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课堂用语的“三要”与“三不要”.doc
6页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用语的“三要”与“三不要”李小宁上林县木山乡厂圩小学(邮编:530511)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而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体就是师生的课堂语言所谓“教师课堂用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在课堂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的总合它是知识的主要物质载体,是师生信息沟通的重要手段,是联系师生情感的重要纽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心理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如何在性格爱好、心理素质都还很不成熟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运用有效的课堂用语,传授知识和启迪他们的智慧呢?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重任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到教育对象,关系到培养人才的千秋大业教师的教学课堂用语的是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功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教师课堂用语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应该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足够重视本人认为教师教学课堂用语必须先做到以下“三要”第一,教师课堂用语“要规范”数学语言必须规范、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尤其是对于教学数学概念,讲述数学知识,更是不能有半点的疏忽。
数学概念,语言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既不能删减,又不能随意增加,也不能任意调换,如果我们不明确这一点,在教学中就会犯科学性错误例如,“分数基本性质”是这样表述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在叙述时,这个“零除外”不能丢,同时在“除”和“除以”上面也一定要区分清楚开来又如,整数是自然数(包括“0”)和负整数的统称,所以教学中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而应该说自然数都是整数,也不能说最小的整数是“0”,实际上由于有负整数的存在,而没有最小的整数再如,有的教师在教完“数的整除”一章后总结道:“自然数可分为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这种表述非常不规范,它把自然数不同属性的分类揉合在一起,混淆了自然数分类的不同概念,给学生传递的是一种模糊的概念信息,学生很难从中很好地捕捉住自然数分类的有关本质属性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用语不仅在表达数学概念上要求规范,在讲述算理时也必须做到规范例如,在讲解“4200÷600”的简便算法时,不能说成“把它们末尾的两个零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而应该按法则的表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100倍),商不变又如,上到列竖式“笔算加减法”时,要说“从低位算起”,而不能说“从后面算起”。
可以说,再好的课如果你语言的不够规范那都是最差的了,因为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产生知识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可能将伴随着他的一生,这对于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最大的失败所以说,课堂中的规范的教学语言是做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第二,教师课堂用语必须“要形象”数学教学虽然偏重于理性知识的传授,但这与教师课堂用语要形象并不矛盾小学教师课堂用语是否形象,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注意语言不能生硬空泛;语调不能刻板单调不然,就会引起学生大脑皮层抑制,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涣散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其共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语言表达上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在如何使教学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上多下功夫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还要重视语调对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影响作用,讲课的语调要有抑扬顿挫,同时还要注意伴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努力使语言表达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我们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把商后的“余数”形象地比喻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调动注意力,并留下深刻的课堂印象,教师的课堂用语就要形象化有时一句形象的课堂用语,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技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教师课堂用语必须“要文明”课堂用语要文明,这一点常常被很多教师忽略掉很多教师甚至认为,我上课只要能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即使说上一些粗俗、低俗的话也是无可厚非的甚至于有的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竟然在课堂上“爆粗口”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用语中,尽量多用文明用语,多用“请”字;在批评学生时,尽可能的委婉、艺术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用语除了做到以上的“三要”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不要”第一,教师课堂用语“不要语法混乱”教师课堂用语结构不清容易造成歧义,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运算时叫人无所适从如“12减去10除以2得多少”这句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里句子的宾语既可以理解为“10除以2”,也可以理解为是“2”不同的理解导致的运算结果大相径庭,学生很难把握题意如果把这句话改为“12减10除以2的商,差是多少”,或改为“12减去10的差除以2,商是多少”,题意则一目了然,不致出现歧义第二,教师课堂教学“不要枉下结论”教师在教学结束时,一般都会对所教学内容作一个小结,作为强化学生印象的一个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为了强调某一特征或步骤而枉下结论,那么,这类总结不仅不会有益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还会误导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造成理解上的混乱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除数或被除数是小数的分数除法”后总结:“碰到除数或被除数是小数时,都必须先统一化成分数或整数后再进行计算这样强调虽对学生形成计算这类题目的思维程序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灵活、有创造性地解决又如,有的教师在总结正方体教学时强调“凡6个面相等,12条棱相等的是正方体这个结论就不尽准确,?问题就是一个“凡”字说得过于绝对,因为6个面相等,12条棱相等并不一定都是正方体因此,教学总结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慎用“凡”、“必须”等带绝对性的字眼,不要槛下结论不然,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科学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一个固定的模式,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第三,教师课堂用语“不要重复罗嗦”教师课堂用语表达贵在言简意明,而不是讲得越多越细越好有些教师总怕学生没听懂,讲课时语言重复罗嗦,特别是对一些难点,更是反反复复地讲解,但又讲得不透这样,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无补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而会使学生愈感糊涂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养成重复罗嗦的语言表达习惯,讲课要深入浅出,干脆利落,抓住要领,用精练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课堂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教师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创造出适合自己教学的课堂常用语,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全文完 2009.11.07于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