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人皮变成女人]穿上仙女人皮.docx
26页[穿人皮变成女人]穿上仙女人皮 【阅历沟通材料】 (1) [穿上仙女人皮]张爱玲《更衣记》赏析 假如当时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喧闹的事罢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来的甬道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早年间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慢慢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飘舞着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欢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宁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开国的时候,由于"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著的明代遗风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镇静气象领圈很低,有等于无穿在外面的是"大袄"在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中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妖媚的桃红或水红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黑锻宽镶,盘着大云头。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中华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生疏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固然博得普遍的讴歌,学问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缺憾,由于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留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庆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稍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模糊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晚至一九二○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 穿皮子,更是禁不起一些出入,便被目为暴发户皮衣有必定的季节,分门别类,至为详尽。
十月里若是冷得特别,穿三层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却要顾到季节而不曾顾到天气了初冬穿"小毛",如青种羊,紫羔,珠羔;然后穿"中毛",如银鼠,灰鼠,灰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白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有功名"的人方能穿貂中下等阶级的人以前比现在富有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银嵌或羊皮袍子 姑娘们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颜色依据历代的图画,昭君出塞所戴的风兜是爱斯基摩氏的,精炼豪爽,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中华十九世纪的"昭君套"却是颠狂冶艳的,——一顶瓜皮帽,帽沿围上一圈皮,帽顶缀着极大的红绒球,脑后垂着两根粉红缎带,带端缀着一对金印,动辄相击作声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留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现代西方的时装,不必要的点缀品未尝不花样多端,但是都有个目的——把眼睛的蓝色发扬光大起来,补助不发达的胸部,使人看上去高些或矮些,集中留意力在腰肢上,毁灭臀部过度的曲线……古中华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漏脸的机会,别说鞋底了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 袄子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镶滚之外,下摆与大襟上还闪耀着水银盘的梅花,菊花,袖上另钉着名唤"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镂出福寿字样。
这里聚集了很多小小的好玩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铺张了精力,正是中华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上最悠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会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当然需要艺术与时间;赏识它,也同样地烦难 古中华的时装设计家好像不知道,一个女人究竟不是大观园太多的堆砌使爱好不能集中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步减去 当然事情不是这么精炼还有腰身大小的交替盈蚀第一个严峻的变化发生在光绪三十二三年铁路已经不这么希奇了,火车开头在中华人的生活里占一重要位置诸大商港的时新款式飞速地传入内地衣裤慢慢缩小,"阑干"与阔滚条过了时,单剩下一条极窄的扁的是"韭菜边",圆的是"灯果边",又称"线香滚"在政治动乱与社会不靖的时期——譬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时髦的衣服永久是紧匝在身上,轻捷俐落,容许猛烈的活动,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由于衣裤过于紧小,肘弯膝盖,筋骨接榫处非得开缝不行中华衣服在革命酝酿期间差一点就胀裂开来了"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袄子套在人身上象刀鞘中华女人的紧身背心的功用实在奇异——衣服再紧些,衣服底下的肉体也还不是写实派的作风,看上去不大象个女人而象一缕诗魂。
长袄的直线延至膝盖为止,下面虚飘飘垂下两条窄窄的裤管,似脚非脚的金莲愧疚地轻轻踏在地上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在中华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男子向有庇护异性的嗜好,而在青黄不接的过渡时代,颠连困苦的生活情形更兴奋了这种倾向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觉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的人反倒于她们有利 那又是一个各趋极端的时代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青年的学问阶级仇视着传统的一切,甚至于中华的一切保守性的方面也由于惊恐的原因而增加了压力神经质的论争无日不进行着,在家庭里,在报纸上,在消遣场所连涂脂抹粉的文明戏演员,姨太太们的抱负恋人,也在戏台上向他的未婚妻借题发挥,争论时事,声泪俱下 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在那歇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项圈一般,强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这吓人的衣服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质正象征了那个时代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好像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大家都严谨信任卢骚的抱负化的人权主义同学们热诚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甚至于纯粹的精神恋爱也有人试验过,但好像不会胜利。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上层阶级的女人出门系裙,在家里只穿一条齐膝的短裤,丝袜也只到膝为止,裤与袜的交界处偶然也大胆地暴露了膝盖,故意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拨性的长而宽的淡色丝质的裤带,带端飘着排穗 民国初年的时装,大部分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衣领减低了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时候也有领口挖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金刚钻形白色丝质围巾四季都能用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象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交际花与妓常常有戴平光眼镜以为美的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的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平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由于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必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奇的思想恰巧相反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全部的制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本领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制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始终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苛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全都采纳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由于女子蓄意要仿照男子在中华,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微小的区分,好像没有什么不公正之处,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简单地就多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熏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抱负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政治上,对内对外间续发生的不幸大事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抱负总有支持不了的一天时装开头紧缩喇叭管袖子收小了一九三○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它的适合的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颔,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这种衣领根本不行恕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的肉身。
这儿有讽刺,有无望后的狂笑 当时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华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合然而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华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外套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袍叉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衣服的主子翁也是这样的奇异的配答,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那好像是极其困难危急的工作,当心翼翼地,费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嵌钮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全部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意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时装不是一种有规划有组织的实业,不比在巴黎,几个规模伟大的时装公司如LelongsSchiaparellis,垄断一切,影响及整个白种人的世界我们的裁缝却是没主见的公众的幻想往往不谋而合,产生一种不行思议的洪流裁缝只有追随的份儿。
由于这原因,中华的时装更可以作民意的代表 毕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由于中华人素不敬重版权,而且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扬最近入时的半长不短的袖子,又称"四分之三袖",上海人便说是香港发起的,而香港人又说是上海传来的,相互推诿,不敢负责 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最新的进展是向传统的一方面走,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的需要旗袍的大襟实行围裙式,就是个好例子,很有点"三日入厨下"的风情,耐人寻味 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只一个极短的时期,民国四年至八九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滚上多道的如意头,而且男女的衣料可以通用,然而生当其时的人都认为那是天下大乱的怪现状之一目前中华人的西装,当然是谨严而黯淡,遵守西洋绅士的成规,即使中装也长年地在灰色、咖啡色、深青里面打滚,质地与图案也极匮乏男子的生活比女子自由得多,然而单凭这一件不自由,我就不情愿做一个男子衣服好像是不足挂齿的小事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可是假如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简单有个西方作家(是萧伯纳么?)已经埋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全神贯注,慎重考虑。
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直到十八世纪为止,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男子服色的限制是现代文明的特征不论这在心理上有没有不健康的影响,至少这是不必要的压抑文明社会的集团生活里,必要的压抑有很多种,好像小节上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