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的合伙人制度.docx
16页小米的合伙人制度 篇一: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老板必看 合伙人的进入与退出机制(阿里、小米、华为为例)老板必看 ▌一、股权架构 员工+顾问 15% 投资人 15% 合伙人 70% 合伙人制度的重要性: 阿里巴巴:香港资本市场要求同股同权,因为合伙人制度受限,只能在美国上市相比之下,万通只是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老板,万科则培养了一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企业不再需要职业经理人,而是事业合伙人职业经理人可以共创、共享,但不能共担 股权架构的搭建非常重要,企业早期就应打好基础 ▌二、职业经理人制与事业合伙人制 以阿里巴巴为例:马云是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成为合伙人的标准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五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 职业经理人制vs事业合伙人制,区别在于: 钱为大 vs 人为大 单干 vs 兵团作战 分配制 vs 分享制 用脚投票 vs背靠背,共进退 ▌三、什么是股权 使用非股权激励的方式: 项目分成:一项目一结 虚拟股票:华为不算真正的全员持股有的员工为虚拟受限股,实际上没有投票权,不是真正的股权。
期权:预期可以实现但还未实现的股权 限制性股权:分期兑现,与业绩挂钩,离职时有条件的收回 真正的股权:必须同时具有钱和权——分红权与投票权 ▌四、找合伙人的标准:同事同学? 什么样人适合做合伙人? 借鉴小米的案例:团队是三个土鳖和五个海龟小米团队是按业务模式来搭的,主营业务为铁人三项 合伙人的聚集需要以下因素: 创业能力 雷军和林斌、kk做软件出身,王川、周光平、刘德做硬件,阿黎做互联网服务 创业心态 1愿意拿低工资; 2愿意进入初创的企业,早期参与创业; 3愿意掏钱买股票直接反应这个人是否看好这个公司 这几个合伙人是怎么来的呢?经过磨合的合伙人团队,磨合后发现合适最后的核心是两个人传过来的雷军与阿黎和王川是很多年朋友;雷军被阿里巴巴收购的公司林斌代表google与UCweb合作,谈得来;雷军早期想投资魅族,做天使投资,张罗人配5%股权最后把林斌挖到了自己那里 找合伙人的思维——刘芹 找人这件事情,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 你战略想不清楚,其实你找不对人,你也不容易说服人你的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规划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你要说服一个很牛的人,他自己都野心很大。
如果你的野心不是足够大,甚至是不比他更大,我觉得人家加入你是有病 ▌五、慎重把这些人当作合伙人 天使投资人 案例:西安有个客户,资金不足:合伙人30万,投资人70万,按出资额分配股权两年后:1.股权结构不合理:团队既出钱又出力;2.融资的尽调过程中:没有人敢投这个架构 合作者与合伙人是不同的概念,创始人投小钱占大股,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全职干满得到股权,全职绑定四年成熟 资源承诺者 案例:15%的股权给了,资源没到位怎么收回股权 开始的方向最好不要走错,一旦走错很难收回不管股权有多小,股东会决议也很难拿回股权类比夫妻关系:长期深度的强关系绑定长期的大的盘子里的深度分配关系,赚的都有15%是他的大事情还要商量,股东会决议 所以,资源承诺优先考虑一事一结建议采用合作模式:项目分成——谈利益分成不谈股权合作 兼职人员 案例:CTO配了20%的股权,两边拿股当CEO 移动互联网创业相似跑道赛马,跑出来的是少数不是兼职人员不可以配股,但建议不应按合伙人制度配股,即按照15%里的员工期权池配股对外部顾问1-2个点的配股 早期普通员工 时不建议早期做员工股权激励,员工不在意期权在意加工资。
早期发激励股权的问题: 1.成本高; 2.激励效果差 全员持股不是不可以搞,建议把握好节奏,现金流比较好或者有融资的情况下C轮D轮上市明朗,可以搞全员持股如小米下一轮融资500亿美金所以这些人可以持股,但不要当做合伙人对待的持股 ▌六、公司股权结构 模型一 创始人(老大):67% 以上,占三分之二控制权有两个坎,50%(大多事项拍板)和三分之二(绝对控股,所有事情) 合伙人18%(指的是联合创始人)员工期权15% 适合合伙人拥有核心技术,自己创业思路,掏了大多钱,自己的团队自己的技术案例:京东刘强东 即使是技术合伙人,放到阿里巴巴还是腾讯模式也不同,没有公式,不同公司用不同模型 模型二 创始人51% 控股 合伙人34%期权15% 模型三 创始人34% 只有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没有决定权 合伙人51% 期权51% 篇二:小米合伙人 小米合伙人: 1、特点:不需要kpi,组织扁平化,管理极简化,提高运营效率 2、团队组建:前半年花80%的时间招人,找到7个牛人合伙,全是技术背景,平均年龄42岁,经验极其丰富3个本地加5个海归,来自金山、谷歌、摩托罗拉、微软等,土洋结合,理念一致,大都管过超过几百人的团队,充满创业热情。
3、扁平化:小米的组织架构没有层级,基本上是三级: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leader-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就拆分成小团队从小米的办公布局就能看出这种组织结构:一层产品、一层营销、一层硬件、一层电商,每层由一名创始人坐镇,能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大家互不干涉,都希望能够在各自分管的领域给力,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比如,周光平负责公司硬件及BSP团队,黄江吉是路由器和云服务业务负责人,洪锋是MIUI产品负责人,王川负责小米盒子及电视相关业务 4、职位:除七个创始人有职位,其他人都没有职位,都是工程师,晋升的唯一奖励就是涨薪不需要你考虑太多杂事和杂念,没有什么团队利益,一心在事情上这样的管理制度减少了层级之间互相汇报浪费的时间 5、管理简化小米现在2500多人,除每周一的1小时公司级例会之外很少开会,也没什么季度总结会、半年总结会成立3年多,七个合伙人只开过三次集体大会20XX年815电商大战,从策划、设计、开发、供应链仅用了不到24小时准备,上线后微博转发量近10万次,销售量近20万台雷军说:“我第一定位不是CEO,而是首席产品经理80%的时间是参加各种产品会,每周定期和MIUI、米聊、硬件和营销部门的基层同事坐下来,举行产品层面的讨论会。
很多小米公司的产品细节,就是在这样的会议当中和相关业务一线产品经理、工程师一起讨论决定的 6、强调责任感,不设KPI:全员6×12小时工作,小米坚持了将近三年维系这样的工作,从来没有实行过打卡制度,而且也没有施行公司范围内的KPI考核制度 小米强调你要把别人的事当成第一件事,强调责任感比如我的代码写完了,一定要别的工程师检查一下,别的工程师再忙,也必须第一时间先检查我的代码,然后再做你自己的事情其他公司可能有一个晋升制度,大家都会为了晋升做事情,会导致价值的扭曲,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一定是为用户创新其他公司对工程师强调的是把技术做好,在小米不一样,它要求工程师把这个事情做好,工程师必须要对用户价值负责 7、透明的利益分享机制 小米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要和员工一起分享利益,尽可能多的分享利益小米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就推行了全员持股、全员投资的计划小米最初的56个员工,自掏腰包总共投资了1100万美元——均摊下来每人投资约20万美元 我们给了足够的回报,一是工资上我们是主流;第二是在期权上真的是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且每年我们公司还有一些内部回购;第三是团队做事确实有时候压力很大,但他会觉得有很强的满足感,很多用户会极力追捧他,比如说某个工程师万岁。
篇三:小米公司经验 创业是每个职场人士的梦想,小米,阿里在创业之初也不会知道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但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于一个高效的团队而创业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符合你团队的人,也需要你找到的人认同你,这样的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劈波斩浪 1.团队第一,产品第二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团队,其次才是产品,有好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好产品 面对我们这家刚起步的创业公司,有些面试候选人还会犹豫,这时候怎么办? 雷 总和我们创始人团队,轮番上阵面谈,有很多都是一聊就近10小时小米硬件结构工程负责人第一次面试是在雷总办公室,从中午1点开始,聊了4个小时后 憋不住出来上了个洗手间,回来后雷总说我把饭定好了,咱们继续聊聊后来聊到晚上11点多,他终于答应加盟小米过后他自己半开玩笑说:赶紧答应下来,不 是那时多激动,而是体力不支了 2.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找人 在小米成立第一年,雷总花了绝大多数时间做的事情就是找人! 其 中搭建硬件团队花了最多时间因为我们刚开始的几个创始人都来自互联网行业,不懂硬件也没有硬件方面足够的人脉在第一次见到现在负责硬件的联合创始人周 光平博士之前,我们已经和几个候选人谈了两个多月,进展很慢,有的人还找了“经纪人”来和我们谈条件,不仅要高期权而且还要比现在的大公司还好的福利待 遇,有次谈至凌晨,雷总、林斌(联合创始人、总裁)和我都觉得快崩溃了。
PS 创始人如何寻找合伙人团队? 如何掌握高效合伙人识别的工具和方法? 如何进行合伙人优势测评与管理? 海豚会合伙人训练营与著名实践领导力专家、清华大学高级领导力特聘教授程良越先生合作,为您精心设计高效合伙人识别课程 3.合伙人制:8个各挡一面的合伙人 创 业其实是个高危选择,大家看到成功的创业公司背后都倒了一大片不少今天很成功的企业,当初都经过九死一生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带领团队1995年做中 国黄页,失败!接着1997年做网上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算是阿里巴巴 雏形,还是失败了!阿里巴巴今天的商业帝国,大家看到淘宝、支付宝和天猫等明星产 品,其实最有价值的是背后的团队,尤其是马云和他的18个联合创始人 做老板的要负责把整个班子团队搭好,小米今天的合伙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块,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干吗,也不会管彼此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说了算,这样保证整个决策非常非常快 注: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近期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合伙人的重要性,他表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雷军曾认 真琢磨过阿里巴巴的十多年的创业历史,包括阿里的团队,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在黎万强书中也特意提及,想必对雷军影响颇深。
合伙人对小米的重要性可以参看作 为合伙人之一的黎万强的《参与感》及小米的一众对手 PS 当创业合伙人与资本合伙人共同创业,股权应该分给谁?怎么分? 当投资者遇到创业者—投资人眼中的该合伙制度安排? 当投资人和合伙创业团队一起合作,关系怎么处理? 海豚会合伙人训练营诚邀前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部创始成员,现软银中国投资总监潘政荣先生与您分享那些年成功的合伙制度和故事 员 工招聘上,我们的做法是,要用最好的人我一直都认为研发本身是很有创造性的,如果人不放松,或不够聪明,都很难做得好你要找到最好的人,一个好的工程 师不是顶10个,是顶100个所以,在核心工程师上面,大家一定要不惜血本去找,千万不要想偷懒只用培养大学生的方法去做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强的驱动 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自己有玩的心态,他才能真正做出一些事情,打动他自己,才能打动别人所以你今天看到我们很多的工程师,他自己在 边玩边创新 我看到乔布斯的一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