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语言大学21秋《古代汉语(一)》作业2.doc
9页北京语言大学21秋《古代汉语(一)》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1.“子产不毁乡校”中的“乡校”是指( )A.乡村的学校B.乡间聚会场所C.地名D.既是学校又是乡间聚会场所答案D2.“为国以礼,其言不谦”句中“谦”的意思是( )A.道歉B.谦让C.谦虚D.谦敬答案B3.“五亩之田,树之以桑”中“树”的意思是( )A.树木B.森林C.树立D.种植答案D4.下列句子中,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 )A.君子者隆礼尊贤而王B.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C.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D.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答案D5.从政治思想体系来说,孟子属于A.墨家B.儒家C.道家D.纵横家答案B6.“秦氏有好女”句中“好”的意思是( )A.美好B.良好C.貌美D.友好答案C7.《蹇叔哭师》属于古代的那场战役( )A.鄢陵之战B.崤之战C.鞍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B8.“思而不学则殆”中“殆”的意思是A.怠慢B.疑惑C.懒散答案B9.于是梁王虚上位此句中的“虚”字的用法是什么?(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答案A1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中的“亲”和“子”属于( )。
A.形容词意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使动用法D.名词用如意动答案D11.“采”的本义有用手摘取的意思,下列句子中,用其本义的是( )A.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B.文采千匹C.参差荇菜,左右采之D.张灯结彩答案C12.对“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疑问副词,意为“怎么”B.疑问代词,作“辟”的前置宾语C.疑问代词,作“辟”的状语D.疑问副词,表示反问答案C13.“力不足者,中道而废”句中“废”可以理解为( )A.废除B.停止C.废物D.废弃答案B14.“六王毕,四海一”中“一”的意思是( )A.统一B.完整C.完全D.一起答案A15.“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出自A.《庄辛说楚襄王》B.《江乙对荆宣王》C.《赵威后问齐使》D.《冯谖客孟尝君》答案B16.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把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是什么的意思,这种用法叫做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答案B17.“风马牛不相及”这个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B.《齐桓公伐楚》C.《宫之奇谏假道》D.《烛之武退秦师》答案B18.下列各句,没有名词用作状语的是A.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B.父母闻之,郊迎三十里C.四方之士了来者,必庙礼之D.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答案A19.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此句中活用的词是?( )A.败B.故C.过D.西答案D20.下列句子中的“问”字,含有“赠送、馈赠”义项的是( )A.何用问遗君B.书问致简C.敢问何谓之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答案A21.“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句中“辞”的意思是( )A.言语B.口供C.告别D.推辞答案C22.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句子是( )A.所杀大臣,多吕后力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C.茨君之所使也D.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答案D23.《康熙字典》里所采用的汉字排列方法是( )A.部首排列法B.音序排列法C.四角号码排列法D.部首兼音序排列答案A24.“公辞焉”中的“辞”表示的意思是( )A.告辞B.拒绝C.辞行D.辞别答案B25.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A.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B.豕人立而啼C.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D.其一犬坐于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