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详细框架.pdf
46页教育学 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科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对象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1、理论建设(揭示教育规律,包括内部各因素之间和其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实践指导(用新理论揭示教育问题,为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更好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思想与经验混杂在哲学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具有阶级性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战国末期乐正克《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623 年英国哲学家 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首次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1932 年夸美纽斯 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 的《普通教育学》(1806 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康德 1776 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赫尔巴特 1806 年《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教育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天性,开始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论述教育问题;但是,对自己理论的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尚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高度3.20 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1、实验教育学——梅伊曼 《实验教育学讲义》和拉伊 《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 等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 《设计教育法》等4、制度教育学——乌里、阿·瓦斯凯等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加里宁、 凯洛夫 《教育学》、杨贤江 《新教育学大纲》 (我国第一本) 等克鲁普斯卡娅 《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 ,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的著作6、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帝思、阿普尔、布厄迪尔等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不再仅仅是根据一定的理想和规范去考察教育,而是从教育事实出发,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与研究,从而使教育学向着实证的社会科学转化,在科学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二、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补充:中西各种代表性定义1、谢弗勒 《教育的语言》三种定义方式:规定性定义(自创);描述性定义(使用描述) ;纲领性定义(应该)任何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者的结合。
2、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3、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质的规定性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例如正规和非正规教育1 与发展(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者借助教育手段以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内部结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手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2、教育系统的结构(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外部结构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和人口等其他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社会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2.教育功能 (由教育结构决定,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易材料形式出题,重理解1、作用对象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前者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是指教育对人身心发展所起的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后者是教育的派生功能(或工具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莫顿提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总是同时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而已;3、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莫顿提出);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隐形可以转化为显性(三)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1.教育的本质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
2.我国关于教育本质的论争1.教育是上层建筑;2.教育是生产力;3.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4.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5.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6.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教育本质讨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虽然这场讨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本质问题,但这场大讨论促使教育摆脱了政治的附庸地位,使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以确立,给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上,这场大讨论影响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的制定,使教育由过去单纯为政治服务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上来,同时又能兼顾到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各种社会功能的协调与统一从微观层面来分析,这场大讨论影响到学校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教育目的以及学校课程等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强调教育面向现代化是教育自身改革的落脚点四)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1.生物起源说(沛·西能、勒图尔诺、桑代克等,有关教育起源正式提出的第一个的学说)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仅仅着眼于外在行为,未能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未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养育行为之间质的差别,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2.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思模仿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实质上无本质区别2 3.劳动起源说(麦丁斯基)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批判上述两种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
认为教育是基于生产的需要,基于人类的生存而发展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教育范畴是阶级性和历史性的统一局限:劳动不是唯一因素教育和劳动二者均为人类社会所需要,没有从属关系五)教育的发展——补充较多1.原始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 阶级性与等级性 ;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教育目的 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教育内容 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与道德知识为主;教育方法 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师生关系 是对立的、不平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2.古代社会的教育国家 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 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分离;教育的 法制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3.现代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和生活劳动发生密切联系;②教育不再为少数统治阶级所垄断,逐渐体现大众化、民主化和普及化等特征;③班级授课成为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④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⑤教育形式多样化,并且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步成为一个开放系统;⑥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全球共同的命题;⑦学校教育的认为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担负着培养生产者的任务。
——补充3 科章节小节知识点教育学原理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教育独立论1922 年, 蔡元培 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经费、行政、思想、内容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要求教育脱离政治而独立,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2.教育万能论 (爱尔维修)核心思想: 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认为人非生而有善恶贤愚之别,人是教育和环境是产物,人的性格取决于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其认为教育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又把教育看成是不安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否定了遗传的作用3.人力资本论 (舒尔茨)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的知识、技能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人的资本形态;该理论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它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一种可以带带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对个人来说,受教育水平与工资呈正比;对社会来说,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社会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3 4.筛选假设理论(伯格、斯蒂格利茨)——反对人力资本论认为教育是一种表示 个人能力的工具,其并不能提高人的能力,揭示了内含于人的未来的生产特征,表明了人的固有生产力,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力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用,它是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这种理论强调文凭的重要性,又被称为文凭理论5.劳动力市场理论(皮里奥、多林格和戈登) ——反对人力资本论关于工资和教育水平的正比关系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高工资、好条件、稳定就业等)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低工资、环境差、晋升机会很少等),二者具有相对封闭性,很少有人员流动。
一个人的工资水平决定与他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而教育是决定劳动者在哪个劳动力市场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决定教育的 发展规模和速度办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这个保证,而教育也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占用过多资金和人力时)②决定 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培养什么样的人受制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现代社会,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等都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的③促进 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由古代的个别授课到班级授课制的应运而生,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这都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本质观①决定 教育的领导权 统治阶级通过制定教育法律,颁布教育方针政策,制定教育目的、明确教育内容等手段掌握教育决定权,培养为本阶级服务的人才②决定 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判断和确定一个国家和社会教育性质的重要标志谁受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
③政治体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反应统治阶级需要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文化教育学派①影响 教育目的 ,影响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格美国民主文化——适应生活需要的理想公民;英国绅士教育②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 上人类积累的文化是教育的内容之一③对 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和师生关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影响着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待学习和读书的态度不同,反映到教育上,教师的教育方法的方式也不同——中国传统教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时获得真知的唯一源泉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 ①影响 教育者 的教育观念,提高其教育能力科技发展水平影响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选择和教育工具的使用,以及对教育规律的认识②影响 受教育者 一方面科学的发展日益揭示出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使教育更符合这种规律,教育活动高效进行;另一方面,教育对象的视野和实践经验得以扩大,学习能力逐步增强③会渗透到 教育影响 中的各个环节中,对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需的思想要素和技术条件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设备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拓展。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