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doc
2页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 56 万多平方公 里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 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 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 年产金 2008.687 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 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 70 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进入 80 年代后,金矿地质工 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 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80 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黄金资源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1989 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 处,分布在 79 个县(市)境内, ,其中金矿床 109 处,包括岩金矿床 33 处(大型 4 处, 中型 11 处,小型 18 处),砂金矿床 71 处(大型 8 处,中型 36 处,小型 27 处);伴 生金矿床 5 处(中型 3 处,小型 2 处)。
截至 1989 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 181.353 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 72.427 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 3.75%,居第 9 位全省保有储量为 158.369 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 69.070 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 4.00 9/5,居 第 8 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 28.014 吨,砂金保有储量 119.534 吨,伴生金保有 储量 10.821 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 69.820 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 量为 88.549 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 38 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 247 吨,其中“八五” 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 124 吨,包括岩金 79 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 矿,砂金 45 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黄金生产概况 自 1984 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 截至 1989 年底,全省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 17 个,总生产能力为 547 公斤/年,占 有储量为 43.990 吨,其中小型岩金矿山 3 个,生产规模为 75 吨/日,生产能力 65 公斤/年,砂金矿山 14 个(大型 1 个,中型 4 个,小型 9 个),生产规模为 785 万米 s/年,生产能力 482 公斤/年。
目前在建矿山 1 个, “八五”拟建矿山 21 个, 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 2516 公斤/年1989 年全省黄金产量为 1292 公斤,居全国第 14 位,矿产金产量 719 公斤, 居全国第 12 位白水金矿为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全省有 7D 余个县(市)产金,主 要产金县(市)有青川、广元、平武、江油、白玉、康定等预计“八五”末期,全省 矿产金年产量达 1923 公斤金矿地质特征 四川省地跨扬子准地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 大致以龙门山一安宁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平缓,构造简单, 岩层分布稳定西部川西高原,经历了强烈下沉和剧烈的褶皱变动,岩层普遍变质, 火山活动频繁,侵入规模较大,是构造活动地区龙门山至西昌一带,以前震旦纪 花岗岩为基础,长期屹立于三叠纪以前的大海中,时隐时显,构成四川东西两区的 地质分界这里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的长期断承性使本区具有多期岩浆活动由于 四川全境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为金矿的形成和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四川省金矿类型主要有:(1)产于太古宙一元古宙绿岩带中的石英脉一蚀变岩 型金矿,如黄金坪、三 r 家村2)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 如东北寨、丘洛。
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脉状金矿,如耳泽、偏岩子4)产于变碎屑岩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如金洞沟5)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石英脉型金 矿,如龙背、机器房6)产于花岗岩类侵入体中的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如缅萨洼 (7)现代砂金矿,如白水、漳腊8)伴生金矿,如呷村本省金矿的形成严格受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和构造条件的控制省内原生金矿 的分布多限于某些特定的层位内,层控特征明显已有的资料表明:太古宇康定群, 中元古界会理群、碧口群、黄水河群,上震旦统灯影组,下寒武统太阳顶组,志留 系茂县群,上二叠统宣威组、冈达概组,中上三叠统侏倭组、曲卡寺组、图姆沟组 等七个层位,是省内金的主要矿源层,金丰度值一般在 10 一 120ppb 间各类矿床 的产出和定位均发生在矿源层地层中,大部分属于近源成矿矿源层和容矿岩系多 融为一体,成矿受到反映岩性、岩相特征的含金建造和地层层位控制,因而沿层找 矿是四川省找金的重要准则岩浆活动对本省金矿形成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 热源和部分金源许多金矿产于岩体中或边缘部位,在空间上紧密伴生,如机器房、 缅萨洼,其矿石与岩体同位素组成一致已有的资料表明,本省与金矿有成因联系 的侵入岩主要有晋宁期、印支一燕山期的中酸性岩与基性岩,金多产于其边缘或外 接触带,尤其是岩体顶端的凹陷部位及岩株中。
本省金矿具有构造分级控矿特征, 不同构造单元间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是控矿的一级构造,金矿化集中区均分布 在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深断裂交汇部位侧翼次级主干断裂是控制矿脉群、矿田、 蚀变带的主要构造,主干断裂派生的低序次断裂、韧性剪切带,褶皱构造轴部及转 折端是金矿的主要容矿构造根据四川省金矿分布及其地质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成矿带:1、川北成矿带 位于秦岭褶皱系,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三个大地 构造单元的边缘接触带,是“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金矿类型是现代 砖金矿和微细浸染型金矿砂金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涪江、岷江三大水系上游及一、 二级支流中这些水系源远流长,与区域地层、构造呈大角度交切,穿越了各时代 含金地质体,对砂金成矿十分有利龙门山以西地区,三叠系矿源层广泛分布,褶 皱、断裂发育,岷江、荷叶、虎牙、雪山等大断裂纵贯全区,具有形成微细浸染型 金矿的良好条件2、川西北成矿带 位于巴颜喀拉及玉树一义敦两个褶皱带的接触部位区内 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含金地层,鲜水河断裂带纵贯全区,金矿化极为发育区内亦以 砂金和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砂金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系的 2— 4 级支流中,5—7 级支沟常形成小而富的细谷砂矿。
3、康滇成矿带 位于川西康滇地轴区,主要金矿源层为前寒武系康定群、会 理群变质岩系本区为一长期构造裂谷活动带,为金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区金矿化特点以多金属矿化含金为主,因而金矿类型主要为石英硫化物脉型及与 侵入岩有关的蚀变岩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