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4页辽宁省大连市第七十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某溶液可能含有Clˉ、SO42﹣、CO32﹣、NH4+、Fe3+、Al3+、AlO2﹣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A( )A.至少存在4种离子B.Clˉ一定存在,且c(Clˉ)=0.4mol?L﹣1C.SO42ˉ、NH4+一定存在,AlO2﹣可能存在D.CO32ˉ、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参考答案:A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可知一定存在铵根离子;红褐色沉淀是氢氧化铁,1.6g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可知一定有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沉淀,物质的量为:0.02mol;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存在离子,根据电荷守恒推算氯离子的存在及数据.解答:解: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1.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1mol,故有0.02molFe3+,AlO2﹣、CO32﹣和Fe3+会发生双水解,故一定没有AlO2﹣、CO32﹣;加入NaOH溶液共热有气体和红褐色沉淀,气体为氨气,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4+、Fe3+,根据离子共存可知不含CO32﹣,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知溶液中含SO42﹣,n(NH3)=0.02mol,知n(NH4+)=0.02mol,n(Fe2O3)=1.6g/160g?mol﹣1=0.01mol,知n(Fe3+)=0.02mol,n(BaSO4)=4.66g/233g?mol﹣1=0.02mol,知n(SO42﹣)=0.02mol,溶液中NH4+、Fe3+所带正电荷为0.02mol+3×0.02mol=0.08mol,SO42﹣所带负电荷为2×0.02mol=0.04mol,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必然大量存在另一种阴离子Cl﹣,故原溶液中一定含Fe3+、NH4+、SO42﹣和Cl﹣,答:加入NaOH溶液共热有气体和红褐色沉淀可知,溶液中含NH4+、Fe3+,而不含CO32﹣,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知溶液中含SO42﹣,n(NH3)=0.02mol,则n(NH4+)=0.02mol,n(Fe2O3)==0.01mol,则n(Fe3+)=0.02mol,n(BaSO4)==0.02mol,则n(SO42﹣)=0.02mol,溶液中NH4+、Fe3+所带正电荷为:0.02mol+3×0.02mol=0.08mol,SO42﹣所带负电荷为:2×0.02mol=0.04mol,据电荷守恒,知溶液中必然大量存在另一种阴离子,由题意知为Cl﹣,综上知,原溶液中一定含Fe3+、NH4+、SO42﹣和Cl﹣,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常见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中等.2. W、R、X、Y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之和等于0,L层上电子数是M层上电子数的2倍;在常温常压下,W和R组成的化合物有多种,其中两种化合物能相互转化,但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R原子的核电荷数的2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顺序为R>Y>WB.R与其他三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R>W>YD.原子半径次序为W>R>X>Y参考答案:C依题意,中学化学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的元素有氢、碳、硅三种元素,Y在四种元素中排在第四位,Y为硅在中学化学中,两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相互转化,大多数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只有NO2、N2O4之间的转化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由原子序数大小顺序知,W为氮,R为氧W、R、X、Y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6、n、4,有:5+6+n+4=8×2,n=1,X位于第ⅠA族,原子序数介于8与14之间,只有钠符合要求,所以,X为钠综上所述,W为氮,R为氧,X为钠,Y为硅A项,硅、氧、氮的元素非金属性次序为R(O)>W(N)>Y(Si),错误B项,二氧化硅、二氧化氮、五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等都是共价化合物;氧化钠、过氧化钠都是离子化合物,错误C项,根据元素周期律,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排序有H2O>NH3>SiH4,正确D项,原子半径排序为r(Na)>r(Si)>r(N)>r(O),错误故答案选C3. 以下四种有机物的化学式皆为C4H10O:①;②CH3CH2CH2CH2OH;。
其中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C略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M 2.5、二氧化碳都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B.向煤中加入适量CaSO4,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C.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D.“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参考答案:D【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专题】化学应用.【分析】A.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包括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B.要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通常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或生石灰;煤中加入CaSO4不能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因为CaSO4与SO2不反应;C.“地沟油”的成分主要成分是油脂,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汽油的成分是烃;D.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硝酸型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无毒气体,不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故A错误; B.因为CaSO4与SO2不反应,所以在煤中加入CaSO4,不能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要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通常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或生石灰,故B错误;C.“地沟油”的成分主要是油脂,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汽油的成分是烃,故地沟油分馏不能得到汽油,故C错误;D.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相关的知识,涉及生产、生活有关的地沟油、大气污染等,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6g14CH4所含中子数为8NA 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l溶液与乙酸溶液中的c(H+)相等 C.乙酸分子与甲酸甲酯分子中的共价健数相等 D.等温等压下,3molC2H2(g)和1molC6H6(g)的密度相等参考答案:答案:C6. 下列涉及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丙烯分子中最多有6个原子共平面C.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与苯甲酸和乙醇反应制苯甲酸乙酯的反应类型不同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参考答案:D略7. (不定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质量减轻,充电时阳极质量增加B. 同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pH=a,0.01 mol·L-1醋酸溶液pH=b,则a+1 9. 三聚氰胺的结构如右图三聚氰胺”,有个貌似美妙的别名“蛋白精”,某些广告中曾公然标榜“能提高产品蛋白含量”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关于三聚氰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与盐酸反应B.是有机物,有弱碱性C.将购回的奶粉溶于热水后冷却,过滤,可以粗略检测其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 D.是蛋白质参考答案:D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氧化钠投入水中:O2-+H2O = 2OH-B.在CuSO4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2+ + SO42- = BaSO4↓C.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Ca2++HCO3-+OH-=CaCO3↓+H2OD.在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 3NH4+参考答案:D略1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的铝粉质量为( ) A.5.4 g B.3.6 g C.2.7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