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李商隐七言律诗拗救情况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25111181
  • 上传时间:2021-1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8.4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商隐七言律诗“拗救”情况研究 陈仙烔内容摘要: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其诗文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就最高处当属七言律诗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总数为118首,其中拗处仅有38例联系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与形式,义山七律“拗救”数量虽少,但几乎涵盖所有的“拗救”形式,“拗救”处更与诗意内容有极大的关联李商隐的生活遭际及个人命运影响其诗歌创作,5篇“拗篇”的文意与格律之间展现出相辅相成、相互映射的特点关键词:李商隐 七言律诗 拗救 拗篇李商隐的诗文创作,尤其是七言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唐末至今,撰文评述义山七律的学者,间见层出,但观点不一宋《蔡宽夫诗话》载王安石语,“唐人能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惟商隐一人反之,明胡应麟推崇杜甫七律,珠玉在前,便觉李商隐“填塞故实”而清王昙的“七律三变”,在总结七律变化过程的同时肯定了义山七律的价值虽然历代研究者对义山七律的评价莫衷一是,但总体而言,李商隐对七言律诗的贡献格外重要且关键近年来,学界一直致力于研究李商隐及其相关内容,但更多关注李商隐的生平、其诗歌题材与用典等艺术风格手法上的问题,而从格律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未能充分将义山诗歌的内容与形式联系起来。

      本文将重新划分格律诗“拗救”的类别,通过对李商隐七言律诗格律的分析,探讨其七律的“拗救”情况与“拗篇”的创作规律,从而找出其诗内容与诗形式的隐含联系一.李商隐七律与非七律的认定讨论李商隐七言律诗的“拗救”情况,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义山的七言律诗总数从古至今,义山诗集版本繁多,《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共有《玉谿生诗》三卷,后散佚北宋时期义山诗集被搜寻编定、刊刻成书,此后约有《李义山集》、《李义山诗》、《李商隐诗集》三种不同名称的版本系统留存于世本文使用较为成熟的版本,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月校对钦定四库全书《李义山诗集》,对义山七律进行研究若以格律为划分标准,诗可以被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不受格律束缚,而以律诗为代表的近体诗,在字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较严格的规定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归纳律诗的特点为:(一)每首律诗限定句数为八句,故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二)律诗押平声韵一般来说,一首律诗只押一个韵,且偶数句入韵,奇数句不入韵;(三)律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四)每篇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多在颔联和颈联依照上述特点认定李义山的七言律诗,得到义山的七言八句、五十六字诗共为121首。

      从用韵方面来看,在这121首诗中,有3首押仄声韵,不符合律诗的规则,认定为古体诗如《无题》(何处哀筝随急管),虽然字数句数与七律相同,但全诗读来顿挫随意,韵脚“岸”、“半”、“看”、“叹”属于去声十五翰韵,为仄声韵,认定为古体诗又如《射鱼曲》,亦为七言八句五十六字,然整体句式具有强烈的古体歌行感,前两联“力”、“色”押入声十三职韵,后两联换押上声四纸韵,皆为仄声韵,故认定为古体诗再如《日高》,字数句数同样符合七律特点,但押韵十分自由,第二、四句押上声二十哿韵,第六句换韵,押上平十五删韵,第八句再换押去声二十三漾韵,故认定为古体诗将这3首押仄声韵的诗去除,还余118首诗,皆押平声韵在这118首诗中,有8首诗并未一韵到底,而是在诗的中间出现了换韵的情况具体分类如下:(一)首句使用邻韵:《牡丹》、《井络》、《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二)第二句使用邻韵:《少年》;(三)首句与第二句皆使用同一个邻韵:《茂陵》、《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四)结句使用邻韵:《楚宫》比较8首诗的平仄与对仗,除《茂陵》有拗救句,其余诗皆符合七言律诗普遍性的平仄与对仗规则。

      原则上,律诗的确只能一韵到底,但由于首句入韵与否比较自由,所以首句的韵脚可以借用邻韵,称为“起句借韵”,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称其为“孤雁出群”格义山的《牡丹》、《井络》、《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过故府中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四首,无疑是属于七言律诗的与“孤雁出群”格相对,另一种借用邻韵的方法称为“孤雁入群”格,指诗人在近体诗的结句使用邻韵义山的《楚宫》一诗,仅在结句使用邻韵,也应属于七言律诗义山的《少年》、《茂陵》、《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三首,不属以上两种借用邻韵的方式,本不应该认定为律诗但从古至今,许多诗评者将上述三首作律诗观清冯浩《玉谿生诗详注》于《茂陵》一诗引《戊签》:“首二句误出韵后又自加按语:“按唐人不拘王力先生认为,是李义山有意识地押通韵,并非误出韵,属七言律诗的例外情况故李商隐的七言律诗总数可确定为118首二.李商隱正格、变格、例外七律的认定对七言律诗进行划分,可分成三种不同的情况,“正格”、“变格”和“例外”一)“正格”是七律的一般情况平仄、押韵、对仗等彻底符合七言律诗规定二)“变格”是对七律的变通,诗本身仍然合律清赵执信从平仄的角度出发,称其为“拗律”。

      平仄方面,可用各类拗救;押韵方面,可以起句借韵;对仗方面,可颔联颈联只用一个对仗,也可一首律诗共三个对仗三)“例外”讨论的是七律中极为特殊的情况,不合格律平仄方面,使用了古体诗的平仄;押韵方面,使用通韵,实际上为出韵的情况;对仗方面,彻首尾使用对仗在七律中,“拗”本指的是某字应该平却仄,应该仄却平的现象所以“例外七律”中所谓“不合格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可称其为“拗”笔者对变格七律与例外七律中拗的划分标准作出更明确的解释:变格七律的拗,多数可救,另还有可不救的情况(称半拗或小拗),总之皆合乎格律;例外七律的拗,多在节奏点上出现拗,且未救,不合格律,属古体诗的平仄这在第三节有具体的辨析李商隐的118首七言律诗中,共有88首正格七律,完全符合律诗要求,约占七律总数的四分之三诗虽合律但存在各类拗救的变格七律,共有26首,分别是拗且救的《送崔珏往西川》、《对雪二首(其一)》、《玉山》等14首,和拗不救但不出律(称半拗或小拗)的《哭刘蕡》、《碧城三首(其三)》、《圣女祠》等11首,还有两类情况皆有的1首《复至裴明府所居》而义山七律中属于例外七律的只有4首,分别是存在不合格律情况的《曲池》、《隋宫守岁》,与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完全不合格律处,也有拗救处的《二月二日》、《茂陵》。

      综上所述,义山的七言律诗中,非正格的七律共有30首三.七言律诗“拗救”种类的辨析“拗”在七律中,指某字应平却仄、应仄却平的现象救”是“拗”的补正,若某句有拗,在该平的地方使用了仄声,救就是在后面某处该仄的地方使用平声相抵拗”可划分为“拗句”和“拗篇”,一首诗中,如果有两处及以上的“拗句”,则此诗认定为“拗篇”,又称其为“拗律”、“拗体诗”笔者将“拗”从救与不救的角度,划分为“拗救”和“拗而不救”的情况一般而言,“拗救”有两大类:(一)本句自救可分为“三拗五救”与“六拗五救”1.三拗五救,又叫孤平拗救仄平脚若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补偿为平声2.六拗五救,或是五拗六救仄仄脚若第六字用平声,则第五字补偿为仄声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十讲》中认为其是“拗救”的一种,后在《诗词格律》认为这是唐宋律诗中非常常见的形式,其使用频率几乎可以与仄仄脚本身持平,归为“平仄的变格”二)对句相救可分为“异位拗救”与“同位拗救”1.异位拗救,又叫大拗必救出句平仄脚若第六字用仄声,则对句仄平脚第五字补偿为平声2.同位拗救,是下述“拗而不救”中“平仄脚小拗,救”的情况出句平仄脚若第五字用仄声,可不救,也可在对句仄平脚第五字改用平声作为补偿。

      另外,诗人在运用一种拗救方法的同时,又常常会使用另一种拗救方法,使一联当中,两种拗救方法同时存在,叫做“双拗一救”如唐许浑《咸阳城东楼》中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出句“日”字拗,对句“风”字救,是大拗必救;同时对句“欲”字拗,“风”字救,是三拗五救而“拗而不救”亦有两大类:(一)小拗,又叫半拗可救可不救,皆合乎格律1.平仄脚小拗,平仄脚若第五字用仄声,可以不救2.仄平脚小拗,仄平脚若第五字用平声,可以不救3.仄仄脚小拗,仄仄脚若倒数第五字为平声,便可用三仄尾此一式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认为是弊病,之后的《诗词格律》中认为若倒数第五字为平声,则不算弊病,若倒数第五字仍仄,应尽量避免二)出律,指律诗在某一部分使用了古体诗的平仄,并不合格律从全诗的平仄看,拗句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比如七言第二、第四,或第四、第六字,都平或都仄四.李商隐七律“拗救”情况的探讨李商隐现存的118首七言律诗中,完全符合格律诗标准的正格七律为88首;而其余26首变格七律、4首例外七律,共30首非正格七律中,共有“拗”38例其中“拗救”22例,“拗而不救”16例,可以说数量稀少但是,这38例“拗”,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不免令人惊讶。

      具体如下:(一)本句自救(共11例)1.三拗五救(2例):二月二日江上行[1](《二月二日》首联出句);已欲别离休更开(《临发崇让宅紫薇》颔联对句)2.六拗五救(9例):文吏何曾重刀笔(《汉南书事》颔联出句);柱上雕虫对书字(《复至裴明府所居》颔联出句);更阅前头已披卷(《水斋》颈联出句);闻道神仙有才子(《玉山》尾联出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无题》尾联出句);亦拟村南买烟舍(《子初郊墅》尾联出句);如线如丝正牵恨(《柳》尾联出句);若向南台见莺友(《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尾联出句);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尾联出句)二)对句相救(共6例)1.异位拗救(1例):抚躬道直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赠田叟》尾联)2.同位拗救(5例):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对雪二首(其一)》颔联);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过伊仆射旧宅》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二月二日》颔联);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赠田叟》颔联);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昨日》尾联)三)双拗一救(共5例)1.三拗五救+異位拗救(1例):卷帘飞燕还拂水,开户暗虫犹打窗(《水斋》颔联)。

      2.三拗五救+同位拗救(3例):一条雪浪吼巫峡,千里火云烧益州(《送崔珏往西川》颔联);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正月崇让宅》颔联);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鱼时一双(《水斋》尾联)3.异位拗救+同位拗救(1例):求之流辈岂易得,行矣关山方独吟《复至裴明府所居》颈联)(四)小拗(共12例)1.平仄脚小拗(1例):柳眉空吐效颦叶,榆荚还飞买笑钱(《和人题真娘墓》颈联)2.仄平脚小拗(9例):七夕来时先有期(《碧城三首(其三)》首联出句);苦竹园南椒坞边(《野菊》首联出句);海燕参差沟水流(《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首联出句);白社幽闲君暂居(《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首联出句);湓浦书来秋雨翻(《哭刘蕡》颔联对句);此日初为关外心(《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颔联对句);万户千门开闭时(《流莺》颈联对句);天上应无刘武威(《圣女祠》颈联对句);我欲西征君又东(《赠赵协律晳》尾联对句)3.仄仄脚小拗(2例):偏称含香五字客(《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尾联出句);赊取松醪一斗酒(《复至裴明府所居》尾联出句)五)出律(4例):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二月二日》首联);沉香甲煎为庭燎,玉液琼苏作寿杯(《隋宫守岁》颔联);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曲池》颈联);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茂陵》颈联)。

      从上述句例中可以看出义山无疑通晓拗救,虽然如此,但义山七律一直被誉为“守七律之正”,并未曾刻意塑造“炫技”的拗救,只是在必要的地方,会使用拗救作为雕琢自己诗歌的独特方式,在“拗”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