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诗词情与景.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37460395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古典诗词中情与景的交互形式(一)触景生情内涵因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油然而引出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作品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举例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解说这首诗的作者,因见到菊花在秋天生长的情况,而想到改变菊花的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同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地概括在四句诗中,有着完美的意境(二)缘情写景内涵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之为“有我之境”,即有着作者自己感情色彩的境界举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解说这两句就染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花容与鸟鸣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在处于战乱中的作者看来,却成了“花溅泪”“鸟惊心”(三)情景分列内涵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晰,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举例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解说这首诗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

      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四)寄情于景内涵表面看来,全是写景,实际上,也有情在,是寄情于景举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解说这首词写了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五)景略情在内涵表面看来,全是抒情,同寄情于景的形式正好相反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了,而直抒胸怀举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解说这首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美四、备用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鹊桥仙陆 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①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注:①钓台:又称严子陵钓台位于浙江省桐庐县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是富春江主要风景点。

      在富春江镇西2 500米是富春山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得名严子陵,名光,会稽余姚人,东汉初年隐士少时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子陵不愿出仕,遂更名隐居,“披羊裘钓泽中”刘秀再三盛礼相邀,授谏议大夫,仍“不屈,乃耕于富春山”老死于家,年八十1)词中的“无名渔父”是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一竿风月,一蓑烟雨”,是“渔父”的生活环境家在钓台西住”,这里借用了严光不应汉光武帝的征召,独自披羊裘钓于浙江的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来寓意“渔父”的心情近似严光卖鱼还生怕走近城门,当然就更不肯向红尘深处追逐名利了渔父”在潮生时出去打鱼,在潮平时系缆,在潮落时归家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相适应,并无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样沽名钓誉,利令智昏答案:陆游认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一句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上片结尾说自己心情近似严光,下片结尾却把严光也否定了最后两句承上片“钓台”一句,说严光还不免有求名之心,这从他披羊裘垂钓上可看出来。

      答案:陆游认为:“无名”的“渔父”比严光还要清高2.[2011·四川]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①,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①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步,审题本题要求鉴赏的对象是诗人自己;鉴赏要求为简要概括,即不需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论述第二步,读作品,择信息找出诗人的有关言行和情感态度进而概括诗标题为“怀天经、智老,因访之”,而此二人一“多病”一“固穷”,可推想出诗人“珍视友情”,诗人“睡起”见“苕溪”,知其居住环境清幽,而由“客子光阴诗卷里”,知其每日吟诗度日,故其应为“情趣高雅”之人,而由末句可知其装束高雅,迎风而立,是一个风流飘逸之人第三步,整合将有效信息提炼概括答案: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3.[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抓住关键词“雨”“萧萧”“江乡”“飘”,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赶路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雨”和情感语言“萧萧”“飘”等,营造了凄凉、萧条的氛围,表达了羁旅之苦和对家乡的思念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孤舟”既写“舟”之孤,又写“人”之孤,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孤单、飘零之苦;从结构上看,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道中”“晓路”“客程遥”“征帆”“荡桨”“系枫桥”,可知“孤舟”既照应题目,又贯穿全文,是本诗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观 雨陈与义①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②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此诗写于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雨1)第二、三联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用了多种方法抒发感情,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第二、三联描写了大雨中的山中景象涉及的景物有江流、山岭、竹林、大风、暴雨等第二联渲染雨前的声势眼前的江水与后岭之阴云互相连通,兴云作雨之时,那万壑千林,也在传送隐隐雷声第三联描写雨中的情状海”指雨,说雨之来,如翻江倒海压”字有力海”字一定要“压”字配合,“压”字也一定要“海”字做主竹枝低复举”,写竹林在大雨中偃仰之状下句移到远处远处,风吹云聚,云聚则山影晦暗不明;忽又吹散,云散则山角微露光明答案:(1)描写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变化。

      屋前的江流水气与屋后的山岭云气连通,连绵起伏的山脉与层层染翠的林木送来隐隐雷声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2)①双关阴晴”“晦”“明”等既是天气变化,也隐喻当时抗金的时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尾联上句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床头屋漏无干处”的诗句,下句用《洗兵马》中“净洗甲兵长不用”的诗句,表达了诗人不顾个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胜利的愿望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的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和把握诗歌感情的能力。

      本诗为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元大都时途经小孤山所作做题的关键是对“物”和“人”的特点的把握,抓物与志的“契合点”从题目入手,首先要确定诗歌属于咏物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然后分析物的特征,联系注释,由物到人,把握人的精神品格和寄托的思想感情小孤山的特点有“孤”、“砥柱”、“障狂澜”、“坚”和“危”,结合注释的内容,可以看出人的特点是“孤臣”、“中流砥柱”、“力挽狂澜”、“勇猛坚毅”、“身处末世”和“处境艰难”由最后两句看出作者抗元必胜的坚定信念诗人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洗国破家亡之痛,而发为激越凄厉之音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统编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每课时《追求自由平等》分层作业汇编(含两套作业).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2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 节《气候》每课时同步练习汇编(含三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素养分层评价(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doc Unit 3 Lesson 5 (同步练习) 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and Reflection 同步分层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4 Amazing Plants and Animals 人与自然(话题阅读精练).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同步练习(第1课时).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素养提升卷(一)——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影响.docx Unit 3 Better you better me(单元诊断)2025-2026学年英语冀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Developing ideas(Listening and speaking)基础卷.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教材考点精练).docx 外研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单元测试卷及答案1.docx Unit 3 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和比较级(重点语法提升练)-2025-2026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册.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与湖泊》同步练习(第3课时).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专项03 比热容和热值的相关计算(含答案).docx 苏科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重难点训练: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含答案).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每课时素养分层评价汇编(含两套题).docx 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分层作业:第3节 电阻(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