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3篇.docx
20页疫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3篇 疫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1篇 一、存在问题 1.关于社会面清零等政策 首先是官方声音缺失,政策解读者角色缺位,社区管理噤声等问题 由于对社会面清零的相关措施不了解,网络相关言论如感染1例1栋楼拉走,感染2例整个小区拉走等传播甚广,本地各类群,流传着各种所谓内部消息、官方消息,例如立了军令状,三天内清零出了雁塔区就不负责了,还管你是不是在外面感染上门给宠物做安乐死等 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相关信息加剧了民众的不安情绪,引发网民对官方的不信任、不认同以及逆反心理同时更助长了部分网民的非理性情绪,甚至有网民将矛头对准同小区邻居,鼓动人肉、网暴在室外活动的居民,更有甚者在极端情绪中发出威胁他人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言论 整体看来,官方信息发布渠道缺位,导致民间渠道各种信息泛滥,政策解读的缺失,造成政策误读风险,同时社区管理层,如物业、楼管等对群相关信息的默许和不作为,更助长了民众的非理性情绪 其次在于具体执行,表现为政策落地的相关配套方案滞后 2日晚间,网络流传一位女士对工作人员哭诉隔离中就餐无保证、缺少卫生巾的视频引发舆论关注;同时隔离点条件不完善,没暖气、没热水等,被隔离群众成群结队步行返回居住地被隔离群众向工作人员下跪等视频也广为流传。
一时间隔离场所基本物资不全、居住条件差等成为舆论焦点,网友质疑隔离点是否能保障民众基本的生活需求、质疑大量人员集中拉走有交叉感染风险、同时质疑对于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一刀切的具体执行方式 尽管随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澄清,但此前发酵的舆论声势依然浩大,难以在短期内弥补对政府公信力造成的损失 2.关于基本生活保障和求助渠道 舆论关注蔬菜等食物的发放配送、紧急就医困难、城中村租户和外来考生等群体、以及市长热线、120急救等求助渠道不畅通等问题 从2021年12月28日起,西安各区县免费发放蔬菜等生活物资陆续展开,但进度不一且不具备可持续性,因此许多社区展开了接龙等形式的自助购买活动,也由此产生了社区内的聚集感染风险,网传某小区因社区卖菜商贩感染数十人,舆论呼吁尽快打通民众生活物资购买渠道; 医院接受病患渠道不畅通引发质疑,数起因抢救不及时而去世的网络消息引发关注,尤其是数起涉及老年人、儿童、孕妇的网络发帖引发轩然大波,舆论指责医院不肯收治病患冷血,质疑相关政策不合理,呼吁调整医院的相关收治政策 同时关于城中村租户、农民工、外来考生等人员的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引发舆论关注,民间志愿者群体守望相助,德善厨房,日送千份爱心餐的温情举动更引发网民关注和对比。
此外,有不少网民反馈疫情防控期间求助如12345等忙音打不通,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和特殊需求,尽管目前为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西安市公布了各区县开发区民生保障服务,但官方和主流媒体、自媒体等之间的信息差和信息壁垒还存在,消息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有限,还需要继续推进 3.关于核酸检测 舆论聚焦于核酸检测通知不统一、检测过程中社区管理混乱以及一码通数次崩溃等问题 其一,网友反馈,核酸检测工作安排不规范不科学,出现排队很久迟迟不开始检测的状况,以及通知仓促来不及做核酸点就撤了的问题,还有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发声称工作安排不清晰,要求凌晨4点准备,结果一直等到9点才开始核酸,质疑浪费人力和时间; 其二,部分社区管理混乱,朝令夕改,核酸检测一时按楼号顺序依次展开,一时又通知随意排队,造成小区成百上千人蜂拥,扎堆拥挤也给志愿者和基层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带来困难,同时也降低了核酸检测效率; 其三,西安一码通数次崩溃,影响核酸检测工作,也引发民众不满情绪,由此质疑相关部门的问题处理能力 4.关于社区管理是否规范 近日西安一男子外出买馒头遭到防疫人员殴打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西安警方通报,对涉事工作人员处以拘留七日罚款二百元。
此事也引发网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社区管理是否规范的争论 网民评价有些人有了哪怕是一点点的权力就无限地膨胀更有些人打着疫情工作的幌子,却做的不是人事此外,还有志愿者称社区工作人员不配合相关工作,种种问题对社区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提出考验,社区工作如何有章可循,如何科学规范等值得关注 5.关于媒体宣传报道 在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总攻阶段的当下,当前一些媒体报道没有解答清楚大众关心的问题、缺乏舆论监督作用、过多聚焦正面宣传,相关报道不合时宜,僵化、刻板的正面报道隐藏的低级红、高级黑风险以及可能触发的舆论反噬更值得警惕 例如#西安交警凌晨用6分钟送白血病患儿就医#这则新闻在网络舆情聚焦就医难时发出,引发一片抨击,网友批评6分钟的路逼到妈妈凌晨到警车前面下跪人家自己不能去吗?说白了医院不让进实在没办法了民警是不错,但更说明西安的管理能力多拉胯,还好意思宣传 最终,一些发布平台只能关闭评论,极为被动,更严重的是公信力一旦丧失,媒体就会掉进塔西佗陷阱,例如媒体报道商洛一马帮运送物资献爱心,被认为是在作秀,更加说明相关宣传报道需要谨慎,媒体需要调整相关报道策略 二、对策建议 在保障生活物资如蔬菜蛋奶等供给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
1.畅通政策渠道,及时政策解读,落地配套资源 在政策发布上,官方声音如果微弱,谣言就会甚嚣尘上,关键时刻需要权威声音以安抚民众恐慌情绪,同时为了避免政策在传播过程中变形,需要专家等及时发声解答大众疑惑,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配套设施需要有保障,在隔离点条件差的网络舆情发酵后,有关部门及时跟进,扭转了部分网民的看法,足以说明相关配套设施对于保障政策落地至关重要 2.完善应急预案,避免粗放式一刀切 关于紧急就医难、特殊人群隔离等问题已引发众多指责,暴露出有关部门在应急管理预案方面的不足,因此可以就相关问题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例如指定某特定医院接收紧急就医人员,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根据特殊人群特点安排隔离点等,避免因为一刀切引发的不满情绪和舆论啸聚 3.打通信息渠道,完善风险沟通,更改传播策略 当前西安市先后进行了关于农民工和独居老人的信息收集,各区县民生保障服务、就医指南、诊疗等信息发布,但值得关注的是官方、主流媒体以及自媒体三个舆论场存在不协调问题,官方和主流媒体、自媒体、民众等之间的信息差和信息壁垒还存在,相关信息的传播力和传播效果有限,需要继续推进 此外,风险信息沟通除了官方、媒体、大众外,还需要重视专家角色,以专家的权威性打破因专业区隔造成的信息壁垒;同时对于受众而言,恰当的风险传播是尽全力为其提供风险信息、呈现风险意见,帮助其掌握、了解风险境况,并做出自身风险判断,因此对于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公民个人等不同主体而言,媒体应及时提供好沟通平台,以便于各方观点的沟通和论证,避免过多聚焦不接地气的正能量。
4.规范社区治理,避免人治逾越法治 疫情防控中社区工作至关重要,社区是各类人群的集聚地、各类工作的落脚点、各类诉求的交汇点,应坚持依法依规治理出台相应治理办法,在引导社区力量广泛参与的同时,严格工作人员准入门槛,落实专人专责的追责制度,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考察社区工作,对于不达标的及时追责通报、建立负面清单,保障抗疫工作开展有序 疫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2篇 根据省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做好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完善镇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的能力,必须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联系机制,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工作,更加注重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健全并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
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个人和家庭责任,防止发生肺炎疫情的蔓延和扩散 二、工作措施 (一)坚持预防为主,健全防控屏障机制 1.持续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防治知识和防控指引宣传,引导公众树牢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通风消毒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机制 2.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将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继续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农贸市场和小区(村庄)居民点等重点场所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病媒生物防治等,做好住宅小区公共区域保洁消毒工作,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3.切实加强疫情防控指导卫生院和各行管部门要根据疫情特点,加强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复课防控指导,科学规范公众防控行为,构建完备完善群防群控工作机制 (二)强基层建基础,健全社区(村)联动机制 1.充实社区防控力量选优配强基层各村、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党员、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民警、物业管理员、志愿者、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强化区、镇、社区(村)三级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在基层党组织的指挥调度下,落实各项防控要求。
2.精准实施小区管控各村、社区要加强小区防控工作巡查督导,持续做好政策宣传、防控指导和问题督促整改工作,切实守好社区(村)第一道防线重点加强对老旧小区、开放式小区、弃管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集体宿舍、出租房屋等区域的管控并根据疫情形势适时调整管控措施持续做好重点人群排查管控机制 3.强化网格化管理充分利用健康码,将疫情防控纳入网格化管理重点内容,做好社区人员信息采集、疫情防控排查和疫情信息宣传,加强对发热人员、境外和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密切接触者、生活困难群众、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做到全覆盖、无遗漏,确保信息收集高效精准,重点人员管控有力有序提高网格员信息采集和疫情排查针对性、精确性 (三)充分发挥各哨点作用 1.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 一是强化预检分诊制度和发热门诊闭环管理要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和首诊负责制发热门诊不得拒绝接收发热病人就诊,要严格按规范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发挥医院预警、示警、报警的哨卡作用发热门诊要严格执行扫吉祥码、接诊、筛查、转诊流程,对进入发热门诊后的发热患者,实施核酸、抗体、CT、血项等4个项目快速筛查,严格做好发热患者核酸检测,开通检测绿色通道,确保6到12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到发热患者早排查、早诊断。
对于应进行核酸检测而拒绝检测的人员,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将有关人员信息报镇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通患者对症治疗、疑似患者隔离留观、确诊患者及时转运同时,对发热患者要同步建立报告的闭环管理,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同步开展疫情报告和流调的闭环管理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诊疗方案确定的疑似病例排除标准,核酸检测阳性的疑似病例,由接诊医疗机构直接将其诊断为确诊病例,不再进行核酸复核检测,并于2小时内在网络系统完成信息上报或订正,确诊病例情况同时上报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院患和陪护人员必须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形成医疗机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 二是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各级各类未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不得收治发热病人,禁止收治具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可疑患者,要引导发热患者首选设置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做到哨点哨兵作用,要登记患者信息,将可疑患者信息立即报送至卫生院,由卫生院安排专人专车,转运发热患者至辖区发热门诊就诊,经检查排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