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学年度山东省枣庄市第八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16页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下如图文物是保存于伊斯坦布尔博物馆的《银板和约》副本泥板该和约是公元前1258年赫梯、埃及两国在卡迭石战役后缔结,条文使用阿卡德语,书面形式为楔形文字它不仅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和平条约,也是传世最早且有文字记载的国际条约该文物最适合用于研究( )A.早期帝国扩张与文明交流 B.人口迁徙与区域文化交融C.商业贸易发展与文明互鉴 D.古代文字产生与演变历程2.在7—9世纪的拜占庭帝国,随着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在境内大量定居,斯拉夫人习惯法、罗马—拜占庭法以及伊斯兰教法相互影响,出现了《农业法》《海商法》等一批新法律这 ( )A.完善了封建庄园自治体制B.着眼于用市民法代替万民法C.催生了《罗马民法大全》D.有利于提高帝国的治理水平3.阿拉伯帝国成立之初,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指出:“知识好比阿拉伯人失掉的骆驼,无论在哪里发现,都要把它牵回来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也强调:“你们应当自摇篮学到坟墓这( )A.维系着帝国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B.成为阿拉伯多元文化的精神动力C.满足了帝国辽阔版图的人才需求 D.为近代殖民扩张提供了理论借口4.公元9世纪,日本嵯峨天皇即位后,组织编纂了《新撰姓氏录》,收录了第1代天皇至第52代天皇时期的姓氏,总计1182个。
《新撰姓氏录》将氏姓分为3个等级,即“皇别”、“神别”与“诸蕃”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立封建统治制度 B.完善社会等级秩序C.强化天皇专制统治 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5.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11世纪的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多方面获得进步正如布罗代尔说的“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材料中的“进步”表现为( )A.教权削弱和王权开始加强 B.市民崛起和城市自治运动C.民族国家和民主理性思想 D.经济发展和工厂制度出现6.12-14世纪,一些西欧封建主把庄园中原来实行的劳役地租普遍改变为货币地租或实物地租,同时,还允许庄园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此现象反映出西欧( )A.城市为争取自治权而斗争 B.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C.自给自足的庄园制已崩溃 D.农民已经成为自由劳动力7.历史上,意大利威尼斯曾是东西方香料贸易的中心如表是不同年代威尼斯香料进口量的变化表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年代来自(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吨)来自(今黎巴嫩)贝鲁特(年均,吨)1496—14981060—12003351501—1506270—42045A.地区局势动荡 B.国际竞争加剧 C.经济实力基础 D.政治分裂局面8.18世纪以后,英国圈地的目的不仅仅是用作牧场,而是作为耕地、用于改良土壤以提高租金等其他用途,以充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土地的使用率。
据此可推知,英国的圈地运动( )A.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 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动力C.有利于佃农经济发展 D.推动了农业革命的进行9.俄罗斯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主张开明专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鼓励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推动俄国文化向欧洲主流文化靠拢同时,她又宣称“要统治俄国,继续彼得的大业并推行有利于人民的改革,就必须拥有专制权力”这种统治风格体现了( )A.传统观念与时代潮流的交融 B.理性精神与宗教思想的汇流C.大众诉求与精英传统的结合 D.激进主张与守旧观念的妥协10.1796年,《马赛曲》首次被定为法国国歌,拿破仑雾月政变后不久被禁止,此后八十年间又历经多次这样的反复这折射出法国( )A.大革命的动荡与曲折 B.封建等级制度根深蒂固C.屡遭反法同盟的打击 D.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尖锐11.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日本明治维新,均使本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迅速发展,其共同原因主要是A.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B.封建势力被彻底消灭C.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2.19世纪初,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实施以出口初级农产品、矿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动机,以西方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普遍扩大甘蔗、咖啡、棉花、烟草、可可、香蕉等农产品种植。
这一发展战略的深远影响是( )A.加剧了拉美国家间的经济竞争 B.导致拉美难以融入全球化进程C.使国民经济存在严重安全风险 D.削弱了拉美农业的国际竞争力13.美国著名黑人学者杜波伊斯指出:“至1830年,巴西贩奴船使用着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国旗;从1830到1840年,他们开始逐渐使用美国国旗;至1845年,大部分从事贩奴的船只都已使用星条旗……而在1850至1860年十年间,近乎所有的贩奴船都在寻求美国国旗提供的最好保护”该学者认为,巴西奴隶贸易猖獗主要是由于( )A.美国已垄断了世界海上霸权 B.美国的造船业及海运很发达C.巴西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奴隶 D.美国为奴隶贸易给予的庇护14.下面是英法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他们都( )圣西门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不过是“复活的奴隶制”,工厂是“温和的苦役场所”;欧文认定“新机器首先产生的效果是增加的个人财富”,但却带来了“劳动阶级的贫困与痛苦”A.主张进行阶级斗争 B.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C.反对采用机器生产 D.重视将理论与现实结合15.如表为19世纪6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相关史事。
此时期的欧洲工人运动( )·英国工人阶级为防止政府干预美国解放奴隶,向其发出了总罢工的警告·共产国际组织30多万工人群众在伦敦示威游行,声援爱尔兰解放运动·德、法等国工人群众筹集捐款以支持瑞士工人要求改善恶劣劳动条件的斗争A.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B.着重创新斗争手段C.动摇了资本主义统治 D.具有国际主义精神16.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资本的运转使得人的自由与个性被消解,劳动者被异化为资本的工具,无产阶级陷入精神和生活的两难困境所以要以革命的手段使人真正成为“自然界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 B.马克思主义具有较鲜明的人民性C.无产阶级开始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D.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17.如表反映了当时德国( )1882-1907年德国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劳动力统计领域统计项目1882年1907年农业生产就业人数(万人)823.7988.3男女就业比重(%)79.7:20.377.8:22.2工业生产就业人数(万人)639.61125.6男女就业比重(%)69.2:30.853.5:46.5A.工业革命推动工农业均衡发展 B.工业化进程促进社会结构变动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D.男女的就业比例分布相对均衡18.19世纪末,英国史学家考尔德科特在《大英殖民帝国》一书里写道:“英国殖民者往往会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不像西班牙人那样大肆杀戮,而是“征服了当地的印第安部落,将其驯化为奴”。
对于被视为英女皇王冠上宝石的印度,作者更是强调“英国统治印度的目的在于教化”这些记录( )A.说明历史叙述受作者立场的影响 B.夸大英国殖民对印度的积极作用C.提供研究英国殖民史的一手史料 D.客观上缓和英国与殖民地的矛盾19.如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的美国海岸边站着的几人分别代表德国、英国、法国等老牌列强,海面上挂着星条旗驶向拉丁美洲的美国战舰上写着“门罗主义”该漫画的寓意是( )A.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开展成果斐然B.欧洲列强彻底结束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C.美国进一步强化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与侵略D.“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意识深入人心20.1890年,英国在《笨拙画报》上刊登了漫画《德国鹰扑向非洲》(下图)这一举动表明( )A.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B.非洲的生产方式落后C.英德之间存在矛盾 D.英国丧失非洲主导权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依照《摩诃婆罗多》等古代文献,将雅利安文明向前推了好几个世纪,并认为“已有的传统并不等于而是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其他的传统此举意在( )A.重构传统文化价值体系 B.唤起民众的民族自信心C.对抗印度种族歧视政策 D.恢复国大党的执政地位22.1917年7月,德国议会发布和平决议,试图实现经济和平与海洋自由。
1917年11月下旬,英国保守党议员公开反对继续进行经济战,建议恢复经济和平材料表明( )A.经济发展推动战争爆发 B.经济合作促进国际谅解C.战争持续导致经济困境 D.经济封锁加速战争进程23.一战后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所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任务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而努力的“文明之神圣任务”美国这一倡议旨在( )A.确立战后殖民统治的新方式 B.缓和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C.解决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D.建立其领导的世界新秩序24.1917年4月,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道:无论从革命的哪个意义上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就这一点来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这表明在列宁看来( )A.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已经到来 B.马克思主义不适合俄国国情C.掌握革命领导权是首要任务 D.无产阶级尚无能力管理国家25.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推行了租让制,希望借此吸引外国投资和获得先进的技术设备,但回应者寥寥德、意、日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后,英、法等国家拒绝了斯大林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企图“祸水东引”。
这可用于说明( )A.苏联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历史必然性 B.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不符合其国情C.英、法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西方疏远苏联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的身亡地,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铜碑正面文字:拉普拉管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铜碑背面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马克坦岛与首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般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 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S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1)材料一的地图上没有标出绘制日期,有人认为该地图是在1488——1491年间制成的,你认为该观点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2)对同一历史事物,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麦哲伦远洋航行的看法三、材料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启蒙运动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
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据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1)概括材料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