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鉴赏.ppt
81页中国古陶瓷鉴赏主讲人:曹仲文参考书目§陈德富.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3§陈文平.中国古陶瓷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7§张福康.中国古陶瓷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9中国古陶瓷鉴赏§上篇 中国各时期陶瓷特征§下篇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本知识上篇 中国各时期陶瓷特征§ §第一章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新石器时代陶器 § §第二章第二章 夏商周春秋的陶瓷夏商周春秋的陶瓷§ §第三章第三章 战国秦汉的陶瓷战国秦汉的陶瓷§ §第四章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 §第五章第五章 隋、唐、五代陶瓷隋、唐、五代陶瓷§ §第六章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陶瓷宋、辽、金、西夏陶瓷§ §第七章第七章 元代陶瓷元代陶瓷§ §第八章第八章 明清瓷器明清瓷器下篇 中国古陶瓷鉴定基本知识§ §第一章第一章 鉴定内容及常用鉴定术语鉴定内容及常用鉴定术语§ §第二章第二章 造型的鉴定造型的鉴定§ §第三章第三章 胎釉的鉴定胎釉的鉴定§ §第四章第四章 纹饰的鉴定纹饰的鉴定§ §第五章第五章 工艺的鉴定工艺的鉴定§ §第六章第六章 款识的鉴定款识的鉴定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一、陶器的起源§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三、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简述§四、古代陶器的种类一、陶器的起源§传说§古文献§地质考察传说§中国:宁封§外国:摩尔根、古奎、冈内维勒、恩格斯古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黄帝有陶正.昆吾作陶§ §《《周礼周礼· ·考工记考工记》》:有虞氏上陶。
有虞氏上陶 (上同尚上同尚) )§ §《《春秋正义春秋正义》》:少昊有五工正,抟垣之工曰之鶅雉:少昊有五工正,抟垣之工曰之鶅雉§ §《《逸周书逸周书》》;神农作瓦器神农作瓦器§ §《《史记史记》》:黄帝命宁封为陶正黄帝命宁封为陶正§ §《《路史路史》》;燧人氏范金合土为釜燧人氏范金合土为釜§ §《《物原物原》》:神农作壅,轩辕作碗碟神农作壅,轩辕作碗碟地质考察:最早产生的陶器§世界最早产生的陶品:捷克,26000年BC§世界最早产生的陶器:东亚地区§中国最早产生的陶器:江西万年仙人洞(10000-13000年),桂林甑皮岩(7000-12000年)小思考§中国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吗?§陶器的产生一定在农业出现之后吗?§发明制陶术的重大意义何在?二、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遗存§ §1.1.裴李岗、磁山文化的陶器裴李岗、磁山文化的陶器§ §2.2.仰韶文化的陶器仰韶文化的陶器§ §3.3.马家窑文化的陶器马家窑文化的陶器§ §4.4.齐家文化的陶器齐家文化的陶器§ §5.5.龙山文化的陶器龙山文化的陶器§ §6.6.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大汶口文化的陶器§ §7.7.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山东龙山文化的陶器§ §8.8.大溪文化的陶器大溪文化的陶器§ §9.9.屈家岭文化的陶器屈家岭文化的陶器§ §10.10.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河姆渡文化的陶器§ §11.11.马家浜文化的陶器马家浜文化的陶器§ §12.12.良渚文化良渚文化1.裴李岗、磁山文化的陶器§ §河南新郑,距今约河南新郑,距今约8 8千年。
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烧成温度为烧成温度为900-960900-960℃℃器表多为素面,器形简单器表多为素面,器形简单§ §河北武安县,距今约河北武安县,距今约8 8千年有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有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红陶器表多为素面,器形较多有一片红彩曲折纹陶片器表多为素面,器形较多有一片红彩曲折纹陶片§ §器形:仅有碗、钵、罐、壶、鼎等几种(裴李岗);器形较器形:仅有碗、钵、罐、壶、鼎等几种(裴李岗);器形较多,有碗、钵、盘、壶、罐、豆、盂、四足鼎等(磁山)多,有碗、钵、盘、壶、罐、豆、盂、四足鼎等(磁山)§ §技术进步:泥质红陶经过筛选;夹砂陶有意加入;手捏法成技术进步:泥质红陶经过筛选;夹砂陶有意加入;手捏法成形;出现了横穴窑形;出现了横穴窑裴李岗三足钵磁山文化石陶支2.仰韶文化的陶器§河南省渑池县,距今约河南省渑池县,距今约7000-50007000-5000年细泥红陶和年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和白陶罕见以彩夹砂红陶为主,少量灰陶,黑陶和白陶罕见以彩陶为特征,烧成温度陶为特征,烧成温度900-1000900-1000℃℃§表面磨光、拍印、彩绘表面磨光、拍印、彩绘§器形:杯、钵、碗、盆、罐、瓮、孟、瓶、甑、釜、器形:杯、钵、碗、盆、罐、瓮、孟、瓶、甑、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以小口尖底瓶最有特色。
灶、鼎、器盖和器座等,以小口尖底瓶最有特色§技术进步:成形慢轮;泥条盘筑和圈筑、竖穴窑;技术进步:成形慢轮;泥条盘筑和圈筑、竖穴窑;妆饰;规模妆饰;规模大地湾人首彩陶瓶半坡人面鱼纹盆庙底沟花盆小口尖底瓶3.马家窑文化的陶器§甘肃省临洮县,距今约5000年泥质红陶(760-1020℃)为主,彩陶特别发达(里面也有彩绘,800-1050℃)均为手制§器形:碗、钵、盆、罐、壶、瓮、豆、瓶、孟、杯、等等,在造型上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夹砂陶的表面多饰以绳纹,泥质陶多用彩绘马家窑文化的陶器——水纹马家窑文化的陶器——蛙纹半山文化蛙神马场文化彩陶——龙纹雏形马场文化彩陶——圈纹4.齐家文化的陶器§甘肃省广河县,距今约4000多年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温度800-1100℃§纹饰以篮纹和绳纹最为普遍,前者多施于泥质陶,后者多用于夹砂陶§器形:杯、盘、碗、盆、罐、豆、盉、斝、§鬲、甑等齐家文化的陶器5.大汶口文化的陶器§山东省泰安县和宁阳县,距今约6千至4千多年手制为主,慢轮和轮制§陶质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灰陶、黑陶和少量白陶,还有青灰、褐、黄,等等§大汉口文化的陶器绝大部分泥质陶都经过磨光,大量镂空的出现,以带足器较多。
§器形主要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高柄杯、觚形杯(三足高柄杯)、高领罐等背水壶6.龙山文化的陶器(山东)§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距今约山东、江苏北部和辽东半岛,距今约40004000年左右§以黑陶为主(以黑陶为主(10001000℃℃),少量灰陶,红陶(),少量灰陶,红陶(950950℃℃),),黄陶和白陶(黄陶和白陶(800-900800-900℃℃)§技术进步:白陶的材料(技术进步:白陶的材料(ALAL2 2OO3 3),黑陶的薄(快),黑陶的薄(快轮)§山东龙山文化的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山东龙山文化的鬼脸式鼎腿、圆环状鼎足§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最有特色,为其他文化所罕见龙山文化的黑陶杯7.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距今约7千到5千多年主要 分布于宁绍平原和舟山群岛§以夹碳黑陶(800-930℃)为主,另有少量灰陶(800-850 ℃ )和夹砂红陶§器形:釜、罐最多,另有杯、盘、钵、盆、盂、灶、器盖、支座等§烧成温度低,胎壁厚,胎质疏松,器形不太完整,以釜,罐较多夹碳黑陶猪纹钵8.马家浜文化的陶器§浙江省嘉兴县马家浜,距今约7千到5千多年。
§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的太湖地区§以夹砂红陶为主,部分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及黑衣陶手制为主§早期釜多鼎少,晚期鼎豆增加马家浜文化腰沿釜9.大溪文化的陶器§四川省巫山县大溪镇,距今约6千-4千多年§主要分布在三峡地区和湖北西部的长江沿岸§红陶为主,一定量灰陶和黑陶,少量白陶§筒形彩陶瓶、曲腹杯、圈锥足鼎形罐等具有§代表性§戳印纹和圈足大量应用是其特色大溪文化的陶器10.屈家岭文化的陶器§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距今约4千到5千多年§主要分布在湖北江汉地区§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红陶很少§出土遗物以彩陶纺轮、朱绘黑陶和蛋壳彩陶等最具特色 屈家岭蛋壳彩陶和彩陶纺轮11.良渚文化的陶器§浙江省余杭县,距今约5千到4千多年§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的太湖区域§以泥质黑陶最富特征,灰胎黑衣陶§烧成温度较低,但普遍采用轮制雀幕桥黑陶小思考§长江流域是否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三、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简述§1.原料选择加工§2.成形与装饰§3.烧成1.原料选择加工§淘洗、沉淀§犀和料§高岭土、瓷土——白陶2.成形与装饰§成形:手制(手捏、模制、泥条)、轮制§磨光、陶衣、纹饰§装饰: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3.烧成四、古代陶器的种类§按色泽分:红陶、灰陶、黑陶、白陶§按质地分:夹砂陶、泥质陶§按装饰手法:彩陶、素面陶、带衣陶§按用途分:古代陶器按用途§1.生活用具§2.生产用具§3.建筑用陶§4.陶塑作品1.生活用具§炊器§食器§盛器§饮器炊器§罐罐§釜釜§鼎鼎§鬲鬲§鬶鬶§甑甑§甗甗§斝斝§鏊鏊§箅箅 罐§从有关史料看,最先烧成的陶器是陶罐。
陶罐的主要功能为煮水和贮水,既作烹煮器,又作盛食器 釜§陶釜是最先从陶罐分化出来,其作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最主要的炊具之一,外形与罐相似,一般为敞口,由于生产技术原因,釜口圆度较差,深腹微鼓,下腹徐徐内收,不同之处唯底部为圜底,与陶罐相比增大了受热面积,使加热时间缩短这两种炊具在使用时须配以支子才能达到相对稳定 鼎§陶鼎就如同是在釜或者罐下面加三足而成 鬲§陶鬲也为三足,状如鼎,不同之处是足为肥大布袋形,内空心三足器较圜底器受热面积更大,食物加工时间缩短, 鬶§鬶,三足釜也将鬲的上部加长并出流,一侧再加上把手古代炊具中个性最鲜明的一种,流行于大汶口与龙山文化§炊饮两用陶器夏以后少见甑§甑其实就是在形似盆的底部穿孔而成,有一孔和多孔之分 置于釜或斝上来配合使用,是蒸食物用的最原始的”笼屉” 甗§而甑和鬲的结合,就构成了甗 ,也就是最早的蒸锅斝§ §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龙山文化晚期的陶斝底面的烟外形似鬲而腹与足分离明显龙山文化晚期的陶斝底面的烟炱和腹内残存的水垢,足证新石器时代的斝是煮水煮粥的炊炱和腹内残存的水垢,足证新石器时代的斝是煮水煮粥的炊具而不是专用的酒器但进入夏代以后,斝渐以盛酒、温酒具而不是专用的酒器。
但进入夏代以后,斝渐以盛酒、温酒为主,商代流行青铜斝,已无炊具功能商代以后,斝由盛为主,商代流行青铜斝,已无炊具功能商代以后,斝由盛转衰以至绝迹转衰以至绝迹鏊§类似现代人们烙饼用的饼铛或摊煎食物用的铁鏊子的陶鏊,这是一种圆形间接加热盘,由3~4个扁宽形足,使用时底下烧火加热,熬上烙煎食物 箅§烤箅是一种直接用火烧烤食物的炊具,分圆形与方形两种,圆者中间镂有多个小孔,方者有若干箅条组成,且两端一般设有两提耳,其功能与如今用铁丝编制或用铁条制成的烤肉炙子相同食器§豆§簋§钵§盘§碗§盂§盆豆§陶豆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造型多为浅盘、浅钵形,高圈足豆的器形从陶豆开始,到青铜豆,始终保持它的基本造型,而且始终是祭祀礼器组合中重要的一员 簋§圆形似碗圆形似碗 ,敞口、凹圜颈、圆腹、圈足或无耳、,敞口、凹圜颈、圆腹、圈足或无耳、或双耳、或三耳、或四耳,或带方座、或带支足或双耳、或三耳、或四耳,或带方座、或带支足簋的簋的簋的簋的主要用途是盛黍、稷、稻、梁等熟饭,相当于主要用途是盛黍、稷、稻、梁等熟饭,相当于后世的大饭碗后世的大饭碗 夏代来源于陶圈足盘夏代来源于陶圈足盘盘§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常见圆形平底的,偶有方形的,或矮圈足。
碗§碗似盆而深,形体缩小,最具生命力器皿钵§无足或较小者的碗,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后来成为个人的饭碗盂§商周时期稍大的碗,盛饭或盛水侈口,折沿,尖唇,圜底或平底 盛器§瓮§盆§缸瓮§古代陶制储藏器或水器原始社会时也有用作葬具的器形较高大,口和底较小盆盘之大而深者——鉴,新石器时代均为食器饮器§盉§觚§爵盉§器顶有一半圆形口,一侧有一管状短流器身微束,器顶有一半圆形口,一侧有一管状短流器身微束,一侧有一宽鋬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一侧有一宽鋬有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陶盉是一种这既可以增加容量,又方便生火加温陶盉是一种温酒器温酒器 , ,在夏代来源于陶鬶在夏代来源于陶鬶觚爵§古时凡酒器皆称为爵,宋代开始专指商周时期的一种青铜酒器注酒、温酒之用陶爵始出于夏代2.生产用具§ §陶轮陶轮§ §陶网坠陶网坠§ §陶抵手陶抵手§ §陶弹丸陶弹丸§ §陶拍子和陶印模陶拍子和陶印模§ §陶坩埚陶坩埚§ §陶范和陶模陶范和陶模陶轮陶网坠陶弹丸陶拍子 4.陶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