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肛肠(痔疮)诊疗发展史.doc
6页我国肛肠我国肛肠( (痔疮痔疮) )诊疗发展史诊疗发展史广州肛肠专科医院王新中主任介绍,我们祖国医学对肛肠专科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国外学者在讨论肛肠学科发展史时,都引用我国古代的大量文献,公认在古代、中世纪及现代,中国对肛肠专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春秋战国(公元前 770-前 221)时期,我国医学家就提出了“痔” 、 “瘘”的病名,后为世界医学所采用,沿用至今《庄子·列御寇》有:“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提出痔疮病名,后被医学界采用《韩非子》有:“内无痤疽瘅痔之害 ”强调痔疮《淮南子》有:“鸡头已瘘 ”提出肛瘘《内经》对肛肠解剖、生理、病理等有详细论述还对便血、泄泻、肠澼、肠覃等肛肠疾病作了论述《难经》最早记录肠息肉病,肠道癌《灵枢肠胃篇》记述了结肠、直肠的长度、大小、行走《素问五脏别论》有:“ 肛门亦以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素问·生气通天论》有:“经脉横解,肠癖为痔 ”《灵枢·水脏篇》最早提出肠道息肉的病名《灵枢·刺节真邪篇》最早描述了肠道肿瘤《五十二病方》最早记录痔结扎术、切除术等提出蛟白之名《说问解字》曰:“腹中长虫也 ”这是对肠道寄生虫的最早描述。
《神农本草经》首载了脱肛病名,提出五痔病《伤寒论》张仲景首创了肛门栓剂和灌肠术《伤寒杂病论》发明肛门栓剂蜜煎导、灌肠术皇甫谧(215-281)在《针灸甲乙经》记述了针灸治疗脱肛、痔、下痢等肛肠的方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详列痢候四十种,对肠道病进行了较全面记述,对一些病认识比较深入唐朝孙思邈《千金药方》 、 《千金翼方》首载了用鲤鱼肠、刺猬皮等治痔的脏器疗法王焘《外台秘要》引许仁则论痔:“此病有内痔,有外痔,内但便时即有血,外无异 ”首创了利用竹筒作为灌肠器的盐水灌肠术宋、元、明三代,我国肛肠专业有了很大发展首先是宋《太平圣惠方》创造了将砒容于黄蜡中,捻为条子,纳痔瘘疮窍中的枯痔钉疗法,并发展了痔的结扎术《魏氏家藏方》详述枯痔方法及过程记述痔科专家从明《普济方》记载的宋朝痔科专家临安曹五为宋高宗用取痔千金方治愈痔疾,而官至宋代已出现治痔瘘的专家和专科明朝的许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引《永类馸钤方》肛瘘挂线术,发明肛瘘挂线疗法明朝陈实功《外科正宗》总结枯痔、挂线、内外痔疗法明朝薛已《薛氏医案》提出肛门病的发生与局部气血运行不足有关赵濂的《医门补要》对肛瘘挂线、异物入肛、先天性无肛门症的手术方法有进一步的改良和发展,反映出我国肛肠外科在清代有新的进展.随着人们对痔疮本质及痔发生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痔的手术治疗主要以症状明显的Ⅲ、Ⅳ度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为主,尤其是环形脱垂性内痔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外剥内扎术和痔环切术,其实质是将增大脱垂的内痔在解剖学上予以切除年意大利学者根据内痔形成的新理论,报道通过直肠下端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Ⅲ、Ⅳ期环形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由于该手术方法符合生理、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在国内外迅速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1.外剥内扎术该手术的要点是在痔下极皮肤与粘膜交界处做尖端向外的 v 字形切口,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剥离到痔块的根部,局部缝合结扎,切除痔块组织其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内痔根治效果好缺点是一次最多只能切除 3 个痔块,在切除的 3 个母痔创面之间需要保留一定的粘膜桥,否则手术后容易引起肛门狭窄,术后复发率可达 10%左右另外,术后常伴有肛门部明显水肿,疼痛明显并且时间长;创面愈合慢,一般需要 3~4 周的时间;如果切除的组织过多,术后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肛门失禁或肛管狭窄2.痔环切术该手术的基本要点是在齿线上方 0.3~0.1cm 处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分离,环形切除宽约 2~3CM 的直肠下端粘膜,粘膜下组织及全部痔组织,将直肠粘膜与肛管粘膜皮肤缝合。
其优点是痔块完全被切除,术后复发率低,但缺点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 10%~13%的病人伴有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肛管狭窄、粘膜外翻、肛管感觉丧失导致的感觉性大便失禁等,目前已较少采用3.DNR 多尼尔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是利用低温等离子的钛金治疗头,以 40--70°左右低温对病灶进行组织凝固、切除,不破坏正常组织快速阻断痔疮供血或减少静脉倒流,使痔快速萎缩且 DNR 低温等离子手术过程因痛苦小、无辐射,出血少、愈合快、临床适应症广泛、一次性完成治疗而备受肛肠科治疗业内推崇4.HCPT 微创术该治疗肛瘘手术用最新一代美国进口全电脑多功能肛肠治疗系统HCPT 操作,该设备具有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功能、高频电刀、电容场止血钳功能治疗过程无疼痛、不出血、快速、彻底,无需住院,不影响工作,治疗后复发率极低这种微创无痛治疗是利用直肠纤维镜进入到肛门里面,通过监视器,直接对内口进行微创电凝,使肛瘘的内口干结闭合,然后洗干净瘘管里面的脓液,这样大便后,粪便里面的细菌和粪水无法进入周围的组织,由此阻断感染源头及痛感,使之痊愈 5.DG-HAL 技术即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oppleguidedhemorrhoidarteryligatoion,简称 DG-HAL) 。
美国专利痔动脉闭锁术是目前国际痔疮手术治疗最先进的方法之一,采用美国 Mereoer 公司生产的 DG-HAL 第二代超声引导痔动脉电凝闭锁系统该仪器根据探头发射和接受超声波来精确定位痔动脉,显示其深度,并通过探头前端的窗口在齿状线上 2-3CM 处进行动脉点凝闭锁治疗性能稳定、安全、高效、使痔疮治疗后康复周期缩短此技术是集超声波探查、缝扎手术为一体的新的诊疗技术该技术不开刀,不适感甚微,不用切除痔疮组织,无创伤,无术后并发症,在治疗痔疮的同时完好地保存了肛门衬垫组织不受破坏,保持了肛门原有的自制不受影响,有效地避免其他治疗方法容易引起的诸多并发症和严重后遗症6.吻合器痔切除术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又称痔上粘膜环切除、肛垫悬吊术痔的吻合器手术等的实质是保留肛垫的完整性,通过特制的吻合器在痔的上方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粘膜和粘膜下层组织(原则上不切除痔块,但对于痔块大,严重脱垂的环形痔可以同时切除痔的上半部分) ,同时对远近端粘膜进行吻合,使脱垂的内痔被向上悬吊和牵拉,不再脱垂由于位于粘膜下层供给痔的动脉被同时切断,术后痔血供减少,痔块在术后 2 周左右逐渐萎缩该手术的主要适应证为Ⅲ、Ⅳ度环形内痔或内痔为主的混合痔。
尽管对于Ⅱ度内痔以及孤立的脱垂性内痔该手术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由于该手术所需的特制吻合器费用较高,一般不采用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手术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时间一般平均为 8~15MIN,治疗环形内痔脱垂和痔引起的出血效果明显:如果荷包缝合的部位与齿线的距离适当,术中拔出吻合器后立即可见脱出的痔块回缩到肛管内虽然术后早期约 33.0%的病人大便可以少量带血,但中远期随访~100%的病人术前内痔脱垂和肛门出血的症状消失作者施该手术 52 例,随访 1~10 个月,术后的病人对手术效果满意,术前出血、脱垂、肛周潮湿等症状消失术后肛门部疼痛轻、时间短:由于肛门部皮肤没有创面及外剥内扎术后常见的水肿,虽然约有 30%的病人术后主诉肛门部疼痛,但疼痛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均较 Milligan-Morgan 手术短,前者平均为2 天,而后者平均为 6 天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早由于该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少,最近有作者尝试在门诊不住院情况下进行该手术,术后一般 7 天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远期并发症少:除 57 例中有 2 例术后出现轻度肛门失禁外,文献中没有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