社会阶层,而且是一个统治中国社会的特权阶层” 三、绅士主导下的地方自治 传统政府职能或行政是为了保障王朝的安全、家天下的稳定秦代以降的政治结构和功能都围绕这一点行政 ,至于其属于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社会保障、社会公平 、基础经济建设等主要职能则处于从属地位 ,只要不危及王朝的统治 ,政府是可以不过问的 ,而这些领域正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所在。
传统政府行政虽然从制度设计形式上实现了王朝的安全 ,但自秦汉以来 ,家天下统治并没有万世长存 ,改朝换代仍频频发生只不过皇权的颠覆大多不是源于行政官员的反叛而是源于基层百姓的造反传统政府也曾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如连坐、保甲等,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基层社会被其锻造的特殊绅士阶层所控制,绅士的乡土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基层控制只能通过绅士才能发生作用州县以下的广大的基层社会也正是绅士发挥作用的空间领域在传统行政过程中,绅士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实际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绅士的地位是通过功名、学衔获得的 ,主要通过政府的科举考试取得的 ,其资格也是终身的除了出仕做官外,许多绅士参与、协助地方官吏管理甚至控制基层社会 ,虽然政府明令禁止绅士涉及行政权力 ,但实际运作中大量参与行政绅士担任幕僚是其参与行政的一种方式 ,上层绅士常常担任封疆大吏的幕僚 ,下层绅士一般成为知县的幕僚知县是国家派来治理一县的唯一行政官吏 ,其治理一县数十万民众的确勉为其难由于县令的俸禄有限 ,大量使用幕僚辅佐治理是行不通的 ,因为幕僚没有俸禄而由知县负担依靠县级官吏治理数十万乡民的乡村社会非常困难 ,因而绅士直接控制乡村是其参与行政的主要方式。
四、绅士的自治职能及特权 (一)自治职能 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职责有人曾说过:“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县一级官员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 首先,就绅士和官府关系看,它是官与民联系的桥梁和中介 绅士可表率乡里,有钱有势有知有识,一向为官民所重视绅士可上行下达,调节官民关系,如地方官让绅士代其向民宣谕讲解处理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摩擦,清末时,华北泥井镇屠户拒绝交税,“由此屠户与收税人之间展开了持久的战争当屠户罢市,集上无肉之时,当地绅士便出面干涉,最后达成协议 可见绅士在疏通政府与百姓的隔膜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当然,绅士有时候也作为民众利益的代表与官府斗争保护百姓当然也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绅士常常作为地方利益保护人的身份出现,对政府采取一种对抗态度如抵制官府对乡里随意征收赋税等经济盘剥再如抗议地方官不恤民情,乾隆年间乡绅郎秀才率民冲击漠视乡里灾情的县官即是一例 其次绅士对发展乡里经济有重要职能对乡里社会来说经济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绅士一直把乡里经济发展作为重大事情来抓。
主要表现在督促生产、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管理工商等清代不少绅士对水利建设非常重视,河南绅士吕游撰文坚决要求重修“故闸”,并自责曰:“前贤创之,后人不能守之者,邑绅士之过也 再次,绅士调节纠纷、处理疑难和诉讼案件等方面也发挥重要职能有的案件老是难以解决,最后只能有绅士决断据《澎湖厅志风俗记》记载:“大小俗事,悉听乡老处分,偶有鼠牙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