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doc
4页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剃枝虫粘虫是 玉米的主要虫害,一旦严重发生,一、二天内可把幼苗嚼吃 精光因此,应及时预测预报,及时发现,及时防治一、 形态特征: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小龄幼虫体长3. 4毫米,老熟幼 虫最长达3. 8厘米,虫体淡绿色至浓黑色,有5条背线,因颜 色变化很大,故又称五色虫二、 生活习性:粘虫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一旦严重发生,一、二天内可把 幼苗嚼吃精光特别是麦田套种的玉米,由于小麦生育后期 植株枯黄,已无绿色部分可吃,经常迁移到夏玉米幼苗上危 害粘虫的危害也比较重,因为在麦茬上往往酝藏着大量的 虫源三、发生条件:1. 粘虫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成虫产卵的 适宜温度为19〜25C,超过30C高温即不利于产卵粘虫 喜欢潮湿的空气,阴晴交错、多雨高湿的气候有利于产卵, 也利于卵的孵化和幼虫的发育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 产卵显著减少2•粘虫的发生与耕作制度有最为密切的关系麦套玉米 一般比耕翻复种的玉米重,这些显然与麦茬上粘虫的存留量 有关1、危害症状:粘虫农民俗称剜心虫,幼虫孵化后,集 中在玉米喇叭口内取食心叶叶肉,低龄时咬食叶肉使叶片形 成透明条纹状斑纹,3龄后沿叶缘啃食叶片成缺刻,大发生 时将玉米叶片在1-2天内吃成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 至绝收。
2、危害习性:粘虫我县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 玉米为主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早 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喜食禾本科 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 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 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 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 的中脉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 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 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 -22 C ,适宜的田间相对湿 度是75%以上,温度低于15C或者高于25C ,产卵 数量明显减少,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 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C,相对湿度50%—80%最 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 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 及麦垄间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 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 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五、防治技术(一)、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二人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三)、化学防治:1、 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 兑适量水,拌在 1. 5公斤炒香的鉄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 施,进行诱杀2、 叶面喷雾:(1) 、防治时间:早上8点以前,下午6时以后,粘虫出 来取食时防治效果好2) 、防治用药:4. 5%高效氯氧菊酯乳油每亩30-60毫 升、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20%杀灭菊酯2000倍 液,10%阿维高氯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亩用10%毗虫咻30 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虫龄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同时, 虫量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黏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 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时间最好选在晴朗的早晨或 傍晚,以提高防治质量3、撒施毒土:亩用48%毒死婢100-150克适量加水,拌 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 防玉米螟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 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玉 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 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叶片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