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解红楼梦人名.doc
6页趣解《红楼梦》人名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曹雪芹起名很注意人物的性格化,用字奇,字面广,有的用的是鸟名,有的是花名,有的是宝珠玉器的名字,丰富多彩,富贵高雅许多人物的名或字,或几个人的名字合起来,都是大有深意的有的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有的则是对情节发展的某种隐喻,有的概括了人物性格的某些特点,有的是对人物行事为人的绝妙讽刺,有的是人物故事的某种暗示等等 四大家族的故事一开始是通过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刘姥姥由远及近,从外到外到里去讲述的,不管贾家还是江南的甄家,这四个人讲述的故事都是“真(甄)假(贾)难⑴(冷)留(刘)”,意味着四大家族一败涂地的悲惨下场 再如宝玉、黛玉、宝钗和妙玉,这是书中的四个主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曹雪芹的起名,可谓煞费苦心钗、黛都和妇女妆扮有关,它们代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封建少女宝玉”二字,一分为二,“宝”字和“钗”相连,成了宝钗;“玉”字则和“黛”字相连,成了黛玉这种设计,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红楼梦》中的情节:宝玉本钟情于黛玉,结果却与宝钗联姻妙玉和宝玉,在思想性格上有极其相似之处,故两人都有一个“玉”字,妙玉成了宝玉的一面镜子 《红楼梦》中的人名大量地使用了谐音。
例如甄士隐和贾雨村可以理解成“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类似现代小说或电视剧中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之类的免责声明贾政是“假正(经)”,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而贾宝玉则是“假宝玉”,是一块具有反叛精神的“真顽石” 贾链的名字则更直接暴露了其本质“假廉”,是个不知廉耻的荒淫之徒王熙凤是“枉”为(言语、秉性)“犀”利“锋”快的女人另外,有人将“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的首字理解成“原应叹息”,感叹四人短暂的青春年华,也有人将这四个字理解成“原因探析”,大概是探析封建社会衰败直至灭亡的原因吧!至于上文中提到的“妙玉”是庙中的玉石,表明了她的身份,原是出家人秦可卿则是“情可钦(亲)” ,冯渊是“逢冤” ,袭人是“戏”子(蒋玉函)的“人”平儿是“瓶儿(摆设)”,秦钟也是个“情种”,卜世人就是“不是人”,詹光就是“沾光”,地名“青埂峰”则是“情根峰” 等等 《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涵盖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至今无人能超越的丰碑,人名拾趣只触及到一点皮毛而已 注: ⑴《广韵》:冷,难,音相近,可相通 贾宝玉,因系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顽石,无材补天,后来投胎凡间,生在贾家,贾母、王夫人等视如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儿,一心要培养他成为贾氏门宗的“合格接班人”。
可是此儿“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国于家无望”,所以贾宝玉者,乃是“假宝玉也”,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纨袴子弟作者暗示了封建社会之天已是无材可补,新生一代是封建阶级的叛逆,是追求个性自由的一代,从贾宝玉身上,透露了作者初步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 林黛玉,原系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故到凡间后以林为姓黛玉者,等待宝玉之谓也因在天时,她受到神瑛侍者(即宝玉的前身)“日以甘露灌溉”之恩,修成女体,到凡间来“酬报灌溉之德”,把一生的眼泪还他,所以林黛玉长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说她的才华胜过聪明的比干,也暗示了她将如比干一样遭人陷害而死;她也会像西施一样不能和自己的心上人结合,只是等待而已从灵河岸上来,仍回离恨天,去等待宝玉的归去作者写黛玉聪明灵秀,有诗人的气质,有读书人的书卷气,更有大家闺秀的风韵,实际上是否定了“女子无才就是德”的封建观念通过贾宝玉诉肺腑,表明他们是一对蔑视功名利禄的叛逆者,是对心灵相通的“新青年”!但封建统治者贾母和贾政等人是不会容忍宝黛这种离经叛道行为的,所以宝黛之爱情只有以林的泪尽而终 薛宝钗,是宝黛恋爱的“第三者”,严格说来也是一个悲剧人物。
因为“钗”为妇女发髻上的一种首饰,比如金钗是一种装饰品,宝钗者,乃宝玉的装饰品也薛、谐音雪,即易化之物也说的是宝玉虽然与薛宝钗结为夫妻,但只有其名,并无其实,且很快就化为过眼云烟,宝玉出家遁入空门,薛宝钗只好“寂寞寒窗空守寡”,好比一支埋在雪里的金钗 贾母,娘家姓史,在贾家是个塔尖上的人物作者为什么要她姓史,别的姓为何不可?因为作者看到封建社会发展到清代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之时了,贾家这座大厦也将倾覆,以史姓之,谐音“死”也,再形象不过了 贾政,“假正经”之意他说话做事,一副道学家的口气比如林黛玉初到贾府去拜见他时,他却偏去“斋戒”;教子无方,只好用打骂解决问题;外放作地方官,以清官自居,反而被属下胥吏玩于股掌之间,任其贪墨枉法,弄得声名狼藉贾政是贾府的“家长”,是贾家的形象,他那伪道学的言行正是封建没落贵族家庭的真实写照 贾赦者,“假色”也,就是凭借女色过日子的腐朽官僚全书中写他没有正经作过官,只在家中与一群姨娘小妾们厮混比如林黛玉千里投亲,拜见这个大舅,他却推说“连日里身上不好”,就是他正在沉湎于女色中,连远道而来的外甥女也不见后来儿孙满堂了,老态龙钟了,还想娶贾母的侍女鸳鸯作姨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色鬼,是贾府没落势力的典型代表。
王熙凤,“旺西风”的谐音,即她是一个像猛烈肃杀的秋风一样的女人西风属于金,暗示她贪婪成性,书中写她聚敛财富,不择手段,遭到贾府上下各方面多人的忌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这是曹雪芹先生为她画的像,使人觉得好似目睹了一只“胭脂虎”,刁钻、狡黠、淫邪之性,令人不寒而栗书中写她毒设相思局害死贾天祥;借刀杀人屈死尤二姐;弄权铁槛寺包揽词讼;平日里与贾蓉等“小白脸”关系暧昧,莫不表现出她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肃杀可怕 还有宝玉的使女袭人,取义于“花气袭人”,意即她以女人柔媚如花的姿态博得宝玉的喜欢,她心里有当“二奶”的企盼紫鹃是黛玉的使女,也是她的影子,取义“杜鹃啼血”,象征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以上戏说,未必符合作品愿意,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姑妄言之,读者姑妄听之,且试改曹雪芹先生诗作结 因读荒唐言,曾流辛酸泪 笔者有点痴,曲解其中味 (二)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命名之寓意 《红楼梦》人物的命名,大都各有寓意,而其最主要的三个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命名,则更是别具匠心,既显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又蕴含了三人之间感情纠葛的复杂关系 贾宝玉的命名,直接显示了他在贾府中特殊的尊贵地位。
贾宝玉的同辈,都是单名,如贾琏、贾珠、贾珍、贾环、贾琼、贾璜 ...... 而且名之取字都是以玉为偏旁的,独贾宝玉名取双字,而且不仅直接用了“玉”的独字独字,还以“宝”字冠之,且宝字中也有玉贾宝玉取双字双玉之名,足见其在贾府中所处的非同寻常的尊贵地位是远超出同辈人之上的,更见出贾氏家族对他的格外宠爱与器重 再者,他的同辈人之名,皆是玉之人工制成品,是玉之变形,是非天然之纯玉,亦即贾宝玉所讥之的已被世俗之风尽染的“须眉浊物”是也独宝玉之玉是单纯之玉,是各种玉制品的原料,而且还是玉中之最可宝贵者由此可见,作者这样命名,又意在表明贾宝玉是贾府男性中最为理想最为上等的人物,而且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的能于身心中保存着纯真纯美的人类美好天性的典范作者对他的激赏溢于“名”表 薛宝钗的命名,也极符合她的思想、性格、品行 宝钗者,宝贵的金钗也,是天然纯金经过了人工的精心雕琢和打磨,才成了宝贵的妇女的头饰金钗的命名之意是指薛宝钗原本也是一个“水做的骨肉”的好女孩,但由于她的父母为她制定的最初的人生追求是竞选宫中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所以,她较之于一般的女孩,较早较深地经受了封建传统礼教的系统教育,并已经具备了很完美的符合封建传统美德的贤孝才德,这就使她的一切言行都带有极强的世俗功利性,因而她待人接物,总是胸有城府,老成练达,感情深藏不露,上下左右应付裕如,显示出了惊人的异常于同龄女孩的早熟。
正因为她具有封建社会贤妻良母的所有才德,所以作者以古代妇女的代称“钗裙”之首字“钗”来命名之,而这“钗”字,又是妇女插于头顶之饰物,更可见其独占鳌头之意,这显然又意指薛宝钗为最符合封建礼教的妇女典型又因为她所具有的德才,大则可以安邦定国,小则可以相夫教子,在贾府的女性中,能力不让最为出众的凤姐,而才华则远高于其之上,故而以“宝”冠之,意指德才压群芳,是钗(妇女)中的最为出类拔萃者 再者,小说中女孩的命名大都是云、琴、春、桂、画、屏、月、霞、 ..... 之类的自然素雅之物,显示了女孩儿的水做的骨肉的天性,而且也都极富雅致的情调,独宝钗是以显赫之富贵饰品为名,而这钗裙之钗,又历来是成年妇女的代称,小小女孩,又是出于诗书之门的大家闺秀,以此为名,实在是俗不可耐,因此作者命名的褒贬揶揄之意也不言自明 林黛玉命名的奇崛,则更见出其品格、才情的独异超群,以及作者对他的钟爱和激赏 黛玉者,天然的一块未经雕琢的墨玉也这青黑颜色的玉极为罕见,自然也就不同流俗,不同凡响,被世俗之人视为异物异类也就在所必然了名如其人,因而林黛玉天真率直,不谙人情世故,任性而为,确是一块天然未凿、世所罕有之玉。
再者,黛是冷色,这也极符合林黛玉不幸的遭际、忧郁的性情、冷嘲的语言、不同流俗的行止当然,这种玉质的形成,也是有其特定的典型环境的她是独生女,从小过着任性而为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她的父母,还来不及把封建社会如何做一个贤德妇女的道理讲给她听,就双双谢世了因而,在这种极为特殊的生活环境里,她才有可能养成脱俗、任性、敏感、自尊的特殊性格,成为世所罕有的一块“黛玉” 极富意味的是,林黛玉之“黛”与薛宝钗之“钗”,皆为妇女化妆之物,不同的是,钗为头饰,黛为眉饰,头饰显示的是荣华富贵,是愈贵重愈好,追求的是外在的美,眉饰追求的是天然之美韵,是对自然的美化,是愈自然愈真实愈好,这与二人的人生价值取向是十分吻合的二者又都处于饰物的最高处,因而二人可视为两种类型女性的典型代表再者,“钗裙”与“粉黛”是古代妇女的代称,钗、黛二名显然是其代指,但裙钗为一般妇女的代称,粉黛却是美女之代称,作者命名的褒贬臧否之意也是非常明显的 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这三个人物的命名,不仅各具特色个性,而且还互相关联,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三人之间爱情上的微妙复杂的关系,昭示了三人在爱情追求上的不同的命运前途 贾宝玉之名,镶嵌了宝钗和黛玉之名。
宝者,宝钗之宝也,玉者,黛玉之玉也,因而宝玉的一生,宝玉的婚姻爱情,注定要围绕着这两个女孩历尽悲欢了在宝玉之名中,虽然宝钗在前,黛玉在后,虽然在对宝玉的追求上,宝钗终成眷属,似乎是胜利者,黛玉抱憾而终,似乎是失败者,但这一切又都不过是“假”(贾)象而已,因为在贾宝玉的心底里,黛玉是始终占先的,在爱情的追求上,黛玉毫无疑义都是一个无可争辩的胜利者于是,宝玉之名,又可解之为“以玉为宝”了,即贾宝玉感情的天平更为偏重于林黛玉而非薛宝钗,林黛玉才是真正的“最可宝贵者”而贾宝玉之所以会作如此的感情的选择,又是因为宝玉和黛玉都是天然未凿之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尔能早结下草木之盟,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追求自由,反叛现实而宝钗则是异化了的自然之物,与贾宝玉已属不能相容相爱的异类,所谓的金玉良缘,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违背人性天理的拉郎配,正是贾宝玉所深恶痛绝的世俗之理,所以贾宝玉从感情上与她分道扬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者,贾宝玉之名中含有二玉,这也昭示,只有二玉合一,亦即贾宝玉和林黛玉合二为一了,亦即成了“真宝玉”了,才能结出人世间最为美丽最为迷人的爱情之花,才能出现人世间最为理想最为动人的爱情景观但现实是残酷的,非人道的封建礼教及其功利性十足的世俗婚姻观是不充许这一朵美丽的爱情之花自由盛开的,因而悲剧的结局也就无可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