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祭侄文稿》的用笔特征及形式原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09739691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祭侄文稿》的用笔特征及形式原理【摘 要】在中国书法史上,素有天下三大行书,然而占据重要地位的《祭侄文稿》 ,其圈圈点点,横涂竖抹,怕是诸多人士审美理念所不能理解,不能深入因此,本文从颜真卿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入手,把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较为合理的分析尤其是文稿的用笔特征,在现在展览体充斥各个角落的伪“书法”时代,尤为值得借鉴,意义重大关键词】祭侄文稿;形式;用笔;原理一、历史背景草稿开头“乾元元年” ,即公元 758 年根据史料,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位居范阳、平卢等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史思明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以“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为幌子起兵当时唐朝平安已久,百姓安居乐业,兵不知战,唐朝政权朝夕不保,岌岌可危其兄颜真杲位为常山太守,率子季明及众士兵奋勇抵抗,终寡不敌众,被史思明押送洛阳,劝降未果,被支解死在天津桥柱,时岁六十又五乾元元年,史思明降唐,颜真卿侄儿泉明自范阳取父尸回长安同年九月三日,泉明取其兄季明首级归长安,在去抚州的路上,颜真卿感触良深,非常哀痛,以文稿的形式进行祭祀于是,这幅久负盛名“天下第二行书”就应运而生了二、《祭侄文稿》的大致内容及用笔特征分析(一)内容。

      这篇祭文长为 72.32 厘米,高为 28.16 厘米全书共二百三十四字,加上涂抹三十四字,总共为二百六十八字共分为二十五行,由两张麻纸衔接而成,为颜真卿五十岁左右书写而就的东坡曾云: “无意于佳乃佳尔” 是的,此稿是在情绪非常悲愤的情况下写出来的,本来无意于书,整篇文稿涂抹处有十一处, 墨色浓淡干湿, 一气呵成神完气足,偶然天成所以,后人有说《祭侄文稿》的笔墨有很大的偶然性,但仔细拈来,与其觉得偶然是一个表面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不如深入探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有规律和条理的认识二)用墨该文稿墨色堪称丰富,有焦、浓、淡、枯、宿加上短锋狼毫的使用,呈现一派悲戚雄壮的景象或墨色凝滞,或长枪横扫,或枯树出藤,分寸笔墨,把作者捶胸顿足的哀痛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稿墨色的挥洒不只是停留在狼毫锋尖,笔腰、笔肚,甚至笔根等部位都用上笔锋下纸,开始浓黑,逐渐渐浓,慢慢变淡,直至墨色干竭,于是笔肚顿挫,笔根发力, ?f 墨便跃然纸上,枯而不弱,浓而不滞,赋予了笔墨强烈的生命力,加强了整篇章法的虚实关系三)用笔《祭侄文稿》属于文稿手卷式,虽颜字出于王字,但与“二王”帖字的审美范畴差异较大一是帖字线条流美,连绵起伏,虽有顿挫但较为纤细;二是帖字气息流畅,字形华美,圆润;三是帖字方折笔画较多。

      然而该文稿行书具有篆籀笔法,墨色变法极其丰富,虚实关系跨度较大宋陈深在此稿的跋语中便有“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一评字里行间,圆笔中锋为主,杂以藏锋,如“兵” “持”“身”等字的转折处,圆转自然,浑厚有力其次落笔厚重,浑朴苍劲,下笔生狠,若高山坠石,如“父”字捺画、 “尔”字笔画,凝重苍然,果敢有力,加上短锋的铺毫,绞转、提按,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形成“敢、厚、重”的艺术风貌四)章法如上述所说,此稿与“二王”体型细长、妩媚飘逸的风格不同,字形结构宽绰,竖弯钩取势外拓,形成一定的张力点画顾盼相应,结体开合有致前面七行较为静气, 以行楷为主 后面几行随着情绪的波动, 便以草法,直抒心中悲痛之情,时而沉郁痛楚,时而低回掩抑,一点一画,随情而变,不计工拙,直达胸臆,情到之处,圈圈点点,横涂竖抹, 随处可见 行笔前慢后快, 诸多字如 “方俟”,“尔父”更是浓墨书之,亦行亦楷,动中有静,虚实结合中段楷行结合, 中偏前多行楷, 中偏后多行草, 字与字牵丝映带,下笔狠重,铺毫盘行,结尾处则草书数行,不复端正可谓跌宕多姿, 生气盎然 最为精彩是情绪到达巅峰的最后数行,由行变草, 酣畅淋漓, 波涛汹涌, 尤其是十八行 “呜呼哀哉” ,四字连写,一泻千里,悲痛之情已达极点。

      其后,第十九行至篇末,涂抹之处逐渐增多,情绪再次奔发,爱侄之情,溢于言表,悲愤至极,其情难诉直至“首榇”两字时,下面涂去“亦自常山”四字,旁侧加以小字涂改反复,泣血哀恸,末行“久客呜呼哀哉”渴笔连绵直下,令人身临其境,为之动情三、形式感此稿前静后动,圆笔较多,可以感受到篆书用笔,如“持”、“节”等字,后面凝重,断笔较多,如“摧” 、“知”等字的某些笔画是用笔根顿出来,方块和渴笔比较多由此可以想象,笔的顿挫其实就是心情的起伏的写照其次,书写的行款格式规范自秦朝开始,出现避讳制度至隋唐时期,“律令格式”中出现上尊下卑的平阙书仪,平即出行抬头,阙即空格两或三字,或一到左半字此后,平阙书仪制度便出现众多古代书写的文稿当中 此外,全篇有六处断开,四次遇到敬语,如十一行“尔父”上,十一行“命”上,十二行“仁兄”上,十六行“天不悔祸”上,各阙一字左右十八行“吾承”和十九行“天泽”之间大量留白,也是平阙处理的书仪格式四、总结综上所述,《祭侄文稿》虽然属于草稿,但是从头到尾,变化有序,关系合理,笔墨的浓淡干湿,章法的起承转合,行与行之间的节奏性,时间性,都在颜鲁公悲痛欲绝的情绪下铺展开来, 乱则不乱, 不齐而齐。

      这种对笔墨的把握程度,把此稿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是安史之乱给予时代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难怪张晏在其后题跋: “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 ?w 以告是官作, 虽端楷终为绳约, 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能出于无心,是其心手相忘,真妙见于此也” 参考文献】[1] 汪永江 .书法章法形式原理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2] 黄宾虹 .虹庐画谈 [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7.[3] 颜真卿 .祭侄文稿 [M].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1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