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应用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oc
5页联合应用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陈洪 黄桂琼 洪晓华 曾瑞才陈珊珊(广东省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惠州51600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联合应用耳穴压豆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为中医 适宜技术耳穴压豆在中医“胸痹心痛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冠心 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他治疗方式均相同的 条件下,治疗组配合耳穴压豆治疗,以心、肾、交感、神门、皮质下为主穴,用 王不留行籽贴于穴位,每日左、右耳穴交替,连用4周结果:治疗组经联合耳 穴压豆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酯用量明显减少,心绞痛分级降低的程度 明显优于对照组(卩〈0.05)结论: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豆作为中医“胸痹病” 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预防和较少心绞痛的发作,是有效的抗心绞痛的中 医治疗方法关键词:耳穴压豆;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中医疗法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所引 起的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目前治疗心绞痛的方法主要为: 生活干预、药物治疗及血运重建其中,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生首选的治疗方法 我科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将中医传统技术耳穴压豆作 为特色性非药物疗法,应用于我科优势病种“胸痹心痛病”的临床治疗上,取得 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为进一步评价其临床疗效,我们于2013年8月至2014年6 月期间,应用耳穴压豆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具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来自本科室门诊及住院部,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病程平均28. 3 个月,年龄48-64岁,平均54.6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病程平均27. 9 个月,年龄47-65岁,平均54. 3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经统计 学处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心绞痛急性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 6mg,未充分缓解可 每隔5分钟再含服0. 4mg;缓解期视患者病情使用硝酸酯类、B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药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纠正冠心病易患因素,避免使用任何增加心肌氧 耗的药物,如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戒烟、调控血糖,以及估测患者的体 力活动耐量、调整日常生活及工作量等⑷治疗组:心绞痛发作和缓解期治疗方 案、易患因素纠正及日常生活指导等同对照组,联合应用中医适宜技术耳穴压豆 非药物治疗耳穴压豆穴位选用心、肾、交感、神门、皮质下,用王不留行籽贴 于穴位,每日揉按2-3次,每个穴位揉l-2min,每日贴敷1次,左、右耳穴交替, 连用4周。
1.3诊断及纳入标准1.3. 1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2]o标 准制定纳入病例标准:①符合西医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符合劳力型心绞痛 I、II、in级诊断标准或非劳力型心绞痛轻度、中度诊断标准;②每周发作心绞 痛22次的患者③普通心电图阳性(包括在心绞痛发作的同时做普通心电图)有 缺血型改变(ST段下降$0. 05mv及/或R波为主导联T波倒置且深>0.2mv)④年龄 40-75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1.3.2病情分级标准 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 严重度分级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绞痛,例如行走和上楼,但紧张、快速或持续用力 可引起心绞痛的发作II级日常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快步行走或上楼、登高、饭后行走或上楼、寒冷 或风中行走、情绪激动可发作心绞痛或仅在睡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在正常情况下 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一层以上的楼梯受限III级日常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在正常情况下以一般速度平地步行100-200m或登 一层楼梯时可发作心绞痛IV级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即可以出现心绞痛症状1.3.3排除标准: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合并有 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 者;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药或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差,无法判断疗 效及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疗程未结束而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不 愿继续接受治疗者。
1.4观察指标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两组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分级、硝酸甘油耗量及心电图的改变1.4.1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 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少80%;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次数及硝 酸甘油日耗量减少50%-80%;③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次数及硝酸甘油日耗量减 少不到50%1. 4. 2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①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恢复正常,次级极 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阴性;②有效:心电图缺血性ST下降治疗后回升l.Omv以 上,但未达到正常或主要导联的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变为直立; 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指标值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八检验P<0. 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联合耳穴压豆非药物治疗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硝酸盐的用量、降低心绞痛分级(见表1) O两组治疗疗效分析(表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次/周)5.071.332. 110.515. 101.383. 94 0. 69心绞痛分级2. 72 0. 331.46 + 0.312.690. 372. 09 0. 29运动持续时间(S)429. 65102. 11 568. 26113.22431. 82 104. 34 489. 76111.83硝酸甘油耗量(mg/周)31.536.4711. 133.4931.345.4419. 92 5. 662.2心电图的改变(见表2)两组心电图改变(表2)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5 (70%)13 (26%)2 (4%)96%对黑组32 (64%)14 (28%)4 (8%)92%2.3不良反应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3讨论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本病多由患者正气亏虚,饮食、情 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浊、瘀血、气滞、寒凝痹阻心脉而发病,其病位在心、 脉,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因其病机关键为心脉痹阻、虚 实夹杂,故治疗上总以泻实补虚、行气通痹为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耳与脏腑 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通过刺激耳 穴,也可以达到调治相关疾病的作用耳穴压豆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揉、按、捏、 压等刺激,达到宣畅经络、疏通气血等功效,调整机体代谢及阴阳平衡,从而达 到防治疾病的目的⑶本疗法所选的耳穴川心,可调节交感神经-内分泌功能;如 心穴,刺激该穴有助于心肌血液循环及功能的改善;肾穴,具有益髓填精、补肾 益气功效;交感与皮质下穴为现代医学命名的耳穴,交感穴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皮质下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功能,两穴合用能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神门 穴是《耳穴国标》之一,位于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即三角 窝4区能宁心安神、解痉止痛,常用于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消化系 统的多种疾病同时本穴常用于诊断人体某处的疼痛性疾病,也是针刺麻醉的止 痛要穴,还可用于纠正心律失常⑸。
上述诸穴合用,共起调和脏腑阴阳平衡、疏 通经络、益气、温阳、止痛之功效通过临床观察,联合应用耳穴压豆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可缓解 心绞痛发作、减少硝酸酯的用量、降低心绞痛的分级,从心电图方面其还能改善 心肌供血耳穴压豆法方法简单、方便、廉价,未发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患者 易于接受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中,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作者简介:陈洪,男,1964年6月生,主任中医师,惠州市名中医,惠州市中医医院副院 长198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从医至今近30年,曾跟随广东省名中医刘英杰老中医学 习,对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肺病、老年病、睡眠障碍、抑郁症的中医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 临床经验,并致力于经方、验方的研究及临床应用地址:惠州市惠城区菱湖三路1号;TEL: 13902623886; E-mail: hgqiong2005@.参考文献:[1] 徐凤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 572-576.[2] 国际心脏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命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 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 (1): 165-168.[3] 朱江,李淳,张恰.耳针[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4] 黄泳.取穴图解[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02-211.[5] 吴锡强.耳穴神门穴的临床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2009, 30 (10): 1374-1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