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伤口诊疗的研究进展.docx
4页慢性伤口诊疗的研究进展 摘要伴随创伤外科的发展,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则应运而生湿性愈合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伤口可和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关键词伤口诊疗慢性伤口湿性愈合伴随外科学尤其是创伤外科的发展,经过长久的观察和实践,大家逐步认识到伤口处理的基础标准是“最少干扰”[1],并一直沿用至今伴随医学的发展,伤口愈口已进入控制愈合的阶段MetzgerS[1]经过临床研究证实伤口处理的最好方法是采取保湿敷料对伤口进行保湿处理它可和创面周围皮肤紧密贴合形成低氧、微酸、湿润的环境,从而抑制创面细菌的生长,保护创面,减轻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从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感染率为深入推进伤口诊疗学科的发展,促进临床伤口处理的规范化,进行以下综述:1伤口愈合理念的发展传统干性愈合理论认为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氧气的作用但干性愈合环境差,轻易使伤口脱水、结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伤口疼痛,更换敷料时损伤创面,不利于上皮细胞的爬行,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不能隔绝细菌的侵入,易造成痂下脓肿伴随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博士提出的“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应运而生了湿性疗法,其关键是应用“湿性愈合环境理论”指导实践中使用多种活性敷料促进坏死组织软化、溶解、清除和营造有利于愈合的微环境。
2伤口愈合影响原因的研究进展新近对伤口愈合影响原因的研究表明,全身原因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而局部原因也可能延长伤口愈合时间[1]当代伤口愈合理论认为:正常的伤口渗液包含了抗微生物物质,有保护和清洁伤口作用[2],并能营造有利于愈合的湿润环境3采取伤口湿性愈合诊疗的意义3.1清洗伤口有研究表明,温和而全方面的清洗能去除阻止愈合的碎片和异物,然而频繁清洗会干扰伤口愈合的环境[2],致使很脆弱的新生肉芽或上皮细胞受损害和被去除所以,必需严格掌握伤口清洗的指征伤口清洗过程中,要求清洗溶液须对伤口愈合过程无损害,故提议清洗伤口时最好选取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清洗所使用溶液的温度应该和体温相同或相近,不然会减慢伤口肉芽的生长速度,冷溶液会降低伤口温度,最少需要3h~4h才能恢复到操作前温度方法:水流冲洗比擦洗效果更加好,冲洗包含使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冲洗或淋浴当伤口污染严重或需要清创时,低压脉冲式冲洗最有效 3.2安全有效的清创清创是慢性伤口诊疗的一个关键技术因为对清创定义和标准的认识愈加清楚,清创方法也由外科清创改良为保守性锐器清创、自溶清创、酶解清创等每种清创方法全部有其优缺点、使用适应症和操作风险,提议使用联合清创,以确保安全有效、降低操作风险和并发症的机会。
清创期间还需动态观察伤口渗液量、组织类型和面积改变随时调整清创方法,做到安全、有效地实施清创3.3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敷料市面上有多个敷料可供慢性伤口诊疗的选择,敷料选择的标准是针对伤口局部情况和诊疗目标做出适当的选择半渗透薄膜敷料适合用于:表浅伤口渗液少或无时,和水凝胶配适宜用于黑色痂壳或黄色腐肉的清创,保护伤口免受外来污染水胶体敷料适合用于:表浅或部分皮层损伤伤口、小到中等渗液的伤口、II期到IV期压疮、黄色腐肉及黑色坏死组织的伤口、WagnerI级IV级糖尿病病足溃疡等,有时也可作外层敷料使用水凝胶敷料适合用于:有黑痂、黄色腐肉及坏死组织伤口、已经完全清创、处于肉芽期或上皮形成期的红色伤口、烧伤及电疗受伤组织、跟腱、肌腱暴露伤口藻酸盐敷料适合用于:表浅到全皮层损伤伤口、中到大量渗液伤口、黄色腐肉、坏死组织伤口、轻度出血伤口、尤其是有腔隙及窦道伤口泡沫(海绵)敷料适合用于:部分或全层损伤、中至大量渗液伤口、肉芽水肿、增生伤口亲水性纤维敷料适合用于:少许到大量渗液的伤口、裂开伤口、部分皮层烧伤伤口、窦道交互型伤口垫适合用于:难愈合的慢性伤口和感染伤口依据包装提醒注入相等量的林格氏液激活后使用。
银离子敷料:适用通常严重污染伤口、感染伤口高渗盐敷料适合用于:渗液极少的伤口、黄色腐肉清创、化脓或恶臭的伤口4护士在慢性伤口诊疗中的作用展望多年来,中国护理专业化发展快速,护士正逐步成为慢性伤口诊疗和护理的主导者中国从2021年开始培养造口/伤口失禁专科护士(ET),迄今已经有约200多名ET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伴随中国专科护理的发展,伤口专科护士在慢性伤口诊疗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专业化护理将使更多的病人获益参考文件[1]张清,魏力,等.伤口愈合和护理、造口伤口临床护理实践.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21:5.[2]刘秋红,蒋琪霞.湿性疗法在小腿腔洞型感染伤口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1,21(3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