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案例分析.doc
14页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 2006上半年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案例分析班级 : 08工商1班 课 程: 公共关系学 学号:08250190325 08250190334 08250190823 08250190953 08250191103 08250191123 姓名: 陈少君 李志杰 刘柳森 陈河明 纪传聪 许珂诚 提交日期: 2010 年 12 月15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调查报告(或论文)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2006上半年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案例分析案例一:芝华士风波2006年1月20日,距离农历中国新年只有9天时间,在全球华人最重要的春节前夕,《国际金融报》刊登的一篇题为《芝华士12年:“勾兑”了多少谎言》的报道,掀开了狗年中国洋酒市场第一场品牌信任危机——“芝华士风波”拉开序幕。
该报在异常醒目的头版位置刊登出这篇火药味道十足的曝光文章,文中援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所了解的在华销售的国际知名酒类产品芝华士12的成本信息,向欧盟最大的酒类公司保乐力加集团在华经销商——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发出四项质疑:芝华士12成本:“25元”缔造“亿元神话”?在华产品销售:大陆市场没有真正的12年酒?全体员工赴英旅游:暴利下的奢侈?品牌价值:“变了味道的水”?一连串的极具挑战性的发问,将远离普通消费群体的洋酒奢侈品芝华士拉下神坛,一时间,芝华士成本谎言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迅速传 播扩散至全国1月20日,在《国际金融报》刊登文章置疑芝华士12成本的当天,保乐力加中国公司即委托其公关公司发布新闻公告公告指责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并无事实根据,要求给予书面道歉和纠正,并对芝华士12产品的生产年份控制和成本构成做了说明,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通过快速回应媒体的负面报道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态度和立场保乐力加对“芝华士风波”进行危机应对其中一个亮点便是请来了欧盟、英国官员以及苏格兰威士忌协会的代表在内的豪华阵容来华游说公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公众和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却难听到中国有关管理部门和专业行业协会的声音。
尽管拿出了英国政府做挡箭牌,但缺乏国内权威检测部门的证明和解释,中国消费者仍然对芝华士年份问题缺乏信任,甚至连不少媒体记者在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上都表示了质疑:凭什么认为英国政府的话就一定可信?这个现象一方面体现出国内政府某些部门对芝华士事件的不敏感,同时也折射出芝华士对国内政府部门公关的失败对于保乐力加 来说,证明自身清白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产品的质量检测如果经过检测确认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芝华士12年”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的话,必将会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起不容置疑的品牌声誉和组织形象案例二:芬达美年达致癌风波2006年2月22日,新西兰一家网站刊登消息称,括可口可乐旗下的芬达汽水、百事可乐公司旗下的美年达橙汁等软饮料,都含有和抗氧化剂,可能构成致癌危险旋即,当地时间3月2日,英国标准局在其官方网站公的消息,证实了新西兰的说法两则消息迅速传入国内,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又一起食品危机来临!事件一开始,这则苯超标的质疑消息遭到“两乐”的一致否认, 与数起类似案件如出一辙说我们的产品有致癌危险,太没有根据了我觉得这一消息的来源有问题可口可乐(中国)公共事务部一位负责人对媒体辩解说与可口可乐的表态一样,百事可乐(中国)公共事务总监卢劲也表示,根据公司的综合评估和产品测试,其所有产品都是安全的,完全符合有关苯的所有规定。
虽然对事件做出了迅速反应,但两大巨头也似乎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只有自我辩解是远远不够的但当类似的话语从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国家质检总局等官方组织发出的时候,却有着绝然不同的效果3月7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对“饮料含苯问题”首次正式作出回应在公开声明中,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称,英国食品标准局在对市面上出售的230种软饮料检测后发现,大部分样品中苯含量非常低,在世卫组织限制的安全饮用范围之内,不会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同时,针对引起广泛关注的“少数含有维生素C及苯甲酸钠的饮料中存在苯”的消息,国家质检总局共对进口及国内生产销售的170多批次软饮料产品完成了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样品苯含量均未超过 相关规定而有关专家的评论意见也给了“两乐”一颗定心丸针对软饮料会致癌这一说法,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胡亚东教授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来证明胡教授表示:“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使用已有很长的时间,应该说一直是安全的胡教授说,软饮料一般是常温甚至低温条件下饮用,如果不加热,即使同时含有这两种物质,也不太可能产生苯另外,与家庭装修、汽车尾气带来的影响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完全没必要引起恐慌案例三:欧典地板3月15日,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揭开“欧典”地板的黑幕: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著名品牌地板德国欧典总部 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
欧典企业并不存在所谓的“欧典德国总公司”,德国总部与欧典也没有任何产权隶属关系,欧典只是一个本土产品,所有它宣传中强调的德国神话纯属子虚乌有3月16日,各地欧典专卖店开始纷纷撤柜,工商部门称等待总局对此事件定性,消费者索赔以及对欧典的处罚均要等待定性以后同日下午,“欧典”品牌拥有者北京欧德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欧典地板)对外界做出回应,将事件解释为“欧典对企业形象宣传层面所出现的失误”,但同时表示“欧典地板的质量是绝对值得信赖的,是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4月14日,中消协副秘书长董京生就此事件首次表态:“在欧典地板问题上,中消协确实存在失察”4月15日,北京工商部门经过调查认定欧典公司属“夸大企业形象对外宣传”,违反《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处以747.3776万元的罚款欧典地板也在各地重新恢复销售,但消费者获得双倍赔偿愿望落空 案例四:博士伦(中国)屈服2月17日,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公布的一份编号为A01/06的报告该报告称,自2005年5月以来,在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就诊的病人中,有19位病人受到镰刀菌类引起的真菌角膜感染,其中18人曾使用过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液。
一些病人的眼睛受到真菌感染后,最佳矫正视力受到了严重损害3名病人不得不紧急实施角膜移植手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对这一事件有所了解且非常关注,与博士伦公司进行了沟通,继续关注该护理液的使用情况并依法加强监管 5月11日,中国官方出手,曾被博士伦公司声称绝对没问题的内地产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被国家药监局叫停官方在通报中指出,该公司的国产润明水凝护理液产品自2005年6月获准上市,一直在市场上销售,考虑到润明水凝护理液国产和进口为同一品种,为了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北京博士伦眼镜护理产品有限公司已暂停销售国产润明水凝护理液;市场上已经销售的国产润明水凝护理液,可以向该公司换货案例五:亨氏陷转基因困境3月13日,绿色和平组织发布消息,称亨氏营养米粉中含有转Bt基因抗虫水稻成分,它含有一种能够杀死昆虫的蛋白质(Cry1Ac)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马天杰称,在获知检测结果后,于3月1日致信亨氏公司,通报了这一发现,并要求亨氏公司立即召回该批次产品,同时更换原料供应商亨氏中国区总裁唐佳敦于3月8日回复表示,亨氏“十分认真地 对待任何警报,并正在进行彻底有力的调查”随后,亨氏方面表示,在国际性权威独立检测机构就过去及近期婴儿米粉产品所做的所有检测中没有发现任何转基因成分,而这些测试包括此次有关环保组织公布的产品。
与此同时,亨氏方面已经将这些检测报告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但其并未表明其中包括哪些相关部门而在有关环保组织对媒体公布消息前,亨氏(中国)也已经将检测结果告知了该环保组织的北京办事处亨氏(中国)认为,他们的产品没有问题,当然也不会召回农业部有关负责人14日晚发表声明,称农业部高度重视国内外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水稻问题的关注对媒体及社会公众反映的问题,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检测,对违法行为一经核实,立即依法进行处理案例六:丰田锐志漏油事件 2006年初,一批锐志车主发现油底壳、正时链盒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此前曾陆续有皇冠车主称其发动机存在机油渗漏问题随着网络上统计的问题车辆数量增加,丰田漏油事件开始冒头4月,锐志漏油事件爆发后,一汽丰田曾于5月17日发布声明称,锐志是在发动机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工艺问题,导致部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油渗出问题原因是油底壳的黏着剂涂抹面上,粘到了不纯净物,从而导致黏着性能降低5月23日,天津车主李宏宇因发动机维修后出现二次渗漏,将一汽丰田经销商天津华苑丰田告上法庭,同时汽车生产厂天津一汽丰田作为第二被告负连带责任锐志车主与天津一汽正式对簿公堂6月29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以下简称“一汽丰田”)在京宣布,从7月17日起,对锐志、皇冠开展免费入厂检修活动, 并将这些车辆发动机渗油项目的保修期延长一倍。
同时,一汽丰田还通过浙江省消费者协会,就渗油问题向用户致歉案例七:杜邦公司深陷“环保危机”3月8日,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美国环保局下属的科学顾问委员会近日得出一致结论:生产特福龙等品牌不粘和防锈产品的关键化工原料——PFOA(全氟辛酸)“对人类很可能致癌”这使已离我们渐渐远去的一年半前的“特福龙事件”再次掀起波澜中国杜邦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徐俊向记者解释这只是美国环保局委托的一个专家组得出的结果,并不是美国环保局的最后结论,且目前尚无涂料致癌案例,他们只是同意美国环保局“提示性致癌”的说法事件发生3个月后,国家质检总局正式公布了对使用美国杜邦公司特福龙材料不粘锅的调查结果经查,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美国杜邦不粘锅并无PFOA(全氟辛酸,据美国研究表明,该物质能致癌)残留案例八:华为员工过劳死事件5月28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岁的胡新宇因病毒性 脑炎被诊断死亡虽然过度劳累与员工死亡未必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有一个大背景,就是近年来,IT业界与他业界的白领一样,英年早逝的现象非常严重对中青年健康的担忧与关注使得这一事件一下子提高了关注度,“狼性文化的牺牲品床垫文化的牺牲品“等指责使得中国最优秀的民族IT企业蒙上阴影。
在胡新宇事件中,华为并没有逃避责任 “公司十分痛心面对媒体对胡新宇事件的关心与质疑,新闻发言人傅军这么表示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死亡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也有相关性,公司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10时以后加班需经过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铺过夜事实上,根据华为的政策,基层员工加班是有补助的,因此,有些新员工为了获得加班补助而经常申请和争取加班的机会华为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提 高8小时的工作效率,减少加班费支出,早在多年前就出台了具体的相关制度,对加班严格控制,尽量减少员工加班因此,加班不仅不是公司强迫的,而且是严格控制的案例九:S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