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湘美 八上全册教案资料.doc

37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309290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2.50KB
  • / 3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 八年级上册 课 题1、笔墨千秋授课时间课 型欣赏·评述课 时第1课时授课班级总第1 课时内 容 设 计学习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能够表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以及中国画表现意境的主要元素方 法 与过程目标能够运用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分析具体作品情 感 与态度目标能够通过短文描述自己对具体作品的理解和真切感受本课重点难点分析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表现的基本特点,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笔墨特点以及意境的表现方式教 具准 备多媒体课件,中国画笔墨纸砚,学生作品,挂图等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程序教 学 过 程媒 体 运 用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步认识中国画: 老师带来了一些画画的工具材料,你们认识吗?是的,这就是笔、墨、纸、砚,合称"文房四宝",中国画就是用它们画出来的这些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工具材料,是造就中国画独特表现效果的重要部分 作为中国人,我们都很熟悉中国画,但是,要完整地描述中国画的特点却不太容易。

      今天,我们就以中国画的特点为题来进行探讨,为我们认识、欣赏、学习中国画打下好的基础1、简单介绍中国画的流变2、比较工笔画和写意画,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工笔画用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极其细腻地描绘物象介绍文房用具笔墨纸砚,以演示方式展示宣纸上的笔墨效果媒体课件线描、工笔、写意比较《出水芙蓉图》《册页——荷花翠鸟图》第1 页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程序教 学 活 动 设 置媒 体 运 用三、用笔——状物传情:线描、书法比较四、用墨赋彩:写意画笔墨豪放简练,高度概括,以少胜多3、以大观小的观察认识方法《千里江山图》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整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渺,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从什么角度才能看到如此开阔的画面?中国人多喜欢登高望远,从高处把握全面这就形成了中国画中"以大观小",强调以"想象"为本质特征的观察认识方法花鸟是中国画表现的重要内容,中国人善于借花鸟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小中见大",一草一术往往折射出人们的宇宙观4、"不似之似"这条鱼在哪里?它和现实中的鱼有什么不同?画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不只是照搬客观物象,而是概括取舍、删繁就简,追求"不似之似"的艺术趣味。

      5、灵活变化的时空表现中国画不拘泥于固定时空的表现手法常常把事件的全部过程巧妙地安排在一幅画里"书画同源",绘画笔墨技法与中国书法用笔密不可分比较绘画线条和书法线条,你有什么发现?中国画的线不仅仅是用来句画形象的,线条运行的本身也流露着艺术家的情感不同质感的线条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并主宰着画面的整体风貌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手段,其本身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我们来分析《五牛图》中的线描表现,并思考如下问题1、牛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2、画中的线条给你什么感受?线条的质感是方正还是圆润,凝重还是飘逸?3、你眼中的《五牛图》表现了什么意境?运笔时的水分多少、速度疾缓、提按使转等等,造成画面墨色千变万化,淋漓尽致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以"运墨而五色具"一语概括教师依照《墨葡萄图》图示列举的方法演示墨色变化,或与学生互动,共同尝试墨色的表现不可脱离用笔,对比两幅山水画,说一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容膝斋图》疏淡用笔,表现了什么样的心境?《山水图轴》与《容膝斋图》笔法上的不同之处以及墨色效果差异《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册页——荷花翠鸟图》《册页——鱼》(朱耷)《韩熙载夜宴图》《送子天王图》《渔翁渔妇图》及篆隶草书图解《五牛图》(韩滉)《墨葡萄图》(徐渭)《容膝斋图》(倪瓒)《山水图轴》黄宾虹第 2 页作业与课堂评价1、由学生归纳中国画的表现特点,教师进行补充。

      2、参照教材上的一幅作品,撰写一篇分析笔墨特点的短文3、尝试中国画笔墨感觉板书设计1、笔墨千秋了解中国画笔墨特点和意境表现方式1、 介绍文房用具笔墨纸砚,以演示方式展示宣纸上的笔墨效果2、欣赏《出水芙蓉图》、《册页——荷花翠鸟图》、《千里江山图》王希孟、《册页——荷花翠鸟图》、《册页——鱼》朱耷、《韩熙载夜宴图》、《送子天王图》、《渔翁渔妇图》及篆隶草书图解;《五牛图》韩滉、《墨葡萄图》(徐渭)、《容膝斋图》倪瓒、《山水图轴》黄宾虹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教学回顾与反思用语言表达视觉感受需要借助比喻、借喻等修辞手段,需要用联想进行转换因此,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关键,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画中的生活情景在这里尤其重要基于当今学生习惯于影视媒介写实画面的现况,适应中国传统绘画中"气韵生动""似与不似之间""可居可游"等观赏方式成为教学中的难点第 3 页 初中美术备课(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 题1、笔墨千秋授课时间课 型欣赏·评述 课 时第2课时授课班级总第 2课时内 容 设 计学习目标知 识 与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方 法 与过程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情 感 与态度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本课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教 具准 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学程序教 学 过 程媒 体 运 用第二课时一、对比了解、初步感受:出示山水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艺术家是如何表现这瑰丽的自然风光的呢?  赏析对比西方油画《干草车》;中国画《鹊华秋色图》    问:同样都是山水画,对比观察两幅画在思想、技巧和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答:1、西方绘画采用固定一点的焦点透视法;中国画采用远近观察均可的散点透视法  2、西方绘画遵循自然真实,讲究光色变化;中国画投入自然追求笔墨情趣,画面中大面积空白,代表水波,有含蓄的韵味。

      崇尚气韵生动媒体课件《干草车》《鹊华秋色图》 第4页课 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教 学 程 序教 学 活 动 设 置媒 体 运 用 二、欣赏分析、用心体会: 三、彼此交流、加深理解 :3、 西方绘画物我两分忠实再现;中国画投入自然,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4、通过欣赏,我们看到,中国画是一种是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其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营造画面意境,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究竟什么是“意境”呢?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的高度角会后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欣赏中国画作品《清明上河图》1、《清明上河图》说明了什么时代的民俗风情?2、《清明上河图》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的?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现的?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清明上河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理解送代的生活风情小结:《清明上河图》是反映了宋代民情风俗的历史生活画卷;全卷采用了全景式的构图,并且使用散点透视的方法,解决了有限的画面空间和内容广阔的矛盾;全卷采用白描手法,朴素而且简练,是中国线描人物画里面代表作品。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家是如何表现意境的:(1) 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 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3) 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 (4) 作品用了哪些技法表现? (5) 传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6) 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媒体课件第 5 页作业与课堂评价  认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山水绘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之一 1、 画家的人生经历、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当时的社会生活决定画家的意境风格 2、多变的笔墨表现了无限的空间与意境3、中国画的意境调动了观者的主观感受,观者的文化修养、经历、情绪决定了对山水画审美感受的不同板书设计中国画的意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化艺术之精粹──“诗情画意”围绕着“诗情画意”就必须从诗与画两方面去带领学生领略先人的丹青、墨宝,玩味着古曲、寻觅着佳句;追寻着古人“渐入佳境”的“意思”,探究着今日的“诗情画意”这样“全方位的” 品味与摹学,才能体味“江南才子”成就“诗情画意”的畅快之情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教学回顾与反思我从备课开始就觉得:从一般技法表现讲,难以体现中国画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之精髓。

      诗、书、画溶为一体,这才是中国画的真谛是“国粹”“国学”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外国人叹为观止的,因此我认为学生到初二,理应对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文化艺术有所领略故我在这节课中多加了些课时,力求使学生了解“诗情画意”,并初步能运用所掌握的绘画语言来依诗作画 湘版美术八上第二课《梅竹言志》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方 法 与过程目标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情 感 与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二、本课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法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三、教具学具准 备教具:笔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