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机大臣买皮箱说起.docx
3页从军机大臣买皮箱说起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大荔县人,理财家,人称“救时宰相”、“贤能第一”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布政使、山东巡抚、山西巡抚、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他为官廉正耐劳,生活奇俭,以直言敢谏、曲正分明而闻名曾弹劾大小不称职官员百余人在当时江河日下、贪污受贿成风、结党营私横行的晚清官场,十分难能可贵阎敬铭出任军机大臣后,听说内务府买皮箱,每只报价60两银子(约今1.8万元)于是他对慈禧说:“外面购买同样的箱子只要6两银子,可想而知,内务府要私吞多少?”慈禧太后沉默不语,她哪里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她需要的是奴才们的忠诚而非廉洁,不让内务府的奴才捞点好处,他们怎肯替她卖命?半晌之后,她摇头说:“恐怕没有这么便宜吧!”阎却坚持己见慈禧见这个倔头倔脑、爱较真的大臣一点不知道体察上意,就不耐烦地说:“这样的话,我给你半月时间,你买个给我看看阎敬铭出宫,立即拿出银子直奔市场,却看到皮箱店都关门大吉了,打听之后才知道,不久前从宫里来了一个老太监,交待店家半月之内不可开张做买卖,否则必将找其麻烦、砸其饭碗。
阎敬铭无可奈何,又想悄悄地派亲信仆人去天津采购皮箱谁知道,亲信竟然一去不复返,再不见其踪迹,最后结果不言而喻后来才知道,内务府花重金买通那个亲信仆人,他根本没有去天津,而是躲避到别处去了[来自WWW]可见,晚清吏治腐败到什么程度,贵为副总理级别的军机大臣阎敬铭对此也只能徒然兴叹天不佑贤,这样一位德才兼备、忧国忧民的官员,在腐化糜烂的晚清官场自然举步维艰、寸步难行不识时务、不会曲意奉承的他,因为反对慈禧修建颐和园,后来又私自裁减修园经费,惹恼了慈禧,终被革职留用,从此他心灰意冷,无心政事1888年,[来自wwW.lw5u.CoM]带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无比眷恋和不得大展宏志的遗憾退出官场,4年后,阎敬铭病故由此可见靠个别清官在体制内反腐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贪腐并不只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经济问题,政治具有制定经济分配方案的功能,解决贪腐问题最终要靠政治正能量在制定经济分配方案时的决心和力度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