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租界发展.ppt

36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6952108
  • 上传时间:2019-10-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5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租界的发展,,,“租界”这一名词在中文中出现的时间为1860年代一般认为,租界要具备中外文件条约作为依据,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区域内的外国居留人能行使独立完善的行政、司法体系中国的租界制度以最早建立的上海租界为蓝本,并影响到其他租界租界最主要的特点是内部自治管理,并不由租借国派遣总督,而是成立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担任市政、税务、警务、工务、交通、卫生、公用事业、教育、宣传等职能,兼有西方城市议会和市政厅的双重职能上海公共租界(Shanghai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近代中国出现的第一个租界,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两个公共租界之一(另一个是鼓浪屿公共租界)、以及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法租界)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国租界史上是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管理机构最庞大,发展最为充分的一个租界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 Shanghai 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它南起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至李家场(今北京东路),东临黄浦江,次年确立了界路(今河南中路)为西界。

      1848年,美国人在虹口设立美租界 1849年,法租界建立,地点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美租界的形成,1846年,美国驻上海代理领事在英租界内设立领事馆,发生了“升旗事件”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暗中在苏州河北岸以低廉的地价广置地皮,建造房屋1852年,金能亨任美国驻上海代理领事,于3月16日公告美国公民,宣布美国已在上海取得直接租地权外滩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上海几处的公园都禁止狗与华人入内,其实狗倒可以进去,人是不行,人要变成狗的时候便可以进去了这是郭沫若1923年8月28日在《月蚀》中写下的句子,诸如此类记载,信手就可翻出几条,比如: “上海的黄浦滩和北四川路那两个公园,我们中国人至今还是不能进去从前在那些公园的门口,并挂一块牌说:‘狗同中国人不许人’!”(孙中山《中国内乱之原因》) “有几个穷朋友,邀我去游法国公园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国’,几个字射人我眼中,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这是我感受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陈毅的兄长陈盂熙在口忆1919年6月他与陈毅的上海之行时谈道:“……一到外滩,公园门口木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字体赫然在目,真使我们感到莫大的侮辱。

      有一位同学主张砸掉木牌,仲弘(即陈毅)说:‘这不是砸掉木牌就能解决的问题’”(见《人民的忠诚战士――缅怀陈毅同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不仅仅让一个中国人觉得受到了侮辱,也不是仅仅只让一个中国人感到耻辱,这几个字曾让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埋着一座活火山哪怕,是现今再想起,依然还有火苗呼呼地欲往外冒 不仅中国人揭露和谴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的内容,连外国人对这块牌子也是谴责的1929年11月9日,《密勒氏评论报》发表《中国人,请走后门》的文章,说:“根据工部局命令竖立在上海各公园门外的,写着‘狗与华人不准入内’的告示牌,尽管已在一些时候以前拆除,但在上海外侨社会的某些中间,由这块傲慢无礼、侮辱他人告示牌所表示出来的那种典型精神,却至今尚未死去法租界的形成,1848年1月,法国领事敏体尼到达上海后,鉴于英、美之间发生“专管”争端,便在上海县城与英租界之间的地段内租到了房屋,设立领事馆敏体尼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向上海道台麟桂明确提出要“沿洋泾浜地区,它和英租界正好隔河相望”,“是唯一能适合我国(法国)侨民居住之地”1849年4月6日,中法双方签字换文,麟桂正式发出告示,引用《黄埔条约》第22款规定,宣布“中法双方”勘定上海北门外一处地段,允准法人租地,全面积约为986亩,是为法租界。

      1853年9月,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到了1854年(咸丰四年),外国商人感到《上海租地章程》的内容已不能适应其需要,要求修改7月8日,英国领事阿礼国、美国领事马辉、法国领事爱棠正式宣布经三国公使共同签署的新土地章程,即《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一般称作第二次《土地章程》这个章程完全由英法美三国公使草拟,在外国“租地人会”上通过,并在租界内实施以后,才移文通知上海道,根本没有与清政府商议《章程》共14款,外加《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发租洋泾浜地基条款》两个附件1853年9月,上海发生小刀会起义附件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有: 1.取消1845年章程中由英国一国独占居留地的条文2.改变租地办法仍由外国侨民直接向中国业主租地,但取消第一次章程关于各国商人租地须先得到英国领事许可的规定,改为由租地人向其本国领事呈报并转道台查核;取消押手,由租地人将租价付与中国业主3.默认“华洋杂居”中国人可进入租界租地建屋,但须得外国领事“允准”4.租界可征收地税或码头税,等等这个租地章程颁布后,租界内成立了工部局工部局组织巡捕,并以巡捕捐的名义向中国人抽税,还擅自审理中国人的民刑案件这样一来,上海租界俨然成为中国境内的“国中之国”,工部局即成为这个国中之国的政府。

      租界发展中出现了5个转折点,一,华人进入租界定居经商; 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上海从贸易中心向生产型工业城市发展; 三,成立黄浦河道局,疏浚河道,开拓港口和改善港口设施; 四,租界实行中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为政治避难和政党之秘密活动提供了庇护所; 五,华人要求参加租界管理,五卅运动爆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一,华人进入租界定居经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外国人被允许在此居住、经商 但“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与华人”, 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改变了这一局面租界内,外商从事房地产经营“合法”与此同时,太平天国起义迫使江浙一带大量地主、乡绅、富商、官僚纷纷携眷涌入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大量华人进入租界后,极大地刺激了租界内房地产经营活动大多数外商都很快将商业与兴趣转移到房地产经营中来一些早期的著名洋行如老沙逊、怡和、仁记纷纷投巨资从事房地产经营 1843年底居住在英租界内的外侨只有26人,19世纪末已有7000人左右,至1936年则达到近6万人,同年在租界内定居的华籍居民也近160万人。

      二,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上海从贸易中心向生产型工业城市发展,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商都市和对外贸易港口,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也是南京政府最重要的财政和税收的来源地,关税收入几占全国的一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日本乘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时,对上海的渗透与扩张全面升级至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成为日本在华最大商贸、航运及制造业的投资中心三井、三菱等大商业垄断集团几乎都在上海设有分号或办事处上海又是日本在华的纺织业中心,日本8大纺织株式会社先后打入上海,上海全市纱锭数199.4万锭,纺机5900台,沪上经营汇兑之外国银行共20家,,,三,成立黄浦河道局,疏浚河道,开拓港口和改善港口设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被辟为商埠后,各帝国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掠夺,急需发展航运,治理黄浦江的问题遂提到议事日程上 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成立黄浦河道局,被迫每年拨银46万,海关两面三刀,以20年为期治理黄浦江,由奈格任总工程师光绪三十三年,在奈格主持下开始施工四,租界实行中立,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为政治避难和政党之秘密活动提供了庇护所;,1862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成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则成为法国专管租界。

      此后公共租界经多次扩张,面积达33506亩,法租界经多次扩张,面积达15750亩,推进到徐家汇具有重要政治意义,为政治避难和政党之秘密活动提供了庇护所;,五,华人要求参加租界管理,五卅运动爆发,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五卅”运动期间,收回租界的呼声一度高涨国民党南京政权建立后,需要得到外国列强支持,租界收回之事被搁置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24日,国民政府公布《接收租界及北平使馆区界办法》,上海市政当局正式接收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次年2月28日,中法订立《关于法国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追认中国政府对法租界的收回随后,其他国家相继放弃在华的特权至此,中国完成收回租界的法律程序解放胜利后上海市兴商办工上海租界得到了新的发展,租界的传统评价,提起租界,往往把侵略、野蛮、反动、黑暗冠于其中租界,意味着中国主权的轻蔑,践踏与严重侵害租界是罪恶之源,是人间地狱这一愤慨支真实地揭示了租界的历史本相租界新的评价 1、 市政文明建设 2、 近代物质文明建设 3、庇护进步事业,哈同是帝国主义冒险家,他是靠发放高利债、吞并和非法投机经营起家,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商--地皮大王1886年后开始建造爱俪园,从最早的50余亩地皮,到1910年最后建成时,园中有楼80幢、台12座;阁8个、池沼8处、小榭4所;还有10大院落、9条马路,及无数小桥、小屋、小亭、小道,占地竟达200多亩。

      整个花园风光漪涟、辉煌雅致,成为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住宅、上海“冒险家”的“天堂”,而被誉为”海上迷宫” 哈同夫妇在爱俪园住宅,曾接待过不少遗老,如岑春煊、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钊、齐燮元等,经常出入的还有不少政客、巨商1912年4月6日,哈同在爱俪园内宴请孙中山,女宾有孙中山的两位女儿和他的秘书宋霭龄,并合影留念 1931年6月 19日晚上8时,欧爱司·哈同在爱俪园逝世一年后,哈同的妻子罗伽陵也寿终正寝接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沦陷不久,“哈同花园”被日本占领军接管,日军将国内所藏金银财宝掳掠一空,园林建筑也惨遭破坏,成为一片废墟新中国诞生后,爱俪园于1954年被折除,上海市政府在其地旧址,建造了具有俄罗斯建筑风格的中苏友好大厦今为上海展览中心巡捕,安南巡捕,红头阿三(中间3个裹头者),巡捕,巡捕是租界当局擅自设立的警察,巡捕隶属于各巡捕房,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各成体系,依照国籍不同,分为英捕、印捕、日捕、华捕等为了“以毒攻毒”,租界当局引入黑社会分子充当巡捕,如黄金荣进入法租界的巡捕房后,依靠法租界发展黑帮势力,成为近代著名的黑社会首领国中之国,外国人在租界里,侵夺中国主权,成立了行政管理机构——工部局(公共租界)和公董局(法租界); 设置了警察机构——巡捕房; 建立了万国商团(军队)、会审公堂(法院)和监狱等。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在江西中路与河南中路、福州路与汉口路之间,现称老市府大楼,呈正方形正大门在汉口路193~223号,面朝东北民国2年(191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开始集资兴建,中途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停工,民国8年重新开工,民国10年造成占地4823平方米,建筑面积22705平方米原设计四层,局部五层,后普遍加建至五层由工部局打样间建筑师自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承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为办公大楼沿路呈周边式布置,中央为车马广场建筑层次较高,大楼内部的设备考究,马赛克地坪,洋松、柳安木地板,钢窗,外墙以花岗石砌筑,有“石头”房子之称底层有大型半圆形式钢窗39扇,二、三层之间有粗大的爱奥尼式花岗石圆列柱,二层窗楣上有弧形,三角形断檐山花,四楼外墙上挑伸出1米左右的廊檐整幢大楼为仿欧洲建筑式样,东大门前,建有凸面扇形廊,由4根花岗石方柱支撑,方柱四周又竖4根花岗石圆柱,该廊专供小轿车停靠,廊上方为一平台三楼筑有半圆形阳台1座 大楼为上海较早采用钢窗的建筑物之一,公共租界工部局总董及各处在此办公,抗日战争胜利后,市政府设此,改称市府大楼上海解放,陈毅市长在此举行接管仪式。

      1955年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也曾设此处后市府办公厅等迁汇丰银行大楼,此楼内主要有民政局、园林局、环保局、劳动局、规划局、卫生局等单位使用在正门登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