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建筑结构选型调研 修订-可编辑.doc
13页结构选型北京之行建筑认知学号:姓名: 国家图书馆二期暨数字化图书馆n 1.建筑基本情况n 建设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n 工程名称: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n 建设地点:n 建筑规模:总建筑面积约为8131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7231 m2 ,地下建筑面积:44079 m2n 2.工程简介n 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主楼和地下车库两部分组成,主楼结构由地下三层和地上五层组成该建筑基础底板标高-13.6m,钢结构屋面结构标高+26.19mn 主要建筑内容为密集型藏书库、阅览室、图书加工用房、学术交流用房、珍品图书保存库和展示厅、数字图书馆的大型计算机机房、数字资源存储机房、数字处理间等(四库全书和甲骨文是镇馆之宝)主楼南北方向剖面工程特点和难点n 建筑规模大:本工程长120 m ,宽116 m,所以机械设备的选用和布置显得尤为重要;n 结构构件形式以箱型为主:且箱型截面尺寸最大宽度达到1200mm,高1500mm,最大板厚为80mm,且其中隔板众多,焊接非常困难,厚板焊接质量不易控制,焊接工作量大且要求高(焊缝填充量估计在330吨左右),所以确定正确合理的钢结构加工工艺及焊接工艺是保证本工程钢结构加工质量的前提(1500mm长的电渣焊工艺)。
首都博物馆1、建筑概况o 项目地点:北京复兴门外大街o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钢结构屋盖o 占地面积:24800平方米o 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o 层 数:地下二层,地上五层;高度41米o 设计单位:法国AREP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o 设计主持:崔凯、崔海东2、基地分析o 北为长安街, 建筑主立面亦为北立面,北广场是人流和景观重点区;东为白云路, 是人流次要出入口,也是市政管线主要接口部位, 是人流和景观设计的次重点区o 西、南均毗邻规划城市支路,与新首博同期建成建筑南侧为职工出入口和管线的主要出户方向o 周围建筑彼此分散相对独立,周围没有什么可供人们停留活动的余地须将博物馆及其用地建设成一个开放的具有磁性的城市广场空间, 并以此广场为中心磁化周围的公共空间总平面1白云路6873244—绿色文化广场 5—-下沉竹林庭院 56—-木质体 7—礼仪大厅 8—青铜体1—入口广场 2—礼仪广场 3—休闲广场负一层平面及流线分析临时展厅2精品展厅多功能厅咖啡厅中庭中庭竹林庭院观众休息文博服务文博服务水景庭院车库出口车库入口车库一层平面图及流线分析南北向剖面东西向剖面大跨度屋盖o 屋盖在建筑北侧的悬挑长度达21m,其他三面的外挑长度约为12m。
o 双层金属板加保温材料维护结构,局部玻璃采光顶o 挑檐端部设置百叶,使来流方向的压力系数明显减弱后移,屋盖前端升力明显减少,有效的减少了风荷载效应o 同时可以满足采光和美观 的建筑功能 央视新大楼1、建筑简介央视新大楼——“大裤衩” 位于朝阳路和东三环交界处的CBD中央区内,总建筑面积约59万平方米该方案由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荷兰人雷姆库哈斯担任主建筑师,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作为建国以来国家建设单体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配套设施之一 该建筑主要由主楼、电视文化中心及附属配套设施组成主楼屋顶最高处标高234米,比目前北京市最高建筑———京广中心高20多米从外观上看,央视大楼由两栋倾斜的大楼作为支柱,在悬空约180米处分别向外横挑数十米“空中对接”,形成“侧面S正面O”的特异造型,犹如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2、结构分析 央视大楼主要采用钢结构,其建筑用钢量达鸟巢的3倍之多平面图3、工程概况 2006年2月13日,主楼钢结构工程进入实质阶段 2007年7月底,44塔楼封顶 2007年9月底,52塔楼封顶 2007年10月9日,最关键环节悬臂开始吊装 2007年12月8日,首批7个节点实现对接 2007年12月26日,两座主楼对接 2009年1月,大楼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