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 07.doc
14页商周马车的铜饰件车子是个革命性的发明它能载重致远,节省人力尤其是利用马以拉曳,更把速度提高了许多倍,使人们接触频繁,加速文明的酝酿载重与致远都是军事的重要利用所在军事是国家安危所赖,故要用心制作车子《考工记》攻木七工中的轮、舆、车、辀四工是作车的专门人才详细记载对于车子制作的要求其主要要求为,坚牢,不致半途损坏轻巧,可多载重快速,早达目的地平衡,不致翻车舒适,久乘不疲适合环境,可畅行无阻车子制造技巧要求高,费用昂,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尤其是着重能快速奔跑的马车,马还要经过精选良种及长期训练才能胜任,更需高级贵族才能有的财力故马及马车一直是有权势者的宠物及表征,倒不必使用于军事及田猎的用途以快速为目的的马车,应该以轻巧为目标,尽量减轻车架的重量但贵族们为了炫耀的目的,就加上很多不必要,或甚至是不利急行的装饰如以一个安阳商代的车墓为例,其中一车装饰各样的铜饰约有一百七十件,十五公斤多甚至马的身上也要加上不必要的铜饰好几公斤其实强固车子性能所必需的铜零件可不超过一公斤如此繁饰的车子,显然炫耀的成分大于实用两马拉曳的车子架构是一衡,其上有套马的两轭一辀以连接衡与车舆舆下有轴承接两轮以运行衡上的装饰,可以说都没有实用的价值。
在木上及两端可套上铜管,也有在上头嵌镶或钉上铜泡或页片更讲究的还可以在两端的铜件上联系种种的垂饰此端饰有时粗壮而长,且有尖刺,可能兼有伤敌的作用衡上的两轭,最多由三节组成,套筒头,人字形脚及脚端的套子,人字形脚常铸成有套管,具有实用及装饰双层作用轭的套头有时附有铃,铃也可装在衡上,车子走动时锵锵作响,增加威风轭上还得有皮带套住马的身子,其上也有各种样子的铜泡装饰着辀的前部可装饰铸成各种动物头形的套筒,以增美感和发挥美学上的联想效果辀与舆交接处有两种装饰,也有实用的效果,但非必要在舆前面的有时铸成十字形,有时只作穹形横版,可把有弧度的辀与舆盘牢固套接起来在舆后面的就套在辀的尾部,并有横版及缚绳的圈以牢固舆盘为了减轻车子的重量,车舆主以木栏干形式,或以芦苇、藤等物编成,但又常在其上装饰为数甚多的小铜泡舆下的轴,其两端必定有铜饰,那是作为轴端的套头并防止轮子脱逸的设施其上有穿洞,以钉固着于轴此钉经常铸成美丽的形象舆下两旁又常有一平版连接一圆管的铜构件,那是防止车轴断折并固定舆座的装置,也可能有减轻震动的效果车毂也有以铜管保护至于马的装饰,很多马笼头及缰绳也用铜泡装饰西周以后,马头上常有冠饰,有些有管可插羽毛之类的东西。
大概因战斗需要,甚至鼻子也有铜饰保护车子是种活动性的高台,易为众人所注目,故商周时代,马车经常做为统帅的指挥台,建有大旗,更增加车子的重量但真正以轻巧、机动为目的的实用车子就不必有这么多装饰故发掘的车子,有些只有防止车轮脱落及套马头的铜饰有的轭饰还以骨制,显然是为了减轻重量 河南安阳郭家庄商代车马坑 1)辀前端的铜饰件 (3)车衡上的铜鸾铃1) 3)(2)车衡上的铜轭饰件2) (4)车衡两端的铜饰件4) (5)舆架前端的铜軓饰件 (6)舆架后端的铜踵饰件 5) 6)(7)舆架上的铜饰件 (8)轴与舆架间的铜饰件7) 8) (9)轴毂的铜饰件 (10)固定车轮的铜饰件及辖钉9) 10)10) 10)※编号 60 马车饰件 嵌瓖金与银的青铜器 最大直径10.5公分 东周,公元前四至三世纪这些嵌瓖美丽的饰件曾经一度装饰铜器时代作为地位表征的马车有如此奢侈装饰的车子一定属于贵族的家庭周代文学作品描写贵族马车的诗句非常的多,且举其中的两例《诗经》的采薇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秦石鼓的猎游诗,『吾车既工,吾马既同吾车既好,吾马既 君子员猎,员猎员游』以上图示的都是成对中的一件据说它们得自洛阳金村的东周大墓葬区近年发掘不少保存很好的从商代至秦始皇时代的车马坑以上铜饰件的年代都属东周时代的后期,所以很可能与洛阳地区发掘的原大的马车,或秦始皇兵马俑坑的半实物大的铜车模型有关系这些马车由四匹马拉曳,马的羁络和车上都有嵌瓖金、银或鋈金的铜饰件车上的舆箱前配备有弩机,一般认为这些马车主要作为礼仪或狩猎的用具,而不是作战的武器在那些马车的实物或模型发现前,除了最上面一件有辖钉的,明示固定车轮于轴的作用之外,其它零件的真正用途都不晓得得力于那两辆马车发掘所显示的细节,现在方才知道它们的用途左边的那个管子是立在车舆中间的二节阳伞架的中间管套右边较小的管子则是衡上车轭的部品圈状物是车衡与车辕间的零件,而提耳状的东西则是固定在车衡上用以套蝇这几件都是用银或金与银丝嵌瓖成几何纹其上流畅的曲线大大不同于东周早期铜器上的折角线条,表现其受当代漆器彩绘的影响嵌镶金银的商代铜车轴饰加拿大安大略省博物馆远东部藏有一件铜车轴饰,它关系着中国冶金技术的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何时才有嵌镶金银的铜器,二是它是否发展自本土的技术。
青铜虽可因合金成分的差异,铸造呈现赤红、赤黄、橙黄、淡黄以致灰白等不同颜色的器物但一次只能铸造一种颜色的器物,且难以铸造图案复杂且多彩缤纷的东西,以满足尽善尽美的追求,因此就有镶嵌技术的发明初期是利用别种颜色的材料,用粘合或锤打的方式,把花纹嵌到铜器上商代的铜器偶然有镶粘蓝色绿松石或孔雀石的例子但有数嵌镶异色金属的青铜器,都不是正式的发掘品,难以肯定器物的真伪因此不少人以为,中国嵌镶技术的发展不早于春秋时代,且学自北方的民族以目前考古的证据看,似乎要到春秋时代才常见镶嵌金银的器物但是该博物馆所藏的嵌镶金银的晚商形制的铜车轴饰,从各种迹象看,不会是伪造的中国至少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有嵌镶金银的技术,可能由于材料缺乏,要等到南方产金银的楚国加入华北的政治舞台,才能发展这种令人喜爱的工艺此铜车轴饰长十五‧八公分,开口一端的直径为五‧四公分其装饰的浮雕纹,口沿是一对隔钉孔相向的龙,其下又有四片蕉叶纹,终端是一造型较简单的盘龙它是怀特主教在中国购得的,于一九二九年入馆编号近年重新编目时,发现在厚锈下,龙及蕉叶纹里有金及黑色的东西由于镶嵌的铜器在商代是罕见的例子,研究人员立即送去实验室证实金色是金,黑色是银。
都深及刻沟的底部,不只是表面的现象仔细的检验,银的氧化现象沿着嵌镶的花纹,且层层重迭,不可能是铸后很久才加上去的这件东西不像是后代伪造的宋至民初的收藏家只注重铜容器的收集,尤其是有铭文的故出版的青铜器图录,容器与兵器以外的东西寥寥无几那时也还不知道有车马坑的存在,很多零件也不知其用途,一般人根本不知其形制伪造车马饰以牟利的动机很小如果要借重金银嵌镶卖得好价钱也不应掩藏在层层的锈下,令人难以发觉一九三六年中央研究院在安阳发掘到已被骚扰的商代车马坑,世人对车马饰物才有一些认识到了五十年代在安阳附近的大司空村,发掘到完整的车马坑,才能证实很多零件的用途及其在车上的位置大司空村的车轴两端发现了一对圆筒形的装饰,其花纹的排列及形像与博物馆所藏的几乎一模一样,除了它比馆藏的稍小,长15.3公分,开口一端的直径为4.8公分,及不在花纹中嵌镶金银丝要伪造器物的形制和花纹,与几十年后才初次从三千年前遗址出土的如此相似,可以肯定是不可能的商代人既然已有镶嵌矿石于铜器的经验,依理应该也能嵌镶金属但是我们有一个难题,不能释然于怀那就是,商遗址偶有金箔及金片出土,但还未见到有银制器物的例子银是易于氧化及呈黑色的东西,也许少量银制器物因过于锈蚀,以致像我们早先一样忽略了其存在。
如果将来能在商遗址发现银,就比较可肯定金银嵌镶技术的存在它也就比较可能是自己发展起来的了金在商代是比在现代的黄金,甚至钻石更为罕见而珍贵的东西,很少人会以之殉葬很可能只有王才使用嵌镶金银的器物以殉葬但是商代的王墓都被盗掘一空,所以不见于其它墓葬1)嵌镶金银丝铜车轴饰,长15.8cm,径5.4,商晚,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ROM929.11.266)唯一存世的商代嵌镶金银丝铜车轴饰 1) 2)铜车轴饰,长15.5cm、15.6,径4.8,大司空村出土,纹饰与ROM所藏一模一样,只是不嵌镶金银丝,商晚,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华165)2)※3)铜车軶饰,脚长55.7cm,宽5.7,軶首高8,上径7,下径4,同上墓出土,商晚,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华164)3)4) 铜车軶饰,上段軶首长9.2cm,宽5.1,下段长17.2cm,宽16.3,西周,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ROM930.21.61)5)轴与舆架间铜饰件,长25cm,径14.5,西周初,约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 (ROM930.21.113)减低震动5)6) 舆架后端与辕铜饰件,长16.4cm,径7,晚商,约公元前十二至十一世纪ROM934.17.56)6)7) 舆架内铜盖弓帽,长10.6cm,径1.7,晚商,约公元前十四至十二世纪。
ROM960.234.268)7)※编号 59 马饰件 青铜 最长31.2公分 西周,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在周代较晚的时候兴起骑兵之前,古代的中国人可能早已有骑在马背的经验但是最早的考古证据与文献材料都说马是作为拉车使用的对于中国青铜器时代马车的认识,有部分是基于考古发现的马车木头结构的朽坏痕迹,以及埋葬后皮革腐化于土中的迹象推知的还有有部分的知识得自像图上的这些属于马身上的饰件,长的鼻饰、一对马镳、羁络饰这些被作为实用或装饰的零件,有助于我们了解马匹的系驾详情商代及西周的两马拉曳车子,两马分别被套在衡两侧的轭下车子的结构很精妙,由不同性质的木料依各自的需要而建造,轮子有十八根或更多的辐它们可划入古代最大的两轮子行列轮子的直径达一公尺半,放在轴上的舆箱就离地面约有七十五公分高商王的车子及拉曳的马,都可能用髹漆的木头配以成组的铜零件,加以高度的装饰到了周代,车子及马身上的装饰物可能数量比商代的少些,但尺寸要大些人们特别用心装扮马的头部,有时马额有很大的面具状饰物虽然一般的车子由两马拉曳,那时已发展到用四马拉一辆车子商及周代的两轮马车,其使用的时机与作战和田猎有关但第三种作用,从大量的考古资料测知,是作为贵族的随葬或供祭鬼神的品物。
1)马首铜饰件(装饰)1) 1)2)铜衔构件(马口中,控制马的行动) 4)节约(穿羁络用)2) 4)3)衔两旁之镳3) 3)1)兽面形铜节约,长5.6cm,宽6,晚商,约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ROM970.234.399)背面有方形系纽可穿绳2) X形铜节约,长7.4cm,宽4.5,晚商,约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 (ROM960.234.137)背面有方形孔穿1) 2)3)十字形铜节约,长3.6cm,宽3.6,西周,约公元前十一至九世纪背面有圆形孔穿(ROM934.17.265)4) 嵌镶绿松石兽面纹铜泡,径2.2-2.4cm,晚商,约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ROM934.17.99,101,102,106)3) 4)5)铜马衔,长14.2cm,西周初,约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 (ROM925.26.169)5)6)鎏金铜当卢,山东章丘洛庄汉墓,第一任吕国王吕台,约公元186年88_77)27)铜韶车,通长55cm,高44,甘肃武威,东汉,公元26至220百205)1) 2) ※3)铜四匹马车模型,通长3.17m,高1.06,临潼秦陵,秦,公元前221至前206百188。





