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乐府诗苑的一朵奇葩——《蜀道难》艺术特色赏析.x.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511080
  • 上传时间:2017-10-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乐府诗苑的一朵奇葩——《蜀道难》艺术特色赏析摘要:本文大赞《蜀道难》文笔之雄奇奔放而富有章法,构思瑰奇恢宏而紧扣主题,语言层次错落,韵律铿锵高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认为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那“奇之又奇”在什么地方?《蜀道难》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是一首“奇之又奇”的乐府诗诗中,诗人以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描写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峻其情感之奔腾起伏,笔法之变化多端,想象之奇幻莫测,语言之参差错落,韵律之锵锵高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唐人殷璠就称赞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河岳英灵集》 ) 《蜀道难》 “奇”在何处? 下面就诗的文笔和构思两个方面加以简要分析一、文笔雄奇奔放而富有章法李白诗歌思维如狂飙, 形式如闪电文笔腾挪变化,神诡莫测,但法度谨严就本诗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诗歌节奏在整齐中求变化 《蜀道难》全诗以七言为主, 又有不少杂言句, 包括三字句(如“噫吁嚱” ) 、四字句(如 “一夫当关” ) 、五字句(如“锦城虽云乐” ) 、八字句(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九字句(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十一字句(如“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

      短句遒劲有力,如见临阵挥剑;长句奔放激越,如闻登高长啸个别地方诗人还使用了散文式的句子,突破了一般七言歌行的常规这些长短相错之句构成了这首诗节奏上的奇特之美,读来参差错落,强弱有变,疾徐得当,富有节奏感,有一种自然美第二,诗歌音韵在和谐中求变化从韵律上看,这首诗也是错综多变的前人写《蜀道难》这个旧题都是一韵到底,李白这首《蜀道难》则不然,而是多次变换韵脚具体地说,天、然、烟、巅、连、川、援为平声“先”韵,盘、峦为平声“寒”韵,攀、间、山、颜为平声“删”韵,尺、壁为仄声中的入声“陌”韵,豗、雷、嵬、开为平声“灰”韵,才为平声“佳”韵,蛇、麻、家、嗟为平声“麻”韵在一首篇幅并不算太长的诗歌中,换韵这样频繁,这在古代的诗作中,还是不多见的它和诗中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奇清新的语言相辅相成,给人造成奇之又奇的印象第三,诗歌形象在统一中求变化这首诗形象丰富多彩, 远古蜀国中的蚕丛鱼凫, 神话传说中的五丁羲和;绝壁上的古木枯松,山谷间的瀑布激流;天上的参星井星,地面的天梯石栈;凄鸣的子规悲鸟,愁苦的黄鹤猿猱;千回百转的青泥岭,横绝云表的峨眉山,峥嵘崔嵬的剑门关;杀人如麻的虎蛇,狠似豺狼的叛将,心惊胆战的行人……这些形象的覆盖面从古到今, 从人到神,从鸟到兽,从山到水,从天到地,从动到静,种种形象丰富多彩、变化多端但并不杂乱,都统一在一个整体形象———蜀道难之中。

      二、构思瑰奇恢宏而紧扣诗题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第一,用不同凡响的起句、结尾总括蜀道之难开篇用“噫吁嚱”起句,发语惊人,前所未有三个叹词连用,加强了语气看似无实在意义,其实蕴含无限情:似惊似奇,似惧似爱,似忧思喜,令人百感俱生以“侧身西望常咨嗟”收尾,有无限遥情本诗以惊叹之语开篇,以长叹之语作结,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第二,用迷离的神话传说渲染蜀道之难诗人借蚕丛鱼凫开国的古老传说和五丁力士开山的神话故事,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变迁浓缩在几句诗中这既渲染了蜀道的神奇气氛,又增加了诗歌的浪漫色彩,更重要的是诗人用力士的生命映衬了蜀道开辟之难第三,用鸟兽行人的特殊感受烘托蜀道之难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善飞的黄鹤飞不过蜀道, 善攀援的猿猱为度蜀道而发愁;“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行人攀援在蜀道上更是胆战心惊;“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常年生活在蜀道的鸟儿也倍感孤寂这样就烘托出一种寂静、凄冷、悲凉、空旷的气氛,无处不在表现蜀道之难第四,用惊心动魄的夸张词句突出蜀道之难。

      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他是把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来描绘蜀道上的奇山异川的本诗一开始就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夸张的诗句,给人留下突出的印象下面围绕蜀道难这一中心,写出山势的高峻、山路的艰险、环境的恶劣,都是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刻画的说山的高峻,就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来描写蜀道险阻, 连给太阳神驾车的龙都无法越过, 其山高可想而知写蜀道之难,则用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来加以渲染善于高飞的黄鹤不能飞过,最会攀援的猿猱畏难,蜀道之难行,不言自明关于青泥岭的高峻和行人惊心动魄的情景, 诗人用“扪参历井仰胁息”来加以刻画,行人在山巅可以手触星辰,这一夸张更是生动传神民间谚语以“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来形容山高,作者却说“连峰去天不盈尺” ,夸张更进了一步所有这些夸张的描写,再与五丁开山等神话传说相结合, 使这些雄伟壮丽的山川具有一层神奇瑰异的色彩,让读者时而惊诧,时而叹息第五,用骇耳炫目的正面描写印证蜀道之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通过短短几句话,诗人便化万山于尺幅之中,悬飞瀑于笔尖之上,起雷霆于字句之间,使诗中有山有水、有形有声、有静有动、有景有情,有山之形、有水之声、有静中动、有景中情,处处都显现出蜀道之难的主旨。

      正是通过这些正面描写,才掀起了诗歌的高潮高潮之后,作者发问:“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第六,用剑门关塞的特写场面补充蜀道之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诗人用民谚描绘恐怖图景, 用蜀道蜀地人世之险补充说明蜀道之难第七,用高度凝练的反复咏叹强调蜀道之难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出现三次,不仅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基调和旋律, 而且有力地强化了诗歌感情三次重复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情感的又一次深化开篇处咏叹主旨句, 是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一声长叹, 直逼主题,直抒胸臆,同时也为下文描写蜀山的高危张本诗的中间再次咏叹主旨句,有勾连前后的作用,既绾结前一层“蜀道高危骇人,凄凉万状” ,又开启下一层“蜀道极其险恶,易守难攻” 结尾第三次咏叹主旨句,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既将“蜀道之难”的主题概括无余,又借助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留下深长意味,让人读来有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之效。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