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视角问题研究.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7776776
  • 上传时间:2021-12-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7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视角问题研究 摘要:明清白话小说的视角的主流是全知视角,以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为代表都是以全知视角为主要的视角在清末某些小说采用了以人物的固定视角和人物的不固定视角这两种角度,同时很多明清白话小说在使用叙事者视角的同时也以小说人物视角作为补充,然而,在西方小说大量涌入中国之前,中国小说家一直没有突破全知视角的局限关键词:明清;白话小说;全新视角明清小说无论在写作内容还是表达方式上都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水平,但在明清小说视角问题上说法不一,以西方叙事理论来看,明清白话小说乃至所有的明清小说的视角方面都是单一的,几乎全部以全知视角叙述全知视角是指叙事者对于事故的一些了如指掌一、视角的理论知识视角是小说叙事的角度英国小说理论家拉伯克曾指出:“在小说技巧中,我把视角问题-叙事者与故事之间的关系看作最复杂的方法问题在视角这个概念产生之前,人们用“人称”来代替视角这一概念然而,视角对于“人称”而言更能体现小说叙事特点从叙事文学诞生开始,叙事的角度也随之产生了,但直到20世纪的布斯托夫罗夫、热拉尔热奈特、华莱士马丁等才较为完整的表达出视角这一概念的含义,他们每个人对于视角的阐述不尽相同,皆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表达视角的含义。

      在他们之后,视角理论在结构主义叙事流派进一步深入热特耐提出的聚焦理论,聚焦和视角有着不同的关注点:视角是叙事者观察的出发点,而聚焦是叙事者的叙事对象,不过两者的内涵和外延大致相同聚焦分为三种类型: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将这三种聚焦类型对应到视角类型上则分别是全知视角,限知视角和戏剧视角二、明清白话小说的全知视角成因我过传统的视角以全知视角为主,这种视角的观点是明显的:让读者也变得全知,比书中的任何角色知道的更多,对于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人物性格有明显的帮助此外对于小说家而言这种全知视角也符合他们对作品的构建,这种视角相对于其他视角而言更容易叙述,这也是中国传统小说主要使用这种视角的主要原因之一宋元话本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的起源,属于讲述性艺术,是说的艺术,而不是西方小说评论认为的小说的内在叙述艺术宋元的话本小说用于说书人的说书蓝本说书人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他知道关于故事的一切,了解故事中所有細节,说书人控制着故事的走向,当话本小说演化成中国传统小说,评书人也变成了小说的作者,而听众则变成读者小说的作者受到“说书人”的影响,也从全知全能的角度对读者进行灌输,小说的作者向读者展示一切,故事的背景、完整的情节、人物的内心……唐传奇《古镜记》、《莺莺传》采用了传统小说极为少见的第一人称,这种叙事角度并没有的骚发展,但这种控制视角在之后的明清小说也有所体现。

      全知视角的不足在于剥夺了文学作品中具有极大没了的空白艺术是共同的,画家并不会将画布填充得满满当当,小说也是如此由于全知视角没有限制,导师了这种视角的过分展示和滥用,导致读者的被动阅读以及对小说情节的厌倦全知视角看起来似乎容易驾驭,但容易生出矛盾,出现破绽,小说的写作者也未必能透彻地讲述一些故事曹雪芹十年呕心沥血的作品《红楼梦》也被后来读书红学研究者发现‘毛刺,可见全知视角也不是那么容易操控的三、清明白话小说全知视角的分类对于使用全知视角的明清白话小说,彼此之前叙事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全知视角可以分为三类:编辑型全知视角,多重选择全知视角和选择全知视角一)编辑型全知视角编辑型全知视角的叙述较为全面,可以以一个坎坷的角度进行讲述,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评论,表达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社会的观点编辑型全知视角并不一定完全是‘上帝视角,偶尔间插小说中人物视角编辑型全知视角在历史小说的应用最为突出,可以方便的表达作者的历史观,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主线之前,使用大段的文字来叙述故事的北京,这两部书的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使用编辑型视角可以最佳的叙述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叙述重点是蜀汉,但全文叙述的焦点变换频繁,有时在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中也有多次变化。

      比如:三英战吕布这段,有时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吕布和三英的争斗,有时是以剧中的人物张飞、关羽、刘备和吕布的视角写:“吕布纵马赶了上来”此处是叙述者的角度;“张飞大叫上来,吕布见了”这是吕布的视角写;“关云长见了”,这是以关云长的视角写尽管视角转换频繁,但作者处理得非常顺畅,不会给人以突兀质感二)多重选择全知视角多重选择全知视角可以认为是编辑全知视角的一种发展或变形尽管多重选择全知视角依然使用全能视角,但聚焦却有所变化采用编辑型全知视角的小说有很明显的说书人的特色,经常会使用诸如‘列为看客‘你道如何‘有诗为证等话,到了多重选择全知视角中,这种措辞就很少见了叙述者的介入逐渐减少,主要是通过书中人物的眼睛来看这个‘故事《儒林外史》是采用多重选择全知视角的明清白话小说的典型鲁迅先生评论说:“全书无主干,仅仅趋势各种人物,行列而言,事与起来具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下转9页)(上接10页)(三)选择全知视角《三言两拍》中的《卜水湾天狐口书》中的叙事视角是选择全知视角,根据陌生化理论,选择全知视角是三种视角中最具文学性的视角这篇小说讲述了狐狸报仇的故事,一个叫王臣的宦官在路上抢了两只说人话的狐狸的书籍,狐狸上门讨要未果。

      于是狐狸化身成王臣的仆人去王臣的老家告诉王臣的母亲说王臣让全家去投奔他,又化身成王臣母亲的家丁去骗王臣,说目前让他立刻回家这个故事的视角限定在王臣和王臣的祖宅两处,对于狐狸的描写仅限于它们与人发生交流的时候,这种视角较为固定,作者限定的一定的写作范围,给予读者一定的想象空间,令读者和故事i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这种选择全知视角在明代白话小说中也较为常见,只是在每部作品中作为补充或占用较少篇幅对视角的控制和选择,有利于留出一定的空白,《红楼梦》较多描写宝玉、黛玉的心理活动,而对宝钗的心理描写则较少《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而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理藏奸宝钗是否心理藏奸,曹雪芹并没有写出来,这也是见仁见智了,有人认为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宝钗的城府,有人认为宝钗的心理描写不必要四、明清白话小说非全知视角的简述清末时期白话小说的视角有了一定的突破,吴研人的《老残游记》借用小说中的人物老残充当视角人物,顺着老残的眼光来进行叙事,把人物的心理描写限制在老残身上,虽然作品并没有将视角人物贯穿到底,但这些尝试已经是很难得了游记小说选择旅行者作为主角,在组织小说情节方面有极大的优势,避免了杂乱无章的叙述,传统小说的叙述干预,常常是叙述者直接从叙述语流中跳出来发表评论,但是在‘五四小说创作中,这种说教意味浓烈的叙述干预已经基本消失了。

      不过叙述者并不想放弃自己的特权,经常会通过带有感情色彩的言论或者借人物之口来发表评论,这种干预在很多情况下是较为隐蔽的五、结语总而言之,明清白话小说在总体上没有突破全知视角的局限,这也是当时的小说家并没有意识到‘视角这一概念后来西方小说涌入中国,中国的小说家才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然而,中国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全知视角的处理上达到了顶峰,充分体现了全知视角的优势参考文献:[1]王平,明清章回小说全知视角的三种类型[J]明清小说研究.2011.4(62)[2]赵炎秋,明清白话小说中的视角问题[J].湖南社会科学2013.1[3]段江丽.论《水浒传》的叙事视角[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5[4]浮云游子,浅谈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J][5]曹小娟.‘五四小说叙述视角的变革[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