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pt

3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48061732
  • 上传时间:2018-07-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0M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五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理论n一、增长极限论 n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鲍尔丁(K.E.Boulding)是较早 探讨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经济学家他在60年代发表的《一种科学— 生态经济学》论文,指出了经济发展中生态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 对经济发展资源支撑问题的广泛关注 n 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了由30位知名学者组成的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 、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罗马俱乐部”1971年,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福雷斯特尔(J.w.Forester)教授出版了《世界动态学》一书 在该书中他运用“体系动态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动 态分析模型他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经济发展会由于资源的枯竭而陷 于停顿n麻省理工学院的另一位教授麦多斯(D.L.Meadows)受罗马 俱乐部的委托,从事对人类长远发展面临的资源供给问题的 研究麦多斯于1972年发表了他们研究成果《增长的极限》 一书这本书是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情况研究计划的第一份 研究报告 n 该书提出了著名的“增长极限论”,认为在以往发展模 式的基础上,“只要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反馈回路继续 产生更多的人和更高的人均资源需求,这系统就被推向它的 极限——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资源”。

      n 福雷斯特尔和麦多斯的结论虽然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 彩,但是他们所提的问题却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由于麦多 斯的研究内容及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与福雷斯特尔有继承 关系,所以,人们把他们的理论称为福雷斯特尔—麦多斯模 型 n“增长极限论”认为,由于人口增长引起粮食需要的增长,经 济增长引起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耗竭速度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程 度的加深,都属于指数增长的性质因此,人类迟早必然会 耗尽资源他们断言,在2010年到来之前,人类社会就将崩 溃 二、反馈回路原理n￿ “增长极限论”用反馈回路原理来解释增长因素的变动他们认为,一个体 系中的所有活动都在“反馈回路”中发生 n “反馈回路”是联接一个活动和它对周围状态所发生的效果之间的封闭线路 一个活动的结果成为影响下一个活动的依据,是不断循环调节的过程 n ￿ 反馈回路分为正的反馈回路和负的反馈回路两类在正的反馈回路中,增 加回路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将引起一系列的变化,使得最初变化的因素增加得 更快当正的反馈产生急剧的增长时,负的反馈回路趋向于控制增长和保持一个 体系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三、“世界模型” n 麦多斯等的“世界模型”认为世界体系最终必然崩溃的原因,在于两个占主 导地位的正反馈回路产生了人口和工业资本的指数增长。

      要避免崩溃,就要限制 这两个正反馈回路的急剧增加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增 加一个回路,使新生人口等于该年预计的死亡人口,实现人口的零增长其次, 在投资和折旧之间增加一个回路,使投资率等于折旧率,实现资本存量的零增长 ,这样就可以实现全球的均衡状态 n 世界模型的结论表明,现在的世界体系在2100年以前必然崩溃因此,西方 经济学家称这个模型为“世界末日模型”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1)n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的人口爆炸,环音污染等现实背景以 及对经济发展前景的探讨直接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的形成,第一个标志是:1972年以梅多斯为首的专家小组向 罗马俱乐部提交了关于人类困境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 限》这一报的问起,标志着人类地传统增长方式理论上的 怀疑,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也印证了 这种怀疑:①南北差距继续扩大;②人口剧增;③生态环境 恶化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形成了贫困—— 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的恶生循环 n第二个标志是:1972年联合国举行的世界环发会议所形成的 文件上,显示了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可持续发展”、“ 持续性”的概念1980年首次出现世界自然保护同盟题为《世 界自然保护战略》文件中,它们从和物保护的角度来理解可 持续发展此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计论日益增多,但其含 义一直不够明确,也尚未取得共识 n第三个标志是:1987年,以布伦特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发会发 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 式,他们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用,又不 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并给出了可持 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目标和策略,包含了一系列重要内容 ,从总体看,该报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的基本框 架 n 此后出现了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署, 等的一系 列研究成果n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包括以下内容:①可持续发展并不否 定经济增长,但反对以追求最大利润或利益为取向,以贫富 悬殊和资源掠夺性开发为特征的经济增长②可持续发展要 以自然资源为前提,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③要求效率与人 平的高度统一,认为交往经与公平的关系应当是相辅相成 n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资 源等的综合性概念⑤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⑥ 可持续发展要求遵循创新原则,就是利用技术和制度创新,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济社会条件人口一资源一环境关系人口资源资源 环境环境 可持续发展 的三大要素人口 资源 环境 生 存 环 境生 存 环 境生 活 排 放生 活 排 放资源供应发现新资源 采用新技术内在 动力 物质 基础 空间支持人口一资源—环境一贫困的恶性循环 第二节第二节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引子 亚马逊森林的命运 5.1 可持续发展 5.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子 亚马逊森林的命运n亚马逊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 n失去亚马逊森林将会加速温室效应,进一步变暖•亚马逊正遭受严重破坏,毁 林速度惊人,以每年超过 200万hm2的速度开垦,平 均每8秒钟就有一片足球场 大小的森林消失 •如不采取措施,亚马逊森林 可能在20年内消失•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用 之不尽的p 巴西政府为发展经济,将实施“大跃进”计划,在亚马逊地区 兴建公路、铁路、采矿、水力发电站和房屋 p 无疑这将加速亚马逊森林的破坏5.1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5.1.1 可持续发展n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在考虑环境、资源承受能力和持续能力 的条件下,为实现未来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人类应采取的最 佳经济发展模式。

      n是人类社会和大自然长期和谐共存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能维持的、能持久的发展,实质上是以环境、资源持续能力为 条件的发展5.1.2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环境1. 人口条件n性别比例失调将影响人口 增长率的稳定n幼龄化和老龄化人口结构 都不利于人力和智力资源的 高效率持续开发利用n(3)人口结构要合理•(1)人口规模要合理•(2)人口增速要稳定各国面积前10位 (万km2) 2002年国家国土世界134281 俄罗斯17082 加拿大9973 美国9634 中国9605 巴西8556 澳大利亚7747 印度3298 阿根廷2789哈萨克27210苏丹250墨西哥196越南33印尼191马来西亚33埃及100波兰31巴基斯坦80意大利30土耳其78菲律宾30缅甸68新西兰27法国55英国24泰国51孟加拉14日本38朝鲜12德国36韩国10各国人口前10位 (亿人) 2002年国家人口世界621 中国12.82 印度10.53 美国2.94 印度尼西亚亚2.25 巴西1.86 巴基斯坦1.57 俄罗罗斯联联邦1.48 孟加拉国1.49 日本1.310 尼日利亚亚1.2墨西哥1.0英国0.6德国0.8意大利0.6越南0.8韩国0.5菲律宾0.8阿根廷0.4埃及0.7加拿大0.3土耳其0.7朝鲜0.2泰国0.6澳大利亚0.2法国0.6 主要国家人口密度(人/km2) 2002年世界46意大利191马来西亚73新加坡6747巴基斯坦188缅甸72孟加拉国999朝鲜187保加利亚72韩国478中国134埃及70日本337尼日利亚131墨西哥52印度319捷克130美国30菲律宾262波兰124巴西21英国244泰国121阿根廷14越南242印尼西亚114俄罗斯8德国231法国109加拿大3罗马尼亚94澳大利亚32. 生存条件“民以食为天” n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n必须保证粮食和食物的持续充足供应。

      n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干旱,非洲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 从非洲北部到南部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1.5亿至1.85亿 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联合国把这次大旱称为“非洲近代史上 最大的人类灾难” 3. 自然资源条件n一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n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技 为突破口,高效利用有限 资源 n科学调整经济结构和产 业结构• 对濒临枯竭的战略资源 ,要保持一定资源储备 ,实行限量开发l美国政府从1975年开 始着手, l2005年已在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湾 沿海地带储备了多达7亿 桶石油, l用于战略需要 石油储备中国石 油开发 是否应 该先沿 海,后 西部?东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十分丰富n东海地区素有“第二个中东”“另一个波斯湾”之称 n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认为,中 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 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 天然气储量的1.5倍 n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与之相比,沙 特的原油储量大概是2671亿桶,美国的原油储量则只有220 亿桶。

      n专家介绍,东海地区仅石油,就够中国用80年 中国海域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这是保证中国国民经济发 展的宝贵资源近十几年来,中国在海洋上的地位和对海洋的 投入都有显著的提高但各个项目、各个行业的进展,并没有 形成合力中国并没有国家一级的海洋计划 海洋资源的争夺态势n1994年《国际海洋法公约》生效,全球海洋的1/3已成为各 国的专属经济区,使深海大洋的竞争更趋剧烈 n日本明确提出要在海洋科学里“起领导作用”,与美国争雄, 政府斥资6亿美元建造5700吨、210米长的大洋钻探船,比 美国的大三四倍,准备将来打穿地壳 n韩国提出了“21世纪海洋韩国”计划,要从陆地型转为海洋型 ,在其东海济州岛西南,已经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观 测平台韩国的水下无人运载器也已经不在美国之下 n欧洲在海洋的气候研究上已经超过美国美国利用当年监测前苏联核潜艇的高技术,正在建设海底观测网,向下监测 海底和地壳深部,向上观测大洋水层,通过光纤联网,进行多年连续的自动 化观测预计2007年东太平洋的“海王星”观测网建成后,从海底地震预兆 到海水中鲸鱼游弋,都在“视野”之内其实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海底地震观测 网,早已铺到了我们“家门口”。

      面对这种种动向,中国亟须考虑对策 4. 社会制度条件n以先进社会制度为条件先进社会制度, • 能调动创造积极性 • 能解放生产力 • 能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n1958年,朝鲜宣布完成了城市、农村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 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n1970年宣布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n而现实中的朝鲜,是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君主国家,家天下,农业国 n朝鲜严重落后于韩国,就在所难免啦l朝鲜的国家民族节日 l新年 1月1日 l金正日生日 2月16日 l金日成生日 4月15日 l五一节 5月1日 l解放日 8月15日 l国庆节 9月9日 l朝鲜劳动党成立纪念日1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