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花生栽培技术.doc
14页辽宁阜新市花生栽培技术目录:一、概述二、花生的营养特性三、花生吸收营养的特点四、花生施肥技术五、花生栽培管理技术六、花生病害的防治七、花生虫害的防治八、易健复合生物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一、概述 我国花生主产区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 和四川面积最大的是山东省, 约占全国的 26% ,其次是广东省约占全国的 18% 2008 年,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大约为 550 万公顷,产量达到了 1500 万吨花 生的病虫害多达 50 种,每年造成 20% 以上的减产阜新地处辽西北,这里多丘陵早地,农业生产时常遭遇春旱、伏旱、秋吊现 象,花生的耐旱、耐瘠薄特性决定其成为阜新地区的主要避灾作物 全市花生种 植面积 260万亩,当地主栽品种为小白沙,亩产 200-500斤,平均亩产 400 斤, 亩净收益 800元近几年,花生种子老化, 种植密度偏低,土壤板结,重茬严重, 施肥不科学,管理粗放,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二、花生的营养特性 花生的生长发育阶段经历苗期、 开花下针期、 结荚期和成熟期 一般每亩产 花生 300 千克的条件下,每生产 100 千克荚果,需要吸收氮 4.9—6.4 千克,磷 0.9—1.1千克,钾 1.9—3.4。
此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钙、 镁、硫及微量元素三、花生吸收营养的特点苗期吸收养分占全生育期的总积累量的 5%左右,花针期对养分的需求迅速 增加,结荚期达到氮磷钾吸收的高峰期,之后迅速下降在结荚成熟期,氮素缺乏不利于果实发育,而氮素过多则会发生贪青晚熟每亩施磷肥( P2O5)2—3 千克范围内,磷肥利用率逐渐升高,当用量达到 4 千克时,利用率就有降低的趋势花生茎叶中含钾占总钾量的 80%左右,花生仁中含量只占 10—20%花生是喜钙和钼的作物 钙素 能加强氮素的代谢,促进花生根系和根瘤菌的 形成和发育,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调节土壤酸度,促进微生物活动 钼是 花生根瘤菌固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利于氮素吸 收,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根瘤菌发育,增加单株荚果数和百果重,提高产 量花生饱果期的上部叶片对营养物质都有较强的运转能力, 所以上部叶片对提 高荚果的饱满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前期施肥不足,后期根际追肥困难 时,进行叶面追肥是十分重要的,可喷施易健复合生物肥——钾生物肥四、花生施肥技术 花生施肥技术原则: 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配合使用生物肥(均衡营养, 抗重茬);基肥为主,适当追肥;追肥以苗肥为主,巧施花肥。
南方酸性红壤常 易缺钙、硼和钼,北方石灰性土壤常易缺锌一)、种肥:每 1千克种子加 2克钼酸铵一起拌匀,首先将钼酸铵溶解于 5 倍 热水中,充分搅拌、冷却后拌种,随拌随播种;或者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 型 200 倍浸种二八 基肥:结合冬耕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每亩施20〜30千克硫 酸钾复合肥( 15-10-15 , 40%)三)、追肥:1、 苗肥: 开沟条施,每亩施尿素 5— 10 千克;同时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 型和根剂各 50 毫升,混合稀释,灌根2、 花肥:开花前: 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 100毫升稀释 300倍叶面喷施盛花期:对于缺钙土壤一般结合中耕培土将钙肥施于根际附近 酸性土壤每亩施15—25 千克熟石灰,碱性土壤每亩施 5—10 千克石膏粉3、结荚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 100毫升稀释 300倍叶面喷施五、花生栽培管理技术(一)、花生地块选择 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疏松易碎的砂质 壤土最为理想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花生连作影响产量和品质,花生应与谷类 或薯类作物轮作,不宜与豆科作物轮作,轮作期 3 年以上为宜花生不耐盐碱, 适宜 pH6.5 〜 7。
二)、花生的整地 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进行冬耕,耕深 25—30 厘米,结合冬耕每亩施农 家肥 2500〜3000 千克在进行秋翻地的基础上,早春土壤化冻 6—7 厘米深时, 即可开始顶凌耙压地,务求土碎地平,上松下实,以减少水分蒸发深耕每 3年 1 次,深耕对花生有明显增产作用,深耕后花生生长健壮,病害少,并有改治 重茬,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缓解春旱作用三)、花生的播种技术1、选择良种、晒种与种子精选 良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内因,阜新地区多种植白沙 1016、阜花 l1 、阜花 13等优良品种播种前要晒种,选择晴天剥壳前晒果 2〜4天,可使种子干燥, 促进后熟,打破休眠,同时具有杀菌作用晾种后剥壳,剥壳后先剔除秕小、破 碎、发霉、变色的种子,再把饱满的种子进行分级,并分别播种,据试验,与不 分级的相比一级种子增产 16.4%,二级种子增产 4.3% ,不分级的种子,长势 差,产量低2、药剂拌种预防病害,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 0.3%〜0.5%拌种, 或者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 200 倍浸种;防虫用 50%的辛硫磷 100克拌 50 千克种子3、确定播期花生的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来确定,一般厘米地温稳定在15C播种。
阜新地区一般在 5月10日左右播种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土壤、播期、品种及栽培技术条件,确定适宜的种 植密度,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获 得较高的产量本地区花生适宜密度为亩用种量 25〜14.0千克,密度18500〜21100,亩保苗17000〜19000株左右,改大垄稀植为小垄密植,垄距 40〜45 厘米四)、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1 、查苗补种 花生基本齐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及时进行补种,一般在播后 10 天左右进行多采取简单易行的催芽补种法 ,土壤墒情差的应坐水补种2、清棵蹲苗清棵目的是促进第一对侧枝生长发育, 使幼苗生长健壮,为植株多开花、 多结果奠定基础清棵应在花生基本齐苗时进行,将幼苗周围的表土向四周扒 开,使子叶和叶腋侧芽露出土面直接曝光清棵过早,幼苗嫩弱,抵抗外界不良 环境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若延迟到齐苗后 5天再清棵,第一对侧枝 已由土中伸出,降低了清棵的作用清棵深度以子叶刚露出地面为宜3、中耕除草中耕除草要做到 “头遍刮,二遍挖,三遍如绣花” 第一次在齐苗后结 合清棵进行,这次中耕要浅,以免埋苗;第二次在清棵后 1 5 〜 20天结合平窝进行,这次中耕要深,以利根系下伸;第三次在盛花期植株封垄前进行,要求中耕 后培土,同时要深细,防止碰伤果针和枝条。
4、 灌溉与排水花生是较耐旱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量差异很大,总的趋 势是两头少,中较多苗期一般不浇水,土壤适当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和幼苗矮 壮,开花下针期需水增多,盛花期以后,大批果针入土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 此时如墒情不足,就容易形成空果秕果,因此应及时进行浇水,同时,此时荚果 开始膨大,水分过多易烂果,还应注意排水防涝5、 化学调控盛花期后期, 株高超过 40厘米时,喷施多效唑,适宜浓度 80—100毫克/ 千克,均匀喷雾,可控制株高和侧枝伸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单株结果数和 饱果率,增厚叶片,延长叶片功能,增强抗倒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五)、收获与贮藏 花生一定要做到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茎叶中养分尚未完全转运到种子 中,多数荚果尚未完全成熟,秕果多,产量低,品质差; 收获过晚,易发生落果, 且发芽烂果也多,要是赶上低温,也容易冻果,影响品质和芽率 9 月下旬初霜 到来前及时收获, 或初霜过后第二次霜到来 4 天前进行收获 特别注意严防初霜 打果收获后应就地分散晾晒 7〜10天,每 3天翻动茎棵一次, 确保水分达 9%, 方可保管贮存 花生安全贮藏对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
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荚果含水量和温度,发现问题及时翻仓、倒囤、晾晒收获后的花生,要 防止霜冻,如果遇霜冻,就会出现冻果,使其含油量、发芽率降低,品质恶化六、花生病害的防治 全国花生普遍发生的病害有:褐斑病(早斑病)、黑斑病(黑疽病)、网斑 病、根腐病、病毒病、黄曲霉病、锈病等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又统称为花 生叶斑病本地区常发生的病害有褐斑病(早斑病)、黑斑病(黑疽病)、网斑 病、根腐病一)、褐斑病(早斑病) 褐斑病是世界花生产区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 主要发生于花生生长前期和 中期,引起早期落叶, 降低植株光合作用效率, 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减产症状:花生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柄和茎杆被害叶片刚开始 出现黄褐色小斑点,与黑斑病不易区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褐斑病产生近 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直径 4~10 毫米,比黑斑病斑纹大,病斑正面黄 褐色至深褐色,斑纹外圈黄晕宽大而明显,似青蛙眼,背面淡黄褐色,颜 色变浅,无黄色晕圈,叶柄、茎杆上的病斑呈黄褐色、椭圆形有时在病 斑上产生灰白色的霉状物病原: 半知菌亚门花生尾孢菌属发病规律:褐斑病发生的温度范围5~36 C,最适温为25~28 C,并需要高 湿,在露水中产生分生孢子的量多。
在土质肥沃、地势较低洼的地块容易发 病一般在植株生长繁茂嫩绿,而又少见阳光的叶片上比较多见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利用抗(耐)病品种在同一地块里实行多个品种搭配种植,或者隔年 轮换品种种植,防止因品种单一化使抗病性退化而引起褐斑病流行2、农业防治轮作换茬: 花生田实行 2 年一度的换茬轮作制度,与玉米、红薯轮作为好 水肥管理: 适时浇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易健复 合生物肥,促进植株稳定健康地生长管理过程中,整理好排灌系统,雨后清沟 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残体: 应及时中耕除草,收花生时,尽可能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 集中处理,如用作牲畜粗饲料播种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以消灭 病害初次侵染源冬季深耕翻土: 通过日晒和冷冻减少和杀灭病菌源3、药剂防治 在花期过后,我们就要及时地预防褐斑病的发生,用易健复合生 物肥——通用型 100毫升稀释 300 倍叶面喷施发病后,可选用 10%多氧霉素 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或 4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 20%三 唑酮硫磺悬浮剂 600~800 倍液,隔 10~15 天一次,连喷 2~3 次。
二)、黑斑病(黑疽病) 黑斑病是花生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症状:黑斑病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 不定形的暗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呈放射状 病斑直径大约为 3-15 毫米病斑相互融合后形成不规则大病斑在叶背的 病斑上散生着许多小黑点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个别枝条 枯死潮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 片、叶柄、嫩枝和花梗都可能受害病原: 半知菌亚门球腔菌属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 5 月中 下旬开始侵染发病, 7-9 月为发病的旺盛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低洼积水的 地方,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都助长了病害的发生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 (耐)病品种同上) 如鲁花 14 号、花育 19 号2、农业防治同上)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 100毫升稀释 300 倍 叶面喷施当田间病叶率达到 10%~1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 药剂可选用 10% 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洒叶片;或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