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doc
6页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23号),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含中医全科医学 师资,下同)队伍建设,规范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特制定全科 医学师资培训实施意见—、指导思想依据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别,下同)岗位职责和培养标准, 以全科医生培养需求为导向,通过提高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能力 和水平,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二、基本原则(一) 统筹规划,分级协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工 作进行总体规划、宏观指导,开展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各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下同)负责制订本地 区培训规划和实施计划,落实本地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工作二) 突出重点,按需施教根据全科医学师资培训需求,以临床师资和基层实践师资 为重点开展培训全科医学理论培训主要由具有理论授课能力 的临床及基层实践师资承担,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类师资的相关 理论和指导带教技能的培训工作三) 统一标准,保证质量各省(区、市)按照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制定的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大纲要求,规范培训对象、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考核和培训管理,并在培训实践中 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确保师资培训质量。
三、主要目标通过全科医学师资培训项目的实施,到“十二五”末,初 步形成一支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分布均衡、胜任全科医生培 养工作的师资队伍十二五”期间,共培训各类全科医学师 资6万人(基层实践培训师资不少于2万人),其中骨干师资 0.6万人U1(一)培训对象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以临床师资和基层实践师资为重点临 床师资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医疗和临床教学经验以及较强的全科医学理 念和全科医疗临床思维能力,热爱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熟悉城 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基层实践师资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 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基层临床医疗和相关公共卫生 服务经验丰富全科医学理论培训主要由熟悉全科医学理论和 具有授课能力的临床师资、基层实践师资承担骨干师资培训对象应主要来源于全科医生培养基地全科医 学科以及内科、儿科、急诊科等专业方向与全科医学相近的综 合程度较高的临床科室,其中包括来自城乡基层实践基地负责 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资深全科医生或全科医生骨干,且原则上 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二) 培训内容与要求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全科医生培养工作的重要 意义和相关政策制度、全科医学师资的职责和主要任务、全科 医学理念、全科医疗卫生服务技能及其特点、全科医学思维以 及全科医学指导带教方法等。
临床师资要树立全科医学理念, 熟悉基层全科医生服务的内容、方式与特点,掌握全科医生培 养临床指导带教内容和方法,能结合本专科实际正确指导带教, 帮助全科医生巩固专业思想并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技能基层实 践师资着重加强全科医生指导带教基本理论知识和具体技能方 法的培训,理解掌握全科医生培养标准、教学大纲,胜任基层 指导带教工作,规范指导带教行为承担理论培训的师资还应 掌握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相关理论,并能够紧密结合全科医生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实践予以正确阐述骨干师资还应掌握全科 医学培训体系设计、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 导帮助全科医学师资热爱全科医生培养工作,掌握正确的指导 带教方法,培养合格全科医生随着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不断 推进,临床培训基地全科医学师资和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师资职 能的全科医生的素质能力逐步实现同一三) 培训方式与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面授与远程培训相结合、 教学示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相结合等多 种方式,对临床师资、基层实践师资以及专兼职理论师资进行 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月,其中,要安排一定时间的集中 理论与实践技能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6学时,基层实践 师资培训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延长。
骨干师资培训还可采 取分次集中授课、小班教学及带教示教实践等方式四) 培训管理参训师资应当按照选派单位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安排参 加培训,并努力学习以提高有关能力和水平,培训期间应自觉 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培训基地的规章制度,自觉接受培训基地 和选派单位的管理参训师资的学习情况,纳入选派单位的人 员年度考核五) 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应当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全科医学师资培训 工作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组织实施经验,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 组织管理和师资等条件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在具备条件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或高等医学院校中, 择优组织认定一批区域性国家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责成 其负责完成骨干师资培训任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 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认定省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要充分 发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高等医学院校及有关行业学会 协会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区域性国家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区域内的骨 干师资培训,对区域内各省级师资培训基地教学质量进行指导 和监督区域性国家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应根据有关规定 制定骨干师资培训计划并报卫生部,经卫生部会同教育部、国 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的专家组审议论证后予以实施。
卫生部会 同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对其教学工作定期、 不定期地进行督导检查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教育、中 医药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基地的指导 监督六)培训考核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全国骨干师资培 训考核工作,并建立全国骨干师资信息库对完成培训考试合 格者,颁发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合格证书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师资培训考核工 作,对完成全科医学师资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全科医学师资 培训合格证书并建立师资信息库全科医学师资实行动态管理,探索师资资质再认证已取 得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证书认可的全科医学师资,应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参加培训等方式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各级卫生、教育、财政和中医药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全科 医学师资培训工作,将其作为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重要工作,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分解目标任务,明确 时间进度,确保培训落实并取得良好效果鼓励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的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全科医学教研室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师资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合格者授 予相应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二)协调优质资源,帮扶薄弱区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局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师资培训力量薄弱的省(区、市)特别是西部省(区、市)的支持力度, 根据当地需求,重点给予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各省(区、市) 应重点加强基层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有效措方缸 大力充实加强基层师资队伍,推动基层指导带教水平尽快实现 跨越三)强化经费保障,确保专款专用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按一定标准对中西部地区给予补助,东部地区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负担师资 培训经费优先满足基层实践基地师资培训需求鼓励社会资金 支持师资培训严格按有关规定管理培训经费,保证专款专用、 合理使用卫生部、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会同财政部适时对 培训工作进行督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