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ppt
66页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第三版) 王庆成主编,阜阳师范学院财务处 张士连(高级会计师),引子,中国青年报:让老百姓明白钱花到了哪儿(200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预算报告 政府财政预算名词解释 我们捐的钱用到哪里去了 体彩、福彩筹集的钱是怎样用的 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 14名律师致信国家审计署追问社会抚养费去向 等等,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为什么学习这门课? 1、会计知识体系结构完善的需要 企业(农业、工业 、流通)——企业会计—营利,创造财富 非企业(行政部门、文化单位、科研、团体 )——非企业会计—不盈利,创造精神生,社会管理 2、今后工作内容的需要 进入行政、事业、团体(基金会等),都需要 3、继续教育的需要 职称考试,都加入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内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课程结构第1篇 总论 第2篇 政府财政会计 第3篇 行政单位会计 第4篇 事业单位会计,第1章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1. 1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1. 2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1. 3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目标 1. 4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一般原则 1. 5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要素 1. 6 会计要素等式 1. 7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发展变化,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第1篇 总论,学习目标,1.了解非企业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差别。
2.掌握政府财政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核算对象 3.掌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体系 4.理解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5.理解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目标 6.理解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原则 7.掌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会计要素 8.了解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内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第1篇 总论,第1章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预算会计的定义 (一)社会经济组织系统及类型我国传统的划分方法,分为如下三类:1.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营利,为社会创造财富分为农、林、渔等以自然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及以商品流通企业为主的第三产业;2.事业单位: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具备社会行政管理职能,但却为社会提供必需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服务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广播等行业;3.行政单位:进行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政府管理,主要包括政府、党派等市场经济国家的划分,分为如下三类:1.营利组织:实体,包括三个产业;2.非营利组织:不以营业为目的存在;3.政府系统:社会经济的管理与协调者第1篇 总论,第1章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二)社会会计系统及类型按我国对社会经济组织类型的划分:企业会计系统、预算会计系统(即接受国家预算资金的单位的会计系统)。
按西方国家对社会经济组织划分的标准: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企业会计预算会计属于非盈利组织会计系统,是各级政府机关、使用国家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其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经营收支情况的专业会计预算会计主体是政府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范围不同、基础不同、要素不同、等式不同、方法不同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理论,1. 1. 1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我国预算会计名称的变化,,,,,,官厅会计,预算会计,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非企业会计,非企业会计,即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反映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分配领域、精神生产和社会福利领域的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其他非营利组织业务资金的活动,这些单位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营利为日的,而以社会效益为日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图,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是各级政府财政机关、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反映和监督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情况的会计。
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和各类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它是政府宏观管理的重要信息系统,也是各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1)政府财政会计的适用范围 财政机关(是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国家财政收支、办理国家预算、决算的工作部门,是管理国家事物的机关以各级政府为会计主体财政机关——集中——财政资金,有计划再分配——为国家和人民各方面事业的发展服务);人行(金库会计);税务、海关、国资监管机构(收入征解会计);另外,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本金会计)、政府委托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会计)、国家重要物资储备部门(战略物资储备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2)行政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 行政单位是指管理国家事务、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国家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包括: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以及派出机构;审判、检察机关,法院和检察院等;设有单独财务系统的军队。
各党派和人民团体虽不属于行政单位,但其人员编制列入行政编制,经费也由国家预算拨给,也视同行政单位管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3)事业单位会计的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服务的单位 主要包括科学:研究机构、科协 教育:幼儿园、大、中、小学等 文体:文艺团体、体育团体等 传媒: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 健康和福利:医院、福利院、红十字会 宗教:各类寺庙、教堂等 公益事业:气象、水利、地震、环保等 基金会:希望工程、教育基金会等,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 1.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财政会计的对象,政府财政会计的对象,是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果 收人、支出、结余以及在执行总预算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则是政府财政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在执行单位预算过程中各级行政单位财政资金领拨、使用及其结果 收人、支出、结余以及在执行单位预算过程中形成的资产、负债、净资产,则是行政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各类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 资产、负债、净资产以及在进行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收人、支出、结余,则是事业单位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具体内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 1. 3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体系,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财政会计 主体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反映、监督,财 政 资 金 等 运 动,关系,国库会计 收入征解会计 基本建设拨款会计政府基金会计等,参与、组织,政 府 与 事 业 单 位 会 计 组 织 体 系,,,,,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组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从总的方面来看由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部分组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2.政府财政会计的分级,我国政府财政会计从总体上看包括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 一级预算单位(一级会计单位) 二级预算单位(二级会计单位) 基层预算单位(基层会计单位)(1)划拨资金方式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2)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的行政事业会计组织系统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分级,总预算 主管 二级 三级财政部 教育部 北京大学 北大附中,,,,省财政厅 省级总预算,主管 教育厅,二级 阜阳师院,三级 所属附中,,,,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 2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主要是同企业会计相比较而言的),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2.1 出资者提供的资金不具有营利性、增 值性,但具有限制性 1.2.2 有关财政资金的收支项目要适应国家 预算管理的要求 1.2.3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不进行盈亏核算, 着重核算有关资金的收支结余 1.2.4 政府会计原则上实行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原则上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3 政府与事业单位 会计目标,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所谓会计目标是指会计主体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
基本目标在于,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受托责任评价和资源分配决策的有用信息 受托责任评价为主,兼顾为资源配置决策服务 具体目标(1)核算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促进计划实现.保证行政事业任务完成(2)分析财政财务收支执行进度.合理调度资金.调节资金供需关系(3)检查财政财务收支计划执行结果.实行会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 4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一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确认计量要求,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衡量信息质量的标准或控制信息质量的要求 1.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三个含义:即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3.可比性原则(不同单位,横向) 4.一贯性原则(不同会计期间,纵向) 5.及时性原则 6.清晰性原则 7.重要性原则,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会计确认计量要求,会计确认计量要求是对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的要求,它规定对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基本原则,实际上也规范着会计报表列示的原则 1.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2.限制性原则 3.历史成本原则 4.配比原则,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35,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比较(一),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5 政府与事业单位 会计要素,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会计要素就是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
目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项1.5.1资产,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资产的概念,资产是会计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由过去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形成的资源,该资源具有服务功能或能带来经济利益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2.资产的内容,资产可按其流动性,即按其转变为现金的速 度和能力进行分类,主要有: (1)流动资产 (2)长期投资 (3)固定资产 (4)无形资产,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5.2负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负债的概念,负债是过去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会计主体 负债是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责任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2.负债的内容,负债可按债权人情况分类,主要有: (1)借入款项 (2)应付和预收款项 (3)应缴款项,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5.3净资产,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净资产的概念,净资产是资财供给者提供的,会计主体用以执行公共事务、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基本资金来源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2. 净资产的内容,在政府财政会计中,净资产主要为各种财政资金的收支累计结余,包括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等。
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净资产包括各种收支的累计结余和固定基金 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净资产主要表现为基金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5.4收入,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1.收入的概念,收入是会计主体为执行公共事务、开展业 务活动和其他活动而取得的经济利益流入,主要为非偿还性资金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