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国家消亡理论浅析经济管理论文.doc
3页马克思国家消亡理论浅析_经济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充分运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的起因和消亡学说,结合中国的现状来分析,推断出中国远不符合马克思所描述的国家消亡的条件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的发展完善,必定会进一步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国家;消亡理论 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就国家的起源,有着多种的看法: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氏族说等,不一而足恩格斯对国家的形成有如下看法:”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的专制恩格斯也对国家的起源问题作过清晰的阐述,他指出:”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人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以上表明,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使社会发生阶级分化时,国家就因这种分化成为必要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看来”国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是私有制的衍生物,是私有制的一种手段 一、为何在马克思看来国家会消亡 首先,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政权只是社会的公仆,政治民主的实质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 其次,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在国家起源之初,国家实际管理了社会的一切活动但是在社会的基本经济领域,其经济活动具有自律性的要求,政治对经济的强制只能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社会要发展,首先必须从国家政治强制下把经济领域解放出来,这就是国家和社会的二元化,其实质也就是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化 再次,国家和社会合二为一国家和社会合二为一的具体表现就是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不断弱化,人民广泛地参与国家政治管理,公共权力逐步失去政治性质,最后成为社会内部的一个管理机构 二、用什么东西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 1847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还十分抽象,确切些说,只是指出了任务,而没有指出解决任务的方法以”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来代替,以”争得民主”来代替,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回答。
无产阶级组织成为统治阶级会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究竟怎样才能组织的与最完全最彻底的”争得民主”这点相适应,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期待群众运动的经验来解答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一书中说道:起源于中世纪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及其遍布各地的机关--常备军、警察、官僚、僧侣和法官”在19世纪发展起来了随着资本和劳动之间阶级对抗的发展,”国家政权也就愈益襛具有压迫劳动的公共权力的性质,具有阶级统治机器的性质在每次标志着阶级斗争的一定进步的革命以后,国家政权的纯粹压迫性质就愈益公开地显露出来”在1848-1849年革命以后,国家政权就成为”资本对劳动作战的全国性武器”第二帝国把这种情况固定下来了公社就是帝国的直接对立物公社正是”“一种不仅应该消灭阶级统治的君主制形式,而且应该消灭阶级统治本身的共和国的”“一定的形式”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和国的这种”一定的”形式究竟是怎样的呢?它已开始建立的国家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给出了这样的方法:(1)”公社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废除常备军而用武装的人民来代替它 (2)”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3)”一向作为中央政府的工具的警察,立刻失去了一切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机关其他各行政部门的官吏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国家高级官吏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支付给他们的办公费,都随着这些官吏的消失而消失了公社在废除了常备军和警察这两种旧政府物质权力的工具以后,立刻着手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即僧侣势力”“法官已失去其表面的独立性”“他们今后应该由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并且可以撤换 由此可见,公社用来代替被打碎的国家机器,似乎”仅仅”是更完全的民主:废除常备军,一切公职人员完全由选举产生并完全可以撤换但是这个”仅仅”,事实上意味着两类根本不同的机构的大更替在这里恰巧看到了一个”量转化为质”的例子:民主实行到一般所能想象的最完全最彻底的程度,就由资产阶级民主转化成无产阶级民主,即由国家(对一定阶级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转化成一种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家的东西 三、.国家消亡的条件及中国的现状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来看国家消亡的条件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五点: 1、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完全消灭 首先,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不可避免的存在,,阶级差别在短期之内本就无法消除。
其次,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大多数人民的民主对少数敌人的专政这样的国家体制,使得人民真正的成为了国家的主人,这样的阶级对立,也并没有彻底消除的必要 2、旧社会分工和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 中国的经济属于起步阶段旧社会的分工虽然已经消除,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在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短期之内是不可能消除的,中国目前仍然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的国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除,只能是在社会高度发展之后才能实现 而在中国现有的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下,即使差别消除,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不会产生过大的影响 3、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 现今中国的全体人民道德思想文化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进步但是中国目前的科学文化水平仍然是有限的虽然教育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成效也非常显著,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山区,教育水平还是相当有限要达到”全体人民”的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仍然需要相当一段时间 4、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全人类获得解放 虽然世间事物的变化很难预测,但是就目前世界形势来看,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消除一切剥削制度,在短期内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不要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就发达国家看来,剥削依然存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剥削不能说是空想,至少是遥远的理想 5、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个条件,即使是马克思也没有给出过一个确切的定义什么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高度”的”度”究竟是如何这个可能需要在日后的发展中慢慢探索但至少现在来看,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显然是还没有达到”高度发展”的因为如果他们达到了,那么按照马克思的预测,他们的国家应当已经开始渐渐消亡更何况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对比发达国家来说还是相当滞后的 综上所述,按照中国现在的状况,离马克思所描述的”国家消亡”所需要的条件还非常遥远并且,一切理论都应结合中国实际,客观的分析,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仍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我们坚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和人民的勤奋努力下,中国必将在今后的时间里继续蓬勃发展、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张喆(1985-),女,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