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最新word论文】回顾新闻学的逻辑起点——以信息概念的引入为话题【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8207627
  • 上传时间:2017-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回顾新闻学的逻辑起点——以信息概念的引入为话题关键词: 信息 新闻学 逻辑起点 新闻商品性[摘要]:新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的逻辑起点在哪里?学界从 1980 年代初期开始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比如什么是新闻、新闻与信息、新闻与宣传等等,无不是围绕着新闻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或延伸信息论是否能被应用到社会科学领域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它的创始人香农原只打算将其定理应用于编码和信号传输的技术过程中,但这一概念引入到中国新闻学后,更被它的信奉者当作“新闻学研究的逻辑前提” 回顾中国新闻传播改革三十周年,从理念到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而变化的缘起,则逃避不了信息概念的引入这一话题一、信息概念 1、信息的意义 在我国, “信息”一词有很悠久的历史,从我国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比如,南唐诗人李中曾在《暮春怀古人》中写下“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这是汉语中“信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唐朝诗人许浑也在《寄远》中喟叹“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 古人所说的“信息”是指消息、音讯,侧重于口头或书面传递的内容 随着近代报刊的兴起,本土的“信息”概念出现勃兴清末中文报纸的新闻栏内,频繁出现“信息”一词,如“北京信息” 、 “杭州信息” 。

      另如,1872 年 4月 30 日创刊于上海的《申报》14 天后就直接列出栏目,标明“丝市信息” 、 “洋货信息” 、 “福建茶叶信息” 、 “陕西军情信息”等,至此,近代义的信息概念还是指向消息、音讯、情报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信息”并非从我国本土文化中延续而来,而是西方思潮的舶来品据说,现代信息概念最早是 1928 年哈特莱(Hartley)在《信息传输》一文中提出的,他第一次指出信息与消息的区别,并设想用数学方法描述信息量[1]此后,信息论的出现深化了对信息的认识,推动了信息概念的普及,1948 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他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计算信息量的公式,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收一方认知上的不确定性”[2],信息量等于消除不确定性的数量、选择的自由度的度量 (information is a measure of one's freedom of choice when one selects a message)1950 年代,随着信息论等信息科学译介到我国, “信息” 一词才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为一种科学术语,被运用于电子学、工程学中。

      从信息概念变迁的整个坐标体系来看,本土文化中的信息经过历时性变迁的同时,又交织在共时性的他文化体系中,使得信息概念的内涵不断扬弃和变迁,2衍化到今天的信息概念在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含义,归纳发现,我们现在所接受的信息通常应用在三个领域:第一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普遍概念,也是约定俗成的等同于“消息”的概念;第二类是现代科学信息论里的专业术语,如信息学院、信息技术等;第三类则是哲学意义上的信息概念,认为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现实世界的三大要素 2、新闻学引进信息概念及其意义偏转 1955 年,在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热情支持下,数学家韦弗(Weaver)将信息论引入到传播学中,从此,信息成为统领传播学的核心概念1984 年,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的《“信息热”和新闻改革》一文,正式将信息论和传播学中的信息概念引入到了中国新闻学,这篇文章得出“新闻是一种信息的传播”的结论[3]信息概念被引入到新闻学研究,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新闻观念,引发了国内对新闻定义的重新思考,而且促成了理论研究更大层面的变迁,成为新闻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界从 1980 年代初期开始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如什么是新闻、新闻与信息、新闻与宣传等,无不是围绕着基本理论问题展开或延伸:新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逻辑起点在哪里?新闻学怎样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从信息的角度认识新闻本体及其本质特征,最早提出“信息是新闻的属概念”这一观点的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宁树藩教授,1984 年他在《论新闻的特性》中提出“新闻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 [4]。

      二十多年以来,不少新闻学科教材以信息定义新闻,1987 年一本由国内 20 所大学联合编写的新闻学教材则称“新闻是一种信息”已是新闻学里无须证明的一条公理[5]正如童兵教授提到,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多的新闻学者认为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 ” [1]甚至有不少新闻学专著分出专章讨论“信息”与“新闻”的关系, 以武汉大学李元授教授的专著《新闻信息概论》[7]为例,该书上编 “新闻与新闻信息” ,首先就把“新闻” 、 “信息” 、 “新闻信息”分为三个章节进行专门论述宁树藩先生也说过, “80 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新闻理论著作, 差不多都要对这个问题( 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做出说明 ” [8] 关键词是特定话语价值取向的凝结, 是语言实践过程中的纲目、骨骼[9]在中国当代新闻学中,信息概念被作为“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 [10],建构新闻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李良荣教授评价,信息概念的引进是上世纪70 年代末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的“第二次跨越” [11]然而, “信息”从自然科学移植到人文学科,从通信工程学语境旅行到新闻学语境,这种跨学科、跨语境关键词的导入与接收,使得“信息”概念不自觉地发生了意义的偏转,某些方面被凸显或重构,另一些方面被过滤或遗忘。

      在自然科学语境下,香农信息论中的信息是通信工程学的概念,用来研究信道传输能力,正如韦弗(Warren Weaver)1949 年在《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近期成就》一文中所说,香农信息论所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而不涉及意义问题和实效性问题[12]换句话说,这里的“信息”是一个技术性概念而本土文化中侧重于消息、音讯意义的信息,更多地是一个指向内容的概念,相对于自然科学语境下冷冰冰的技术概念,它多了一层温情的面纱,有着更多人文色彩的倾向我国本3土文化传统中信息的内涵,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新闻学对现代信息概念的理解中国新闻学语境下的信息概念,其内涵接近于“事实” ,这一点直接体现在新闻的定义中正是在这种影响下,中国新闻学中的信息,凸显了传播的内容,指那些对人有用、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其原有的技术特征似乎被遮蔽了即便如此,我国新闻学者仍旧回头关照“信息”存在的自然科学语境,并将此作为新闻理论研究的条件假设,这就导致已经被我们接收过来的“信息”被视为一个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的概念与其说这一概念在中国语境下被误读,不如说是被重新赋予了意义 “当概念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时,意义与其说发生了转型,不如说在后者的地域性环境中得到了( 再) 创造。

      ” [13] 二、信息对中国新闻学的影响 中国新闻学语境下的信息概念,部分地遗传了其先前语境下的科学性,这种科学性的传承并不单纯是关键词本身的内涵因素,而是有着更加广阔而深刻的现实因素——扎根于社会环境的温床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年间,尤其是“文革”期间,新闻基本上充当了政治的宣传工具直到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新闻学的学科意识逐渐复苏,新闻学研究才逐步破解“新闻无学”的坚冰,处于“新闻无学”到“新闻有学”的艰难转型之中新闻学者亟需为这个丧失了独立性的学科寻找合法性、合理性依据正是从这种现实背景来讲,一方面,信息概念恰逢其时地导入中国新闻学,另一方面,新闻学研究需要主动寻找到一个科学的起点来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因此,这是新闻学突破束缚的一次历史选择 被重塑的信息概念解决了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三大问题:一是新闻的本质,信息才是新闻最基本的本质规定;二是新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从而对其发展着的多层次内涵逐步展开,或者说,可以因此而建立一个关于新闻的具有逻辑层次的定义体系;三是新闻学学科建构的合法性问题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曾对此有过相关论述:从理论上看,确定新闻是一种信息,揭示了新闻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回答了新闻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把握、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为研究新闻理论的其它问题,如新闻的本源、特征,新闻活动的主体、受众,新闻事业的性质及规律等奠定了基础[14]信息观念在中国的确立.承认新闻事业是大众传播媒介,新闻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新闻报道只有在传播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舆论监督、社会教化、提供娱乐等附加功能 具体来说,信息概念在以下几个层面起作用: 第一,确定“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我们过去说“新闻的本质是事实”也能解决问题[15]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一个是源,一个是流明确这一观点,就是认清了新闻的基本原则换句话说,即使不引进这个信息概念,传统新闻学中关于新闻本源的问题也依然能解决但是, “信息才是新闻的本质规定”却能够修正“新闻的本质是事实”一说,因为“作为新闻进行传播的并非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中蕴含的某些属性的要件所构成的信息 ” [16] “信息”显然要比“事实”更科学、更恰当,这个科学术语提升了“新闻”的本质因此,不如让其分工:事实是新闻的本源,而信息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4第二,承认新闻学是科学,它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宁树藩先生认为,只有以新闻及新闻传播的自身规律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才能建构起一个科学的新闻学理论体系。

      信息概念反驳了过去存在的“新闻工具论” ,以信息逻辑起点建构新闻本位的新闻学理论体系新闻与宣传划分开,新闻本位的回归使新闻的本初功能得以彰显,体现了对新闻规律的尊重当确立新闻具有传递信息的本初功能时,就使新闻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过去强大的政治话语框架,提升了新闻学的理论地位,体现了一种独立的学术精神同时,信息概念使新闻作为报道或传播的内容而言是没有阶级性的,因而也就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全球传播的背景下,有利于缩小将新闻等同于宣传所导致的排斥感和距离感,有助于淡化多种意识形态之间的隔阂,从而产生更多的接近性,取得更多认同和共鸣,也搭起了我国新闻学与国际视野的传播学对话的桥梁,因为传播学研究正是从信息传播的不同形态出发 第三,90 年代, “信息”关键词触发了新闻商品性的讨论通过讨论,人们逐步认识到,新闻除了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生成、传播、接收反馈过程还带有一种经济实践和商品生产、消费的特性有关新闻商品性讨论的深入,引起人们对新闻媒介性质的重新定位既然媒介把信息资源的开发、采集、传播,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努力面向全社会提供各种信息、知识和娱乐服务,那么,媒介本身也就具备社会第三产业的特性,这一特性强调的是信息的服务性。

      [17]这一认识直接关联着我国走向“事业化性质、企业化经营”的传媒体制变革,为传媒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活力 总之,信息概念的引入带来了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场哥白尼革命[18] 三、信息与新闻学辩证看 1、 “信息”概念与“事实”概念的关系 信息概念的引入造成了部分概念的混淆,最基本的一对关键词是“事实”和“信息” 不少人对这对关键词展开比较研究,如《新闻本体论——关于“事实”与“信息”的比较研究》[19],在探讨新闻定义的观点中,有人将新闻定义根据侧重点不同分为六大类,即(1)事实说;(2)报道说;(3)传播说;(4)手段说;(5)信息说;(6)反常说[20],这就把事实说和信息说分门别类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不对“事实”和“信息”作区分,把两者混合起来使用,如“新闻是新的事实信息” [21],包括前面引用过的童兵教授的新闻定义“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传递 ” 虽然信息与事实实际上所指的是同一对象,但毕竟是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不同事实是从本体论出发,是物质的,独立于人的认识之外,也就是说,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而信息是从认识论出发,消除人们认识上不确定性的因素 在新闻学语境下,不能脱离事实来谈信息。

      作为新闻的事实和构成新闻的信5息是不一样的,事实是新闻的载体,而信息是特定事实构成新闻的某些要件和属性,信息蕴藏在事实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