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工时(PPT44页)lif.ppt
45页标 准 工 时 什么是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一个熟练的员工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什么是 标准工时 ?•正常的操作条件:正常的操作条件:是外部的作业环境要是“正常的”,而不是极端的,比如温度、光线、声音的影响•标准的作业方法:标准的作业方法:操作动作是标准的,使用的工具或者机器也是标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劳动强度和速度:劳动的强度要适合多数劳动者,速度要正常的,不能故意放快或放慢•符合质量:符合质量: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的工时才算标准的工时,经过几次返工才完成的工作耗费的工时不算是标准的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工时的制定 标准工时的制定,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时间测时间测定法定法和模特法模特法 注:标准工时一般单位为分钟注:标准工时一般单位为分钟•时间测定法:时间测定法:即使用秒表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通常选择一般熟练员工在正常环境下作业,进行时间测量,一个工序可测量数次,所测的结果为循环时间•模特法:模特法:即将人体的各种动作分解为21种基本的动作,制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将员工作业的动作分解成模特法中对应的动作,并根据对应动作相对应的时间来制定标准工时,模特法中最基本的动作单元时间为0.129秒,可以根据熟练度等条件不同而加以调整。
标准工时计算公式•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宽放时间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 =正常工时*(1+宽放率)宽放时间•宽放时间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的总和: 1.生理宽放 一般取2%~5% 2.疲劳宽放 一般取5%~20%; 3.管理宽放 一般取3%~10% 4.特殊宽放 宽放率宽放率宽放率=宽放时间/实际时间 =生理宽放率+疲劳宽放率+管理宽放率 =(标准工时-实测工时)/实测工时*100% 例:已知工作时间为60s,宽放时间为5s,宽放率多少? 宽放率= 5 / 60 * 100% = 8.33%标准工时的制定•例如,用秒表测得一个工人完成一道工序的时间为60s,宽放率为5%,则他完成这道工序的标准工时为: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 =正常工时+正常工时*宽放率 =正常工时*(1+宽放率) =60+60*5%=60*(1+5%) =63 什么是标准工时•微观:一个工序来说可以做一个标准工时•宏观:一整套工序也可做一个标准工时•提提问问::如如何何制制定定生生产产线线标标准准工工时时??如何做产线标准工时•方法一、把产线各工序标准工时求和•方法二、利用产线瓶颈工序瓶颈工序标准工时和人数相乘产线标准工时方法一•方法一公式: 产线标准工时=工序1标准工时+工序2标准工时+工序3标准工时+……+工序n标准工时例:某流水线秒表测试时间如下,A,50s B,60s C,45s,求此流水线标准工时为多少?(宽放时间为2s) 流水线标准工时=(50+2)+(60+2)+(45+2) =161s=2.68min方法二: 首先要了解 什么是 瓶颈工序•瓶颈工序:瓶颈工序:生产线各个工位的作业时间不相等,其中操作时间最长的工序称为瓶颈工序。
“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当一个工序成为瓶颈工序后,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瓶颈工序木桶原理产线标准工时方法二 标准线速标准线速:就是瓶颈工序时间加上宽放时间如上图的标准线速是多少?(设宽放为5%) 标准线速 = 131*(1+5%)= 137.55( 秒)•产线标准工时产线标准工时 = =(瓶颈工序(瓶颈工序+ +宽放时间)宽放时间)* * 上线人数上线人数 = = 标准线速标准线速 * * 上线人数上线人数循环时间•循环时间(Cycle Time-CT):指作业员在一个流程中,完成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实际时间(包括步行,但不包括空手等待时间)•在现场,异常是存在的事实,每次异常发生时,周期时间就变长了标准工时的制定1、用秒表测试各工序时间、用秒表测试各工序时间瓶瓶颈颈时时间间标准工时的制定 2、找出瓶颈工序、找出瓶颈工序: 瓶颈时间为瓶颈时间为105 秒秒 3、计算标准线速、计算标准线速(设宽放率定为(设宽放率定为5%)) 标准线速标准线速=瓶颈工时瓶颈工时105*((1+5%))=110.25秒秒 4、、计算产线标准工时计算产线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 瓶颈工时瓶颈工时 *人数人数 = 110.25 *12 = 1323秒秒 = 22.05 分钟分钟 标准工时范例•一条流水线上线人数40人,开线以后测试各工序时间,其中瓶颈工序时间为90s,宽放率设为5%,问产线标准工时为多少?答:线速=瓶颈工序*(1+宽放率) 标准线速标准线速=90*((1+0.05))=94.5s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线速线速*人数人数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94.5*40=3780s=63min现有电动车厂标准工时同行业标准工时标准工时的用处•1、人力成本控制•2、产能分析与生产计划的依据•3、生产绩效评估•4、生产线平衡人力成本控制•排产人员根据客户需求,算出生产节拍(生产节拍生产节拍=工作时间/客户需求=8H/客户需求) 再根据 标准工时和生产节拍,得出需要参加生产的人数。
人力成本控制•A车型客户需求300辆车,求8H工作时间节拍,需要的人力数?(A车型标准工时为40min) 生生产产节节拍拍= =4 48 80 0m mi in n/ /3 30 00 0= =1 1. .6 6m mi in n= =9 96 6s s 线线速速等等于于或或小小于于生生产产节节拍拍 设设定定线线速速= =9 96 6s s 标标准准工工时时= =标标准准线线速速××人人数数 人人数数= =标标准准工工时时/ /线线速速 = =4 40 0××6 60 0÷÷9 96 6= =2 25 5人人人力成本控制•例如:客户需求A车型200辆,B车型100辆,8H工作制,(已知A车型标准工时41min,B车型标准工时60min),求该生产线需要调配人员数量? 节拍节拍=480÷300=1.6min=96s=480÷300=1.6min=96s 车型车型A A人数:人数:41min÷96s=2460/96=25.641min÷96s=2460/96=25.6≈≈2626人人 车型车型B B人数:人数:60min÷96s=3600/96=37.560min÷96s=3600/96=37.5 ≈ ≈3838人人人力成本控制产能规划与生产计划依据排产人员根据各生产线人数,要排产车型的标准工时,可得出当天8h工作制时间需排产多少才能正常下班产能规划与生产计划依据•例如:生产线有40个员工,8H工作制,求A车型能排产多少量?(已知A车型标准工时为41min) 标准线速标准线速=41min/40=1.025min =41min/40=1.025min 排产量排产量=8H/1.025min=480/1.025=468=8H/1.025min=480/1.025=468台台 生产绩效评估•可根据各生产线的产量、人数、实际作业时间,算出各线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高低,进行综合评估•什么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什么是效率?•效率是标准作业时间标准作业时间跟实际作业时间实际作业时间的比值,是比较时间快慢的数=83.33%如:从二楼走到三楼测定标准时间为50s,一次测量在实际中走了60s,则效率多少?生产效率?•什么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天产量所用的标准时间跟之际作业时间的比值标准作业时间•对于一条生产线来说什么是标准生产时间? 标准生产时间=标准工时*产量•如一条生产线生产了A车型200辆,B车型100辆,问该车型的标准生产时间多少?(A车型标准工时为41min,B车型标准工时为60min)•标准时间=41*200+60*100=8200+6000 =14200min实际作业时间实际时间:做某些人完所有工作所 花的时间,不包括非作 业时间(非作业时间指吃 饭、休息时间)实际时间=(下班点-上班点)-非作 业时间如:某条生产线40人上班时间8:00,下班时间16:00,完成了一天工作任务,其中中午吃饭60min,10:00休息10min,15:00休息10min,问实际作业时间? 实际作业时间=【(16:00-8:00)-80】*40 =400*40=16000min生产效率生产效率•如一条生产线40人,生产了A车型200辆,B车型100辆,上班时间8:00-16:00,吃饭60min,休息20min。
另一条线42人,上班时间一样,生产了C车型300辆,比较各线生产效率? (A车型标准工时为41min,B车型标准工时为60min,C车型55min) 生产效率通过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可知:当标准工时、产量、人数一定时,实际作业时间越短生产效率越高当标准工时、产量、实际作业时间一定时,人数越少,生产效率越高当标准工时、实际作业时间、人数一定时,产量大,生产效率越高注意:标准工时一般为常量由此可知:提高生产效率可减少实际作业时间减少实际作业时间和人数,增加产量和人数,增加产量生产效率的好处•1、衡量优劣、综合评比•2、找出影响效率的原因 停线原因、空格原因、换线时间长原因、返修 时间原因• 3、提高员工积极性 生产线平衡•做标准工时有利于生产线线平衡,可从标准工时中看出各工序时间分布生产线平衡标准工时.xls生产线平衡率:反映生产线平衡状态例如:A工序26s,B工序28s,C工序32s求平衡率?(宽放率为5%) 平衡率=(26+28+32)/{32*(1+5%)}*3 =86/100.8=0.8531=85.31%衡量效率的办法•1、生产效率•2、8小时人均产能•人均产能=生产数量/人数•8H人均产能=实际作业时间/人均产能*8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