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电子浓度.docx
15页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题,电子浓度 1、我们把基本上能为同一点阵所贯穿的晶体叫做单晶(体)由许多小的单晶体按照不同的取向聚集而成的晶体称为多晶;结构重复的周期很少的称为微晶 2、晶胞参数确定了晶胞的大小与形状 3、根据晶体的对称性,按照有无某种特征对称元素将晶体分为7个晶系,晶系按对称性的高低分为三个晶族 4、晶面指数越大,则该种平面点阵点密度越小,且相邻两平面点阵间的距离越小 5、在离子晶体中,一般阴离子半径较大,主极化能力较低.阳离子半径相对较小,当电价较高时其主极化作用大,而被极化程度较低 6、聚合体的种类、大小和数量随熔体组成和温度而变化 7、Tg是玻璃形成温度,又称脆性温度、Tf是软化温度 8、网络形成体的键强比网络改变体高,在一定温度和组成时,键强愈高,熔体中负离子集团也愈牢固因此键的破坏和重新组合也愈困难,成核势垒也愈高,故不易析晶而形成玻璃 9、熔体中质点间化学键的性质对玻璃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一般地说具有极性共价键和半金属共价键的离子才能生成玻璃。
10、范得华力来源三方面:定向作用力(静电力)、诱导作用力、分散作用力(色散力) 11、空位扩散活化能包括空位形成能和空位迁移能 12、产生二次再结晶的重要原因是粒度不均匀和烧结温度偏高,防止二次再结晶的有效方法是加添加剂 13、晶界结构按两个晶粒之间夹角分为小角度晶界和大角度晶界;按晶界两边原子排列的连贯性可分为共格、半共格、非共格 14、按润湿的程度,润湿可分为浸渍润湿、附着润湿、铺展润湿三种情况名词解释:18分6题 非稳定扩散:扩散过程中任一点浓度随时间变化; 稳定扩散:扩散质点浓度分布不随时间变化 无序扩散:无化学位梯度、浓度梯度、无外场推动力,由热起伏引起的扩散质点的扩散是无序的、随机的 本征扩散:主要出现了肖特基和弗兰克尔点缺陷,由此点缺陷引起的扩散为本征扩散; 非本征扩散:空位来源于掺杂而引起的质点迁移 一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不相等发生一级相变时有潜热和体积的变化; 二级相变: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阶偏微商也相等,但二阶偏微商不相等发生二级相变时无潜热和体积变化,只有热容量、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的变化 烧结:粉料受压成型后在高温作用下而致密化的物理过程。
烧成:坯体经过高温处理成为制品的过程,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烧成的含义包括的范围广,烧结只是烧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晶粒生长: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均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二次再结晶: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过程 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晶体的基本特征:自范性、对称性、各向异性、晶体的均匀性、晶体确定的熔点、晶体对的X-射线衍射、最小内能性 对称操作:一个物体运动或变换,使得变换后的物体与变换前不可区分 配位数:在络合物中配位数指的是与中心离子直接成键的配位原子数目固体表面力:晶体中每个质点周围都存在着一个力场,在晶体内部,质点力场是对称的但在固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的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 问答题:20分4题 1、什么叫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在固态下和液态下这两者有何差别?答:表面张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或将物体表面增大一个单位所需作的功表面能: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可逆地增加物系表面积须对物质所做的非体积功称为表面能; 液体: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因为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数量是相同的; 固体:能承受剪切应力,外力的作用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和部分的塑性形变,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不等。
2、一般说来,同一种物质,其固体的表面能要比液体的表面能大,试说明原因 解:同一种物质,其液体固体的表面结构不同,液体分子可自由移动,总是通过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其表面能;固体则不能,固体质点不能自由移动,只能通过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固体表面处于高能量状态 3、浓度差会引起扩散,扩散是否总是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进行?为什么?解:扩散的基本推动力是化学位梯度,只不过在一般情况下以浓度梯度的方式表现出来;扩散是从高化学位处流向低化学位处,最终系统各处的化学位相等如果低浓度处化学势高,则可进行负扩散,如玻璃的分相过程 4、试比较杨德尔方程和金斯特林格方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 解:杨德尔方程在反应初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杨氏模型中假设球形颗粒反应截面积始终不变,因而只适用反应初期转化率较低的情况而金氏模型中考虑在反应进程中反应截面积随反应进程变化这一事实,因而金氏方程适用范围更广,可以适合反应初、中期两个方程都只适用于稳定扩散的情况 5、说明影响烧结的因素? 答: 粉末的粒度细颗粒增加了烧结推动力,缩短原子扩散距离,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从而导致烧结过程的加速; 外加剂的作用。
在固相烧结中,有少量外加剂可与主晶相形成固溶体,促进缺陷增加,在液相烧结中,外加剂改变液相的性质,促进烧结 烧结温度:晶体中晶格能越大,离子结合也越牢固,离子扩散也越困难,烧结温度越高 保温时间:高温段以体积扩散为主,以短时间为好,低温段为表面扩散为主,低温时间越长,不仅不引起致密化,反而会因表面扩散,改变了气孔的形状而给制品性能带来损害,要尽可能快地从低温升到高温,以创造体积扩散条件 气氛的影响:氧化,还原,中性 成形压力影响:一般说成型压力越大颗粒间接触越紧密,对烧结越有利 6、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之间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固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蒸发-凝聚传质和扩散传质,液相烧结的主要传质方式有溶解-沉淀传质和流动传质固相烧结与液相烧结的共同点是烧结的推动力都是表面能;烧结过程都是由颗粒重排、物质传递与气孔充填、晶粒生长等阶段组成不同点是:由于流动传质比扩散传质速度快,因而致密化速率高;固相烧结主要与原料粒度和活性、烧结温度、气氛成型压力等因素有关,液相烧结与液相数量、液相性质、液-固润湿情况、固相在液相中的溶解度等有关 7、烧结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解:烧结过程是经过成型的固体粉状颗粒在加热到低于熔点温度的温度下,产生颗粒粘结;通过物质传递,使成型题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性能的整体的过程。
烧结初期:颗粒仅发生重排和键和,颗粒和空隙形状变化很小,颈部相对变化x/r O2↑→2 + +3OO OO→ 缺陷浓度表达式: +2e′ + O2↑ [V 试比较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 解: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见表4-1所示表4-1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异同点 第五章固溶体习题与解答 试述影响置换型固溶体的固溶度的条件解: 1.离子尺寸因素 从晶体稳定性考虑,相互替代的离子尺寸愈相近,则固溶体愈稳定若以r1和r2分别代表半径大和半径小 的两种离子的半径当它们半径差30%时,不能形成固溶体2、晶体的结构类型 1、已知Mg2+半径为,O2-半径为,计算MgO晶体结构的堆积系数与密度 解:MgO为NaCl型,O2-做密堆积,Mg2+填充空隙ro2?=,rMg2?=, Z=4,晶胞中质点体积:(4/3??ro2??4/3??rMg2?)?4,a?2(r??r?),晶胞体积=a3,堆积系数=晶胞中MgO体积/晶胞体积=%,密度=晶胞中MgO质量/晶胞体积=/cm3 2、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2a、3b、6c,求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一晶面在x、y、z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3、b/2、c,求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解:∵h:k:l=1/2:1/3:1/6=3:2:1, ∴该晶面的米勒指数为; 3、设原子半径为R,试计算体心立方堆积结构的、、面 的面排列密度和晶面族的面间距解:在体心立方堆积结构中:a0?4/R 面:面排列密度=?R2/?4/R?2?3?/16? 面间距=a0/2?2/R? 面:面排列密度=2?R2/4/R42/3R?3?/2? 面间距=??????2a0/2?22/3R? ?面:面排列密度=? ?R2/2?/?4??/16????? ?2 面间距=a0/2?2R 4、临界半径比的定义是:紧密堆积的阴离子恰好互相接触,并与中心的阳离 子也恰好接触的条件下,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之比即每种配位体的阳、阴离子半径比的下限计算下列配位的临界半径比:立方体配位;八面体配位;四面体配位;三角形配位 解:立方体配位 在立方体的对角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在立方体的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2222???] r?/r??(3?1)? 八面体配位 在八面体中,中心对称的一对阴离子中心连线上正、负离子相互接触,棱上两个负离子相互接触因此: (2r?)2?(2r?)2?(2r??2r?)2 r?/r??(2?1)? 四面体配位 在四面体中中心正离子与四个负离子直接接触,四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
因此: 底面上对角中心线长为:2ra/ (r??r?)2?(2r?/3)2?(2r?)2?(2r?/3)2?(r??r?) r?/r??/3?1)2?1/3]/[2?2?(/3?1)]? 三角体配位 在三角体中,在同一个平面上中心正离子与三个负离子直接接触,三个负离子之间相互接触因此: 4×4/3πa3,33(22a)?a立方体晶胞体积:,空间利用率=球所占体积/空间体积=%, 空隙率=%=% 6、一个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金属晶体,其原子量为M,密度是/cm3试计算其晶格常数和原子间距 解:根据密度定义,晶格常数 a0?4M/(?1023???10?8M1/3(cm)?/3(nm)原子间距=2r?2?(2a/4)?/3/2?/3(nm) 7、试根据原子半径R计算面心立方晶胞、六方晶胞、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解:面心立方晶胞:V?a0?(22R)3?2R3 六方晶胞:V?a0c?/2?(2R)2?(/3?2R)?/2?82R3体心立方晶胞:V?a0?(4R/3)3?64/R3 8、什么叫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在固态下和液态下这两者有何差别? 答:表面张力:垂直作用在单位长度线段上的表面紧缩力或将物体表面增大一个 单位所需作的功。
表面能:恒温、恒压、恒组成情况下,可逆地增加物系表面积须对物质所做的非体积功称为表面能; 液体:不能承受剪应力,外力所做的功表现为表面积的扩展,因为表面张力 与表面能数量是相同的; 固体:能承受剪切应力,外力的作用表现为表面积的增加和部分的塑性形变,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不等 9、一般说来,同一种物质,其固体的表面能要比液体的表面能大,试说明原因解:同一种物质,其液体固体的表面结构不同,液体分子可自由移动,总是通过 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其表面能;固体则不能,固体质点不能自由移动,只能通过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固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