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词鉴赏.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3516896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6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诗词鉴赏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秦中寄远上人 唐代: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译文 本想长期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思念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解释 远上人:上人是对僧人的敬称,远是法号事迹未详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 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境况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卢思道《听鸣蝉篇》有“听鸣蝉,此听悲无极” 鉴赏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布满了失意、悲伤与追求归隐的心情,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说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所欲发生了冲突,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说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思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说明了对“我师”的敬重与爱戴,示意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受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愿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简单使人产生哀伤的心情再加以身居北土,旅况困难,*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着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详细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第一次到长安应举不中、滞留至秋天时,即开元十五年(727)至开元十七年(729)间科举考试,在春天进行,落榜后不离开长安,一般是预备来年再考孟浩然未必没有这样的准备但秋天到来时,他在长安待不下去了,就写了这首诗寄给远方友人远上人,抒发悲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