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试卷试题:人教版语文新课标必修一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17页必修一试卷:人教版语文新课标必修一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惆怅(chàng)跫(qióng)音长歌当(dāng)哭桀骜(ào)锋利 B.呻吟(yín)潜(qiǎn)能泪下沾襟(jīn)阳光明媚(mèi) C.弄(lòng)堂游说(shuì)婆娑(suō)起舞豁(huò)然开朗 D.噩(è)梦踌躇(chú)重创(chuàng)敌军妄自菲(fěi)薄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汽艇搅绊熙熙攘攘毛骨悚然 B.廖落长篙陨身不恤黯然失色 C.飘泊精悍创业维艰左右顾盼 D.款待和蔼永葆青春残无人道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文明的随着文化事业的,一些腐朽文化和丑恶现象而入,给精神文明带来很大的负面因此,确有必要在农村搞一个文化工程,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A.内含萎靡乘机影响B.内含凋敝乘机作用 C.内涵凋谢乘虚效果D.内涵萎缩乘虚效应 4.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他最近出版了文不加点的、几乎没有注释的书,文字艰涩,读起来令人费解。
B.我军识破了敌人的神机妙算,提前赶到了泸定桥,把他们消灭在对岸 C.这个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内心十分恐慌,但是他仍从容不迫地在抹桌子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深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真正注重大节的人,是在任何场合下都严于律己,时时处处都要求自己对得起人民,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B.要研究苏轼,就要力争阅读苏轼的全部论著 C.澳门漂离祖国400年,难道能否让澳门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 D.看乔丹打篮球,就像欣赏一门不可多见的艺术,它会把人带离凡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后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们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A.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 B.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C.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
D.太阳隐去,只偶然透过青濛濛的薄雾,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二、(12分,每题3分) 7.对徐志摩《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4] [5] [6] C.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缠绵的情志 8.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着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A.“火山”具有表面“平静”而内蕴巨大能量,一旦条件成熟便会轰然喷发的特点,在诗中比喻人民的伟大力量。
B.诗中的“你”代表游离于人民之外,甚至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C.“着魔”的意思是“迷恋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诗中说“突然着了魔”是指突然有一天变得失去理智 D.这首诗格式整齐中有变化,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具有音节美和对称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广陵吊史阁部 清·黄燮清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注:靴刀,唐名将李光弼与安史叛军作战时,总纳短刀于靴,以示决死之志 9.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广陵、芜城均为扬州;吊,凭吊;史阁部即史可法 B.“沿江烽火怒涛惊”,意思是大江上下广大军民抗清斗争势不可挡,如惊涛骇浪 C.“群小已隳南渡局”,意思是*佞之臣把持朝政,破坏了南明王朝抗敌的大局 D.最后两句写史可法衣冠冢所在的梅花岭上,梅花盛开,是说英雄浩气长存,激励后人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三、四句,五、六句,均构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英雄的形象,又揭示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B.作者把南明王朝比为“半壁青天”,用“一柱撑”点出史可法支撑大局的突出作用,用语生动、形象。
C.作者用“靴刀”这一典故自然贴切,极为精炼地表现出史可法誓死抗敌的崇高精神品质 D.这首诗豪迈、悲壮,表现出作者追慕先烈,愤世嫉俗的情怀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 三、(15分,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大理少卿①赵绰固争曰:“季夏之月,天地成长庶类②,不可以此时诛杀帝报曰:“六月虽曰生长,此时必有雷霆我则天而行,有何不可!”遂杀之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衣人阁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入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人,三也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因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③,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④,将斩之。
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人,良久,乃释之时上禁行恶钱⑤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侯⑥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撼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评论得失与大理卿胄同时俱名平恕⑦ [4] [5] [6] 注释:①大理:隋代官置,掌刑法之事司官为卿、少卿,:掌固为其属官②庶类:众多的物类,泛指生物③裈:内裤④厌蛊:毒害人的妖法⑤恶钱:坏钱⑥武侯:执掌昼夜巡察的武将⑦平恕:谥号布纲治绩曰平,宽爱仁厚曰恕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帝尝乘怒欲以六月杖杀人乘:依仗权力 B.上不能夺夺:使……改变 C.臣奏狱未决狱:官司、案件 D.旷因免死,徙广州徙:调职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我则天而行则:乃、是 ②臣更不理旷更:再 ③囚不合死合:应当 ④当斩,上使人谓绰当:应当 ⑤竟何如竟:终究 A.①②⑤B.②④C.①④D.②③⑤ 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啜羹者热则置之陛下不以臣愚暗 置在法司帝尝秉怒欲以六月杖杀人 A.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C.两个“置”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D.两个“置”字相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4.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够说明赵绰“减直”行为的一组是() ①大理少卿赵绰固争②臣奏狱未决,不敢退 ③执法一心,不敢惜死④土以绰有诚直之心 ⑤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⑥至朝堂解衣 A.①③④D.②④⑤C.②④⑥D.①⑤ 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来旷两次向皇帝诬告赵绰,但赵绰宽仁厚爱,不汁前嫌,仍能秉公执法,终于感动皇帝,免来旷一死,贬官到外地做事 B.赵绰虽然尽忠职守,依法办事,有时很机智,有时不怕死,但难免有做错的时候,这对一个封建官吏来说,已很难能可贵 C.皇帝虽然坚持“六月杀人”,但因为赞赏赵绰为人诚直,所以接受了赵绰的意见,“赦免摩诃”,免了来旷等人的死罪 D.赵绰善于进涑,威武不屈,都是为了尽忠职守,坚持依法办事,所以受到皇帝的赏识,称他有“诚直之心”,对他十分信任 第Ⅱ卷(共105分) 四、(15分) 16.翻译上文加横线的语句(5分) ①初无阿曲:(1分) ②俗云利官:(1分) ③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3分) 1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10分) [4] [5] [6] 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岂不痛哉! ③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④其声呜呜然,,,, ⑤哀吾生之须臾, ⑥苟非吾之所有,以上六句,每空1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淡之美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