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型人水关系的城市防洪规划对策研究.pdf
63页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新型人水关系的城市防洪规划对策研究姓名:郭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万艳华2006051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带、北半球中纬度带)交汇的地区,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我国,约有 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 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涝灾害严重的地区,历史上饱受洪水灾害的威胁20 世纪后半期,人们自恃实力强大,在“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口号的鼓舞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整治工程建设,修筑水库拦蓄洪水,修筑堤防防止洪水泛滥然而,事与愿违,江河依旧泛滥,损失不断扩大 本文通过总结我国古代城市防洪的历史经验以及现代城市防洪规划与实践的优秀做法,关注世界其它国家城市防洪规划发展的新动态,结合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城市水文形势的变化,提出新的城市防洪思想策略,即基于新型人水关系的城市防洪,使人与洪水关系由相互竞争的关系转变为和谐共处的关系并基于这一思想,就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层面上的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对策、措施,包括城市防洪体系、防洪标准、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等方面,其目的是使我国城市真正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防洪规划对策;新型人水关系;城市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one of a few countries in the world , which have most serious natural calamities, for it is in the cross of the two major areas (Circum- Pacific belt area , Northern - hemisphere middle latitudes area) in the world , which have more natural calamities. In our country , about over 70% of the big cities , more than half population and more than 75% of the production value in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re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with serious flood and these area are endured the threat of the flood calamity in history . On later stage of the 20th century, under the encouragement of the slogan such as “ conquering nature and transforming nature, etc” , human launched the large- scal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o renovating rivers: built the reservoir to retaining the flood, built the dyke to prevent the flood from overflowing. But Things go contrary to one's wishes, the deluge goes on and the lost extend continuously.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e new relationship of person New relationship of human Urbaniz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本论文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绪论 1.1 项目来源 建设部课题“ 国家标准《城市防洪规划规范》编制研究” 1.2 研究背景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是人类追求平安祥和的休憩地,也是现代灾害及事故风险的交汇处。
在现代及未来城市中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预警安全能力,减少灾害事故及危险发生,应成为城市竞争力及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1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举行的“ 首届世界预防事故和伤害会议” 提出了“ 安全社区宣言” :安全的生活是一项基本权利;人类的生存要与其安全并存,两者均是人类繁衍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由于环太平洋带处于板块构造边缘,而北半球中纬度带又受到大气活动影响,两个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两大自然灾害带我国正处于这两大地带交汇的地区,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我国常见的 10 多种自然灾害中,尤以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夏季给我国带来的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之高、影响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大均居各种灾害之首我国约有 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和 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洪涝灾害严重的沿海及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即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历史上饱受洪水灾害的威胁 面对全球不断发生的严重洪水灾害,我们发现:尽管人们不断增加对防洪减灾的投入,但根治洪水灾害的梦想仍无法实现;非但如此,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亦与日俱增。
1993 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1991、1996、1998、1999 年中国长江流域大洪水,2005 年美国新奥尔良市由风灾引起的洪灾等等,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人类应当如何面对洪水,怎样与洪水长期共处 1.3 研究主题的提出和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研究主题的提出 20 世纪后半期,人类自恃实力强大,在“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口号的鼓舞下,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整治工程建设:修筑水库拦蓄洪水,修筑堤防防止洪水泛滥人们普遍地增加了安全感,以为江河从此不再泛滥,从而在河岸两侧开始大规模建设,使城市用地不断扩大、人口不断集中但当下一次泛滥发生时,人们又一次束手无策,发现洪水所造成的损失比以前有增无减;于是,人们又要求提高江河堤防的防洪标准当人们又一次获得短暂而虚假的安全感时,又会刺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直到再次发生泛滥,酿成更大悲剧总之,人们陷入了经济发展与洪水灾害相互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的防洪策略是没有出路的 近年来新兴的防洪减灾思路是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管理,调整人与水的关系,对江河的整治由过去以防洪为主要目标逐渐转变为以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等为目标的综合整治,并且由对水系的整治转变到对全流域的国土综合整治,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协调流域内人与水的关系,由“ 防御洪水” 转向“ 洪水管理” 。
我国于 1997 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并于 199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防洪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国防治洪水、防御并减轻洪涝灾害、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然而, 1998 年底我国城市总数 668 座,其中 639 座有防洪任务,但只有 218 个城市编制完成了城市防洪规划,仅占有防洪任务城市的 1/3 强因此,我国编制城市防洪规划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紧迫 2004 年,全国和流域防洪规划进入成果审查阶段,海河、淮河、黄河、长江的流域防洪规划已通过专家审查,其它流域的防洪规划也正在抓紧修改、完善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认真总结了大江大河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在规划思路和方案布局上给洪水以出路,突出防洪减灾过程中的社会管理,较以往有许多新的突破和进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与此相应,我国的城市防洪规划也将进行新一轮的规划调整,如何更加科学地编制城市防洪规划势必成为今天研究的重点根据新一轮流域防洪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本论文拟提出基于新型人水关系的城市防洪规划对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3.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洪水及洪水灾害 洪水是由于暴雨、融雪、融冰等引起河川、湖泊及海洋的水流增大或水位急剧上涨的现象。
[1]洪水的发生是每条河流的自然现象,它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当洪水超过一定的限度,给人类正常的生活、生产活动带来损失与祸患时,称为洪水灾害;另一方面,洪水也有有益的一面,如补充地下水源、冲刷河道、改良土壤、维持湖沼、为鱼类提供大量繁殖温床等 (2)暴雨 凡日降水量达到或超过 50 毫米的降雨称为暴雨根据雨量的大小又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三级暴雨:50-99 毫米/日;大暴雨:100-199 毫米/日;特大暴雨:200 毫米/日[2] (3)径流、径流深及径流系数 径流是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沿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径流深指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所得的值,它相当于该时段内平均分布于该面积上的水深(以毫米计) 而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深与形成该时期径流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称径流系数,以小数或百分比计若一时段内的降水量为 P(毫米) ,相应的径流深为 R(毫米) ,则径流系统为 a= R / P 显然,径流系统 a 表示某一时段降水量有多少水量变为径流而补给河流,有多少水量损耗于蒸发和下渗在干旱地区,径流系数较小,甚至近于 0,在湿润地区则较大。
[3] (4)城市防洪规划 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为抵御和减轻洪水对城市造成灾害而采取的各种工程和非工程预防措施的防灾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既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又是流域防洪规划的重点之一防洪本是城市防洪规划的重点,但洪灾和涝灾常常相互影响、相伴而生,因此,我国城市防洪规划中大多包含排涝规划 (5)新型人水关系 中国工程院钱正英院士在 2002 年 9 月 10 日第二届国际防洪大会(FLOOD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DEFENCE 2002)上说:“ 人类在处理与洪水的关系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农业社会的被动防守到工业社会的主动控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类正逐渐认识到应与洪水和谐共处中国防洪问题的本质是在给洪水出路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冲击平原,达到与洪水和谐共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自身都包含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样,洪水也有其两面性:它既是一种造成灾害的自然现象,又是保持自然生态平衡所不可少的生态过程人们应当做的是在谋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洪水所造成的灾害损失,而又尽力保持洪水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所能发挥的洗涤、净化、补充地下水、维持湖沼、改良土壤等重要而有益的功能作用。
基于这种目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完全消灭洪灾是不可能也不明智的,从而,要调整以前人与洪水对立、对抗的关系,建立新型的人水关系,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