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过秦论原文及翻译高一范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艳春1****84
  • 文档编号:202579905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9.1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过秦论原文及翻译高一   语文教案,也叫一节语文课的书面计划为了让大家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办公室欧阳老师整理了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过秦论》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贾谊的《新书》,原著分为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作者通过对秦王朝兴起、强盛、衰亡过程的叙述,议论了秦王朝成败的缘由,以借古讽今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史记》和《汉书》等纪传体史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取得了空前伟大的成就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中《过秦论》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学习时,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着重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的分析,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注意掌握有关的文言文词语和文言句式   二、 分析学生   我们的学生现在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机械地做题,考试时全凭主观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针对这一现状,本课教学将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借文释史,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体会本课叙事时极力铺张渲染,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学习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多重排比、夸张、对偶、对比、同义叠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气势非凡,而又耐人寻味   4、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设计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知识体系尚待完善,对古代历史散文接触不多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知识积累,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注意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心论点的正确理解   设计依据:从学生文言知识薄弱的现状出发,与高考中文言知识比重比较大相结合,主要为学生阅读其它的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方法   1、提问讨论法   2、讲练结合法   3、范读背诵法   六、教学程序   第二课时的要点是:解读3、4两段的文意,详细深入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掌握秦由盛而衰的原因,为准确理解本文主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准备   设计依据:《过秦论》篇幅较长,文言知识较丰富,文章内涵丰厚,因此我设计用三课时教学本文   七、教具安排   用投影仪打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用录音范读课文,使学生受到情景教育,从内心深处产生美感,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依据:体现教具的直观性   八、教学过程   1、 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以加深理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对3、4段的学习仍应结合本地区学生基础较差的实际,着重从熟读入手,落实字词(尤其古文言教学更应如此),在此基础上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3、在复习巩固与总结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课文的完整性,切忌将文章讲的支离破碎,影响其艺术美   九、板书设计   ――――― 始强 (内、外)   【 攻】 ――――― 日强 (缔交结盟)   ――――― 极盛 (废道焚书)看了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的人还看:1.高一语文必修三过秦论教案2.高一语文第二册人教版《过秦论》教学设计3.高一语文过秦论原文及译文4.高一语文课文过秦论原文及译文5.高一下册语文文言文课文 过秦论6.高一语文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后附相关类型参考文章: 高一上册语文过秦论教案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