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也_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工艺设计和制备.doc
8页 范文范例参考酯交换法聚碳酸酯生产原理与工艺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09级高分子班 刘也摘要:本文介绍了酯交换法的生产原理及目前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普通熔融及非光气熔融酯交换法的生产工艺,并介绍了最新的改进工艺对我国聚碳酸酯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字:聚碳酸酯;酯交换法;生产工艺1引言聚碳酸酯
2 酯交换法生产聚碳酸酯的原理酯交换法生成聚碳酸酯参与反应的两种单体分别为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其反应过程可分为酯交换阶段和缩聚阶段如反应式〔1~〔2〔1〔2在上述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中,其反应过程均为可逆平衡反应为获得预期分子量的聚碳酸酯,必须不间断并尽可能多地从反应物系中移出反应生成的低分子产物苯酚或碳酸二苯酯酯交换阶段主要生成聚合度为3~6的齐聚物在缩聚阶段,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降低,酯交换形成的齐聚物发生反应生成更高聚合度的聚碳酸酯[2]传统酯交换法与非光气酯交换法在树脂聚合上是完全一样的,即由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经酯交换和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区别是传统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是以光气为合成原料,而非光气酯交换法的碳酸二苯酯不以光气为合成原料,采用碳酸二甲酯经酯交换反应制得的以下将阐述几种不同DPC的合成方法2.1光气法本法为最早合成DPC的方法,首先由光气与苯酚在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氯甲酸苯酯,氯甲酸苯酯继续与苯酚反应生成DPC,其反应式如下该法可工业化生产,产率也较高,但由于光气剧毒,且不易贮存与运输,副产物HCl腐蚀性强,环境污染严重,正在逐步被淘汰2.2氧化羰化法 非光气化法生产碳酸二苯酯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方法。
本法是以苯酚、一氧化碳和氧气为原料的的羰基化反应,在碱、溴化钯以及四配位基金属氧化还原助催化剂存在下,苯酚、一氧化碳、氧气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反应式如下 [3]氧化羰化法由于催化剂较为昂贵、收率较低等原因,目前尚未见工业化报道2.3酯交换法酯交换法由于避免了剧毒光气的应用,符合绿色化工的发展趋势,被认为是合成DPC的适宜方法该法以DMC和苯酚为原料,其反应通常认为是通过两步反应进行的[4],见式<1>~<3>第一步:DMC与苯酚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得中间体甲基苯基碳酸酯
其生产能力分别占世界总能力的30%、26%、11%、9%和8%,合计占世界PC总能力的84%图2为20XX世界PC生产厂商生产能力图2 20XX世界PC生产能力分布目前,亚洲需求增长带动了世界PC生产能力的迅速增加,世界生产中心已向亚洲,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在未来几年将成为全球PC需求的中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PC产能的年均增速为3.4%,20XX全球PC产能将达到471万t/a,且新建装置主要集中在亚洲表1为2010~20XX世界主要PC新增装置能力[5]公司名称国家产能/万t·a-1拟投产时间Saudi kayam沙特26.020XXKazanorgsintez俄罗斯6.520XXZarya俄罗斯6.520XX帝人化成中国10~1620XX三菱化学日本4~820XX三菱瓦斯化工中国820XX第一毛织韩国6.520XX韩国XX化工韩国6.520XX表1 2012~20XX世界主要pc新增装置能力3.1.2国内生产情况20XX以前,我国PC仅有小规模生产,且生产技术较落后,产量低、品种牌号少,产品供需缺口很大,主要依赖进口20XX以后随着拜耳、帝人化学等跨国公司陆续在国内投资兴建PC项目,我国PC产能快速增长。
20XX拜耳在上海化学工业区投资建设PC装置,一期工程10万t/a项目已于20XX投产,二期工程已于20XX底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0万t/a,该工程是全球最大的PC项目之一日本帝人化学公司继20XX在中国XX投产5万t/a的PC装置后又于20XX底将产能增至10万t/a,同时该公司计划在XX新建第三条6万t/a生产线20XX我国PC产能达到31.6万t/a[6-7] 3.2国内外生产工艺在聚碳酸酯的合成工艺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合成方法颇多,如低温溶液缩聚法、高温溶液缩聚法、吡啶法和部分吡啶法等等[8],至今仍不断有新的合成方法报道,但已工业化、形成大规模生产的工艺路线并不多,这些方法或者不成熟,或者因成本较高而制约了实际应用[9]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生产厂家普遍采用界面缩聚法或熔融酯交换法,以下将对酯交换法合成工艺进行详细阐述3.2.1传统酯交换法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在催化剂存在下,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和缩聚反应生成聚碳酸酯此法是传统工艺,不腐蚀设备,工艺流程简单、成熟、易操作,无溶剂回收设备但由于反应是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进行,生产设备和条件要求高,设备投资较大缩聚后期物料粘度增高,必须有相应的搅拌装置。
产品光学性能差,浊度指数偏高本工艺不适合大吨位工业生产而原料碳酸二苯酯生产使用了光气,对环境和劳动安全有很大影响随着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日趋增强和各国环保机构对光气越来越严格的使用限制,使得原先普遍采用光气界面缩聚工艺的世界各大聚碳酸酯生产厂商都在相继开发熔融酯交换缩聚新工艺即非光气酯交换熔融缩聚工艺[10-11]3.2.2非光气法酯交换熔融缩聚法<全非光法>非光气酯交换法是在原料单体到树脂合XX不用光气的一种聚碳酸酯溶融酯交换工艺大体可分为两类:<1>非光气碳酸二苯酯法,以意大利Enichem公司工艺为代表,它是以甲醇为原料合成碳酸二苯酯它完全不使用光气,被称为绿色化工的代表之一其后续过程与传统酯交换法相似<2>工艺是用其他非光气单体与双酚A或双酚A的酯进行酯交换1第一类非光气碳酸二苯酯法因工艺过程中彻底不使用光气,是在酯交换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成功,属绿色环保工艺路线,又称全非光法其生产工艺也分为两步:①酯交换法合成DPC:苯酚+DMC→DPC;②DPC+BPA→PC首先,以碳酸丙烯酯与甲醇酯交换生产碳酸二甲酯
得到非光法DPC后,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缩聚制得PC产品,其合成工艺图如图32第二类是先以液相氧化经基法生产碳酸二甲醋
因此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更高性能不带来副反应的催化剂、提供增加气-液界面更新速率和有效蒸发面积的反应器上王行等采用排气式双螺杆反应器变间歇生产为缩聚连续生产,接着对酯交换连续工艺的反应终点控制、预聚体输送与贮存、缩聚连续反应的工艺条件及热稳定剂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双螺杆反应器有如下优点:表面更新效果好;反应器壁温分布合理;停留时间分布较窄根据反应工程理论,在连续流动式反应器中为获得较高的转化率,必须避免和限制返混,天津大学石化中心和近期专利报道研究表明,除以多段聚合方式代替传统的酯交换法中单釜或双釜聚合方式外,在预聚和缩聚各阶段采用不同形式的反应器,尤其是在缩聚后期注重反应器内部强制混合型搅拌元件的特殊设计,是解决缩聚后期传热传质问题的关键日本旭化成公司使用多孔板型导向物下落到反应器中缩聚可以高速而稳定地制备具有所需恒定分子量的聚碳酸酯,而对于聚合物不产生变色和异物拜尔公司在缩聚反应中使用自动清洗高粘度反应器,随着混合机的旋转,产物边界例如结构元件:刮刀、支撑元件、轴或壳体通过机械运动的相互结合,极大或完全的进行了清洗,生产羟基含量较低、无溶剂低支化的聚碳酸酯天津大学石化中心发明了卧式转筒搅拌脱气反应器和行星排列转筒/滚搅拌脱气反应器,具有挥发面积大,物料成膜、表面更新好,气体易于逸出的特点,因此特别适用于PC缩聚后期物料粘度大,轻组分气体急需排出的反应过程[12-13]。
3.3.2光气法工艺改进除传统的合成方法外,在聚碳酸酯合成方面,为了获得高品质或特种功能的聚碳酸酯,近年来对原有方法及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而且创造出新的合成方法与工艺技术日本三菱瓦斯化学提出了光气法的湿法工艺专利,将双酚A溶于含有亚硫酸盐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入二氯甲烷溶液,再通入光气、而后添加壬基酚聚乙氧基醚类表面活性剂使体系乳化、最后加入三乙胺催化于20~25℃聚合我国晨光化工研究院的一步法制备光盘级聚碳酸酯专利也是光气法的工艺技术,该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预先将光气溶于二氯甲烷构成有机相、双酚A和碱等构成水溶液体系改进的酯交换法是以碳酸二苯酯在熔融状态下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再经脱酚而得聚碳酸酯美国的GE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工程塑料公司已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美国的GE公司最近推出了酯交换法新的专利,催化剂为六乙基胍的双酚A盐,用这种催化剂制备的聚碳酸酯的稳定性以及色泽大幅度提高日本三菱化工的专利技术是以碳酸锶作催化剂,双酚A和碳酸二苯酯于210~270℃以及常压至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