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纺织机械到碳纤维产业化.doc
4页从纺织机械到碳纤维产业化2013年11月01日06:42來源:新华日报鹰游集团金景图1992年,国营纺织机械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张国良临危受 命这家工厂的厂长如今20多年过去了,张国良已经是连云港鹰游集 团董事长、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就碳纤维制造领域而 言,集团的产量占据了国内碳纤维产量近一半,其生产工艺“干喷湿 纺工艺”使得中国成为了继羡国和旦丕之后第三个能批量生产T700 碳纤维的国家起一"一台烫光机”“有时候起死回生,就在一台小小的机器上,这台机器让我们由 原来几十人濒临倒闭的小工厂迅速崛起,可以说烫光机是我们的起 点张国良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就读的是武汉 理工大学的机械系,1982年毕业后分配来了连云港纺织机械厂,1992 年临危受命担任厂长,也是厂里唯一的技术人员,张国良从设计图纸 开始,着手研究当时国内空白领域一纺织后整理设备中的烫光机张国良带着自己的设计先后找到了儿家大纺织厂,说服了两家企 业先后预付了 40多万的定金,作为烫光机的研发和生产经费三个多 月后,国内第一台自主生产的烫光机终于在车间里诞生,这一台小小 的机器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也是鹰游集团发展的起点。
张国良回忆说 “当时国内所有的烫光机均来自进口,我的机器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这让我们迅速占据了国内市场现如今鹰游的纺织后整理设备己经 处于世界领先技术水平,许多欧洲和美国的纺织企业所使用的烫光机 都是由鹰游出口承一“一个新理念”“身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在技术上是引领者,这样才能在产 品理念上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一个上规模的企业持续前进在纺机公司步入正轨后,张国良陆续接手了当时濒临破产的几家 连云港纺织企业,从做纺机拓展到了纺织行业中国乃至世界纺织史 上有一个垂要变革,就是“以涤纶代替月青纶”除了因为涤纶价格便 宜外,在柔软性上也大大超过了月青纶,而“以涤代月青”这一理念就是 张国良在2003年参观茎国纺织厂时提出的在观看该厂生产的新型涤 纶丝后张国良说道“以涤代月青趋势不可抵挡”回国后,在2009年他 通过跟国内厂家合作正式在国内实现了这种涤纶丝的生产,并在随后 将之运用到了毛毯和毛绒等产品的生产中如今这个理念的实施让中 国生产的涤纶制毛绒、毛毯和绒布等产品每年以几百万吨的出口量“称 霸”世界转一“一项高科技”“鹰游是中国产业化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中前景最好的,因为我们 不仅有大的产量也有国内最高的工艺技术。
一个传统纺织企业涉足高科技材料领域,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 一个突破点张国良在2005年关注到了碳纤维产业,当时国内碳纤维 的产量很小,技术落后,绝大部分的军用、航天和民用的碳纤维都依 靠进口虽然在走访国内所有碳纤维的实验室和几个大型化纤厂后, 所有人对项目前景并不看好,但是张国良还是毅然决定开始碳纤维生 产设备的研发2005年9月29日,张国良集合了集团内所有技术骨 干正式开始闭关攻克碳纤维,技术团队在工厂连续工作了近一年,前 前后后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耗费了上亿元的经费在2006年9月16 日,碳纤维的生产线正式完成不到一年的时间年产300吨T300碳纤 维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又于2007年拓展为千吨级生产线目前国内在 民用T300碳纤维市场上鹰游集团占据了主导位置,先后应用在口行 车、乒乓球、小提琴等产品上合一“一个大未来”“我们一直强调创新,止步不前是死亡的前兆,前面还有更有挑 战的难关等着我们碳纤维生产线的成功建立并不是终点,T300碳纤维成功生产让张 国良决定开始尝试T700碳纤维生产工艺的研发相对于T300碳纤维, T700碳纤维有着更高的性能,更广的用途,却也有着更高的工艺要求。
要想实现T700的生产就要突破“湿法纺织”的束缚,在美国和日本“干 喷湿纺工艺”是生产T700的关键性工艺2007年张国良带着几个北 宜化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正式开始对“干喷湿纺工艺”的研究,从资 料收集开始,前后经历了近两年的时间,于2009年成功攻克了这项工 艺,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量产T700碳纤维的国家,并因此获得全 国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国良如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先后参加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在谈到传统行业格局时他说道:“传统行业一定要有 新的内容在里面,只要你肯琢磨,就会发现这个创新将改变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