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鱼我所欲也.doc
3页学 年2014-2015 科 目 九年级语文课 题19.鱼我所欲也使用时间2015.01主备人马 利使用人九年级师生课 型精读审核学案序号52学习目标1.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2.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3.背诵两文,体会“人和”的含义,理解“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重难点1.理解孟子的论证方法2.体会“人和”的含义,理解“磨难”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师寄语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自主预习】 一、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生 舜( ) 畎亩( ) 傅说( ) 孙叔敖( ) 曾益( ) 法家拂士( )忧患( ) 二、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夷吾举于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里奚举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三、 收集经典名句1.2.3.【合作探究】 四、解疑答惑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一段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文中哪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3.从行文上看,文章中哪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文章第三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5.比较《孟子二章》在论证方面的不同 五、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六、 达标检测:(共20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短文简析:多难为何能兴邦?( 3 分) 5.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_____ 身体上 _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 用原文回答)(2分) 6.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体会不超过20个字)(3分)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过_________②其母引刀裂其织 裂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教师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