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与模式的研究.doc
5页1““双师素质型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顾 娟摘要:“双师素质型”教师是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此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具体情况,分析“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索“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模式关键词: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培养模式;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教育基础能力和“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双师素质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中职学校“双师素质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即“教师资格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双师素质型”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探索“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模式一、一、 ““双师素质型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多数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到职业学校任教,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岗位实践经验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务评审政策规定,短期内难以成为“双师素质型”教师。
“双师素质型”教师的人数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需求有一定距离另外, “双师素质型”教师在各学校、各专业分布不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分布较多,其他则相对较少专业课教师对“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不一,部分学校“双师素质型”教师评审采用 “以考代评” 、 “以证代技”的方式,导致部分教师实践操作经验不足,难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要求二、二、““双师素质型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组成结构不甚合理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理论课教师较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由于一些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对理论的阐述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加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设置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由理论老师上课,实践教学由实习指导教师担任,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相干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另外,合格的从事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有些专职实习教师也是转型的或者外聘的就目前情况看,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素质型”教师是远远不够的2(二)校内教学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各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起步较晚,相应设备都在逐步配备。
多数实验、实训中心主要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为主,而针对教师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技能的项目相对较少部分实验设备配备不全,未能充分利用,导致实验室闲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三)校企合作未达到预期效果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师培养这方面尚未形成规模,对“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未起到预期的作用例如:寒暑假期间部分学校组织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实习,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受场所和时间限制,企业生产需要的实际,加之实践的计划并不完善,步骤不够详细,各部门间缺少沟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教师下厂实习未达到预期效果四)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学校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未能及时宣传,导致教师对“双师素质型”认识不足一些教师认为考出中级或以上级别技能证书既为“双师素质型”教师这种“以证代技”的观念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三、三、 ““双师素质型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职业技能鉴定为抓手,以一流的实训设施为平台,以强大的师资为保障。
中等职业学校持续健康发展要靠“外树品牌,内强素质”的指导思想下面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就“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一)教师素质培养模式进一步实践本校 “送、下、带、聘”的传统方法送”是选拔部分实践能力强而理论水平相对较薄弱的教师到重点职业院校的对口专业进行脱产进修,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再提高下”是让部分专业教师下到基层企业(包括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锻炼,学校要规定专业课新教师上岗前必须下车间二年,同时鼓励教师所谓理论实践“双肩挑”,既负责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又负责相关的实习实训指导例如我校的机电专业、数控专业、电汽专业、汽修专业完全可以尝试这种“双肩挑”的教学方法,让理论教学深入到实践教学中带”是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一个具有“双师素质型”教师带两个中青年理论教师,学校定期对中青年教师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进行培训和考核聘”是指从生产一线的高技术人员中挑选一部分理论水平较3高的老师担任专业教学工作通过引进人才,引进专业骨干、学科带头人,加大师资培养力度二)学校实训基地培训模式学校开放式实训中心是教师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之一近年来一批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室、实习车间相继建成,同时学校也大批引进青年教师,我认为这是加强“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的最佳时期。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有方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中青年教师例如,学校要明确规定专业教师到所学专业的实践基地工作一到三年,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积累实践经验基础工作方面,促使教师到基层了解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等等,并培养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师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技术革新的步伐,从而促进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另外,我们可以实践“教师工作室”制度,让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教师负责一个实验或实训室,将该实验或实训室直接命名为某教师工作室,既改善了教师的教科研条件,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例如:我校的机电实训中心,内设有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液压气动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及其他专业的相关实验室等都可以配全设备,作为实验室或教师科研工作室,大胆尝试采用这种新模式有效的利用起来三)校企合作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在建设“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中占有很多优势:通过合作,学科专业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例如我校已与上海采埃浮转向机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厂等几十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给本校实习生和“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实践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使企业成为“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专业兼职教师的聘任源地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可采用有以下途径:1、规定教师用半脱产形式,以“访问工程师”名义去企业实践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接触到先进的专业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及时了解专业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提高了双师素质教师回来后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培训技能,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42、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3、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职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任聘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位,形式可以采用半脱产方式四、完善四、完善““双师素质型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的制度教师培养的制度(一)政府的政策保障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关键是实现各项政策的落实1、落实职校教师师资培养的专项奖金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在“十一五”期间,由中央财政投入 140 亿专项基金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其中投入 5 亿元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2、落实职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要加强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协调,鼓励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到紧密型合作企业挂职定岗,通过一定时间,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3、落实职业教师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 1.2 亿专项奖金,支持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声誉较高的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专任教师,以补充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优化职业学校教师的群体结构二)学校的配套制度1、要制定“双师素质型”教师资格认定条例和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有针对性、可行性2、要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学校要出台“双师素质型”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要把技能考核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指标,适当降低学术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对“双师素质型”教师的素质要求3、建立积极有效的考评机制对“双师素质型”教师的评价是一个新的课题,一般来讲,应采取专家评价,领导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秤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加强诊断性评价,全面的、动态的、实事求是地促进教师的发展4、切实提高“双师素质型”教师的待遇双师素质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比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制定“双5师素质型”教师的奖励政策,使“双师素质型”教师在晋升职称、骨干教师评选、工资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双师素质型”师资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1]陶书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吴自力.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湖南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