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设计(论文)水溶性导电型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20586333
  • 上传时间:2024-02-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9.51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溶性导电型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作 者:XXX指导老师:XXX摘要在非极性有机溶剂—功能质子酸—水三相体系中,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和盐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溶性导电聚苯胺(PANI),研究了掺杂剂配比、氧化剂量、搅拌时间、反应温度对聚苯胺的电导率和溶解度的影响综合考虑电导率和溶解度两者性能,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5℃,搅拌时间3 h,n(苯胺):n(HCI):n(DBSA):n(APS)= 0.050 : 0.100 : 0.006 : 0.050,此时产物的电导率为 3.95 S·cm-1,溶解度为21.86%此时的产物在水中有良好的分散性能,能够与水性高分子树脂进行共混加工红外光谱表明,掺杂态聚苯胺的特征吸收峰都向低频方向移动,苯醌结构的吸收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说明聚苯胺的掺杂部位发生在苯醌结构上;紫外光谱表明,代表苯醌上电子跃迁的峰发生了明显的移动关键词:聚苯胺;电导率;溶解度;共掺杂Water-soluble conductive coatings Preparationand Properties studyAuthor : XXXInstructor: XXXAbstractThe Water-soluble conductive polyaniline was synthesiz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hree-phase system of non-polar solvent,surfactant and water by using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as emulsifier,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and hydrochlorie acid as co-doping agent,ammonium persulfate as initiator.The impacts of co-doping agent,ammonium persulfate,stirring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onductivity and solubility of polyaniline were studied in detai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 were differing under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Considered the conductivity and solubility of polyaniline,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ing:reaction temperature 15℃,stirring time 3 h,n(aniline):n(HCl): n(DBSA): n(APS)=0.050:0.100:0.006:0.050,the conductivity and solubility of product were 3.95 S·cm-1 and 21.86%,respectively.The conductive polyaniline could be processed with water-soluble resin due to its properties,the use field of polyaniline,hence,could be extended.Compared with polyaniline-base,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of doping polyaniline shifted to low frequency direction in the infrared spectrum.The absorption band of the quinoid had large change due to the doped position is at the quinoid ofpolyaniline.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of quinoid in the doped polyaniline has obvious shift in the UV spectrum.Key words:polyaniline;conductivity;solubility;co-doped目 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 绪论 11.1 概述 11.1.1 导电涂料 11.1.2 水溶性导电型涂料 11.2 导电型聚苯胺 21.2.1 聚苯胺的结构 21.2.2 聚苯胺的合成 31.2.3 聚苯胺的掺杂 41.2.4 导电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41.3 水溶性导电型聚苯胺 61.3.1 国内外进展及研究现状 61.3.2 水溶性导电型聚苯胺的应用 71.3.3 水溶性导电型聚苯胺发展趋势及展望 81.3.4 国内外现今存在的问题 91.4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0第二章 合成实验研究 112.1 实验原材料及仪器 112.1.1 实验主要原料 112.1.2 实验主要仪器 122.2 实验流程图 132.3 实验方案 142.3.1 实验装置图 142.3.2 实验步骤 14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152.4.1 水溶性测定 152.4.2 电导率(σ) 测定 152.4.3 特性粘度[η] 测定 152.4.4 红外测定 152.4.5 紫外测定 15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63.1 苯胺与过硫酸铵的配比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163.2 氧化剂过硫酸铵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173.2.1 氧化剂过硫酸铵的浓度 173.2.2 氧化剂过硫酸铵含量 183.3 十二烷基苯磺酸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193.3.1 十二烷基苯磺酸(PSSA)用量的影响 193.3.2 盐酸与十二烷基苯磺酸的摩尔比 203.4 反应温度对聚苯胺性能的影响 213.5 反应时间对产物特性的影响 233.6 聚苯胺的红外光谱特性分析 233.7 聚苯胺的紫外光谱特性分析 25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274.1 结论 274.2 展望 27参考文献 29致 谢 3131第一章 绪论1.1 概述1.1.1 导电涂料导电涂料是一种新型特种涂料,是涂于高电阻率的高分子材料上,使之具有传导电流和排除积累静电荷能力的特种涂料。

      与真空溅射、塑料电镀等获得导电层的方法相比,导电涂料具有施工方便、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尤其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表面的涂覆导电涂料按是否添加导电材料可分为本征型与添加型:(1)本征型导电涂料是以导电高聚物为基本成膜物质,以高聚物自身的导电功能使涂层带电2)添加型导电涂料是在绝缘高聚物中添加导电填料,使高聚物具有导电性能这种导电性能并非高聚物固有的特性,其导电过程靠金属微粒提供自由电子载流子来实现导电涂料通常由树脂基体、导电填料、助剂和溶剂组成[1]目前,关于导电涂料的研究、开发以及工业化都集中在添加型导电涂料方面本征型导电涂料的探索和研究正处于初步阶段离大规模的生产还有相当一段距离随着导电涂料开发品种的日益增加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高,其应用将变得更加广泛未来的导电涂料将向着高性价比、环保型方向发展1.1.2 水溶性导电型涂料长期以来,聚合物通常作为绝缘体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聚合物本身具有导电性但直到197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cdiarmid等报道了不导电的聚乙炔用微量碘掺杂可变成导电聚合物之后,科学家才对本征型导电聚合物发生兴趣至今,只有氮化硫可算是纯粹的本征型导电材料。

      其他许多导电聚合物几乎均需用氧化还原、离子化、电化学等手段掺杂才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近年来,本征型导电涂料的研制主要集中在:聚苯胺、聚乙炔、聚苯硫醚、聚吡咯、聚噻吩、聚喹啉等在众多的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有原料易得、合成简便、耐高温、抗氧化性能良好及掺杂机制独特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导电聚合物可是,大多数导电涂料所溶的有机溶剂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随着环保呼声越来越高,水性涂料成为首选,但多数导电涂料本身为难溶、难熔聚合物,因此有必要改善其水溶性,拓宽导电涂料在水性树脂领域里的使用范围水溶性导电型涂料的研究就成为导电涂料的又一研究热点[2]1.2 导电型聚苯胺1.2.1 聚苯胺的结构(1)分子结构规整的聚苯胺是一种头尾连接的线形高分子聚苯胺由还原单元和氧化单元构成,其大分子链的重复结构单元的通式为:图 1-1其中y值用于表征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在氧化单元中包含有一个醌式结构不同的y值对应于不同的结构、组分、颜色和电导率, 完全还原态和完全氧化态都是绝缘体中间氧化态(y=15) 也是绝缘体, 但经过质子酸掺杂后可以变成导体与中间氧化态不同, 完全还原态和完全氧化态不能经质子酸掺杂变成导体, 因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一般文献中述及的聚苯胺, 如果未特别注明, 都是指中间氧化态[3]导电聚苯胺是苯胺分子的1,4-偶联等轴反应产物, 反应条件不同, 得到的聚苯胺氧化程度也不一样,这可以从聚苯胺的结构式中体现出来,其中y代表聚苯胺的氧化程度,当y=1时,为完全还原的全苯式结构;当y=0.5时,为苯醌比为3∶1的半氧化半还原结构,掺杂后导电性最好掺杂的主要部位是发生在醌式氮原子,用质子酸进行掺杂时,分子链中亚胺上的氮原子发生质子化反应,生成激发态极化子因此,本征态的聚苯胺经质子酸掺杂后分子内的醌环消失,电子云重新分布,氮原子上的正电荷离域到大共扼π键中[4]或者说极化子沿聚合物链移动,而使聚苯胺呈现出高的导电性2)几何构型Barta 等[5]曾从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得到了中间氧化态聚苯胺的结构根据计算和实验结果, C-N-C 键的夹角约为125°, 而不是通常认为的180°, 各个芳香环均偏离基准面; 聚苯胺属于反式构型, 是一个不完全的锯齿状线形结构[6]我国学者万梅香等证实, 掺杂态聚苯胺具有与本征态聚苯胺类似的构型[7]1.2.2 聚苯胺的合成(1)合成聚苯胺的合成是比较容易的,苯胺单体在酸性条件下化学氧化,或在酸性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氧化,即可获得聚合物。

      但由于聚合产物不溶不熔,因而究竟发生了什么聚合反应,聚合产物是什么结构,当时是不清楚的1984年,MacDiarmid在文献[8]中提出聚苯胺具有以下可以相互转化的4种理想形式:图 1-2他认为,无论用化学法还是电化学法合成的导电型聚苯胺,均对应着以上理想模型的2S而碱处理2s后得到的绝缘态2A,由交替的苯环(B)和醌环(Q)组成2)合成方法聚苯胺的合成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 人们曾采用各种氧化剂和反应条件对苯胺进行氧化, 并得到了一系列不同氧化程度的聚苯胺产物但直到80年代,聚苯胺才得以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在人们常用的聚苯胺合成方法有两大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