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造师考试复习资料-----城市道路.pdf
2页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城市道路的级别、类别和构成城市道路主要分为刚性路面和柔性路面两大类, 前者以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代表, 后者以各种 形式的沥青路面为代表一城市沥青路面道路的结构和组成 城市道路主要由路基、路面和人行道构成路基是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 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路面是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 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物 (一) 路基在堤基上按设计要求修筑路基,断面形式有:路堤---------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堑--------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 半填半挖-------横断面上部分为挖方、 下部分为填方的 路基从材料上分,路基可分为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三种二) 路面 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对路面材料的强度、 刚度和稳 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为了适应这一特点, 绝大部分路面的结构是多层次的,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路基支撑条件和自然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层采用不 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垫层、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1 面层 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层位, 承受行车荷载较大的竖向力、 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稳定变化的影响。
因此面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刚度、 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 并且其表面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粗糙度 面层可由一层或 数层组成,高等级路面可包括耐磨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上(表)面层、中面层、 下(底)面层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常用厚度和适宜层位如下表:面层类别集料最大粒 径常用厚度适宜层位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6.560-80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940-60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的下面层16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13.225-40二层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粗粒式沥青混凝土9.515-20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磨耗层(上层) 2、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和磨耗层砂砾式沥青混凝土4.7510-20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2)热拌热铺沥青碎石可用作双层式沥青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作单层式面层时,为了达到防水和平整性要求,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碎石的常用厚度为 50-70 毫米 (3)沥青贯入式碎(砾)石可做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作面层时,应加铺沥青封层或磨耗层,沥青贯入式面层常用厚度为 50-80 毫米 2 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 并把由面层下传的应力扩散到垫层或土基,故基层营具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强度和刚度。
基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虽不如面 层强烈,但沥青类面层下的基层营有足够的水稳定性,以防基层湿软后变形大,导致面层损坏 用作基层的材料有: (1)整体型材料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水泥稳定碎砾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较 好, ,适用于交通量打、轴载重的道路工业废渣混合料的强度、稳定性和整体性均较好, 适用于大多数沥青路面的基层使用的工业废渣应性能稳定、无风化、无腐蚀2)嵌锁型和级配型材料 级配碎(砾)石:应达到密实稳定为防止冻胀和湿软,应控制小于 0.5 毫米颗粒的含量和塑 性指数在中湿和潮湿路段,用作沥青路面的基层时,应掺石灰符合标准级配要求的天然砂砾可做基层不符合标准级配要求时,只宜用于底基层或垫层,并应按路基干湿型适当控 制小于 0.5 毫米的颗粒含量为便于碾压,砾石最大粒径宜采用 60 毫米 3 垫层垫层是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 其作用为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 保证层面和基层 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 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 以减小土基所产生的变形 因此, 通常在土基湿、 温状况不良时设置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 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1)路基经常处于湿潮或过湿状态的路段,以及在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 应设垫层。
2)垫层材料有粒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粒料包括天然砂砾、粗砂、炉渣等小 于 0.075 毫米的颗粒含量应小于 5%;采用炉渣时,小于 2 毫米的颗粒含量宜小于 20%3)垫层厚度可按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宜大于或等于 150 毫米 (三)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的基本原则 1、 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